1.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誉称,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满等民族都能歌善舞。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歌舞艺术,伴随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新疆歌舞流传到日本、缅甸、朝鲜、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各地,蜚声中外,名扬天下。
新疆歌舞艺术历史悠久,据我国《史记》、《汉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于阗乐舞就已传入中原,在汉宫廷演出,深为人民喜爱。龟兹乐舞、疏勒乐舞、高昌乐舞、伊州乐舞和天山以北匈奴族的悦般乐都是见之于史册的乐舞瑰宝。唐代官制的10部乐中,就有出自新疆的《龟兹》、《疏勒》、《高昌》3部,唐玄奘西行取经途中,曾欣赏过龟兹乐舞,赞叹龟兹是“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古代新疆还产生了像苏祗婆、白明达、裴兴奴、何妥、尉迟青、尉迟章等一大批音乐演奏家、作典家和音乐理论家,他们曾以就职朝廷、掌管音乐、传艺演奏卓有成就而被载入史册。

新疆歌舞以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而各民族的歌舞艺术则都具有本民族极鲜明的特点。维吾尔族人民素以能歌善舞著称,其被誉为音乐之母的木卡音乐、规模宏大、思想深邃,它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音乐创作的非凡才能。舞蹈艺术则以含蓄、优美、沉稳见长,特别是姿态优美,舒展大方的女性舞蹈,以及刚健,奔放的男性舞蹈,看后使人留连忘返。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舞蹈“麦西来甫”,热情欢快,极富维吾尔民族特色。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歌唱的民族。哈萨克谚语说:“歌和马是哈萨克的翅膀。”哈萨克族民歌悠扬,高亢,在冬不拉乐器的伴奏下,草原气氛分外浓厚。而哈萨克族舞蹈动律性极强,表演风格粗犷,骠悍,多用“动肩”,步法上采用“马步”。柯尔克孜民歌节奏明快,热情活泼,舞蹈中以“挑肩”最富特色。此外,女性舞蹈中常有吹“口弦”的动作,这在其它民族中是没有的。
各民族奇特的服饰和诱人的风情,使新疆的歌舞艺术成为祖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为新疆“歌舞之乡”增添了色彩,而且也大大丰富了祖国的民族艺术宝库。

请您点击下一篇——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