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古娘娘庙

 道场所志 2014-07-15
          成都古娘娘庙,在西马道街,与文殊院一墙之隔,建成年代比文殊院还早,是刘备的家庙。清康熙年间,古娘娘庙得以重建,但在“文革”期间遭受浩劫,如今只剩下三观殿。它是成都市内仅存的除青羊宫之外的另一座道教宫观。      
        古娘娘庙原名广生宫,始建于蜀汉时。本是刘备——刘皇叔家族的太庙。魏军兵临成都,后主刘禅依大夫焦周之策,下令投降,其子北地王刘谌一心救国,却又难为不孝之举,愤而在太庙哭祀祖宗,王妃崔娘娘及其子女殉节于此, 北地王刘谌来到祖父昭烈帝(惠陵)前,以人头为祭,而后拔剑自刎,以死殉国。后来,人们在供奉纪念王妃崔娘娘,并形成三月三"送娘娘出驾"的习俗, 由此古娘娘庙得名。自古以来,九祖七玄尽在此地安生,绝无纷争。成都解放之初,百废待兴,古娘娘庙为国家解难分忧,无偿借出大部房产、空地、家具,作为合作生产组织以及居民住家之用途。
       据《成都市志.宗教志》在1956年的统计:西马道街50号,娘娘庙,16.4亩。2004年9月,成都市政协委员马小驹、张钟庆、李兴辉等13人联名递交提案发出疾呼:“在文殊院片区抢救性保护工程规划中同时抢救并修复古娘娘庙,让这座道教胜迹重放光华;古娘娘庙是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古迹,它不仅是成都市内仅存的除青羊宫之外的另一座道教宫观,而且极具旅游文化开发价值,因此建议在抢救保护文殊院片区的同时重新修复古娘娘庙。”2005年1月,鉴于古娘娘庙的“名片”效应,40位成都市协委员再次联名提案《尽快将古娘娘庙的恢复保护纳入文殊院宗教历史文化片区改造规划》,并分别呼吁原址保护。同月,著名学者王家佑先生手书呼吁成都市有关部门:北门娘娘庙是三国蜀汉刘谌妃殉国之刘氏祖庙,切不可迁移改建!政协委员们的联名提案和著名学者的手书呼吁,引来了诸多媒体记者的广泛报道。2005年,相关部门表示将古娘娘庙列入全市历史建筑进行保护。2006年,坚守古娘娘庙道观八十载的孙至兴道长羽化登仙。2008年,古娘娘庙道观正式启动恢复重建工作。2013年,古娘娘庙获批成为合法宗教活动开放场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