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药改革要彻底解决医、药、患三者矛盾关系

 陈王志强 2014-07-15

医药改革要彻底解决医、药、患三者矛盾关系

             淮北市烈山区  王光才

人类生活要保证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就是吃、穿、住,而这“三样”是为了确保人类的健康,以人为本,就是生活第一,健康第一,医疗卫生事业是人民的事业,甚至说比教育、就业、文化生活等更为重要。不健康的人,只想健康,什么都不敢想,所以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笔者认为,卫生是人民的事业,不可当作营利的企业,不能把医、药、患全部推向市场竞争,该政府买单的一定要买单。医院和药厂在市场中生存,是为了更大的利润,不是先从患者考虑,而是先想赚钱,因为没有利润就没有市场,就没有职工生活收入来源。要解决医药患三者的矛盾,就要联想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保障,就要把医药患三者改革成一家,互不赚钱、赊钱和浪费钱。

解决问题要解决根本,找出矛盾的根源所在。目前,医疗改革只是正在解决表面现象中的病人没有钱看病,病人看病难问题,国家拿出了不少的钱作补贴,病人也入了不少的医保,那钱到哪儿去了呢?钱到了城市有名的医院和名医手里,钱到了真药厂,也到了假药厂,更多地到了“二道贩子”大药房、“假药房”和“假医生”手里,也就是到了缺德的医生手里,他们为了钱真的丢掉了医德。

但是医药的生活收入只能靠患者痛苦的钱,因为患者不能挣钱,还要花自己亲戚朋友的钱,这就是医、药、患三者的直接矛盾。医、药二者赚患者一家的钱,如同商品买卖,医药二者凭技术和药卖钱,患者花钱买,这样,医药在全国各地就形成了共同坑害患者,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啊!

按职业、身份、待遇相比较,医生与教师在以前都称谓“先生”,是受社会上普遍尊重的,而且现在的教师相当于国家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稳定,且比较高,生活有保障;反看医生则是普通职工,自捞自吃,工资没有保障,如果没有患者病人就得改行从事别的行业,说到这里,医生为了养家糊口,需要收入,政府不拨款,就想叫病人来看病送钱,说白了就是想让社会上的病人多,他们才能挣到钱,这样怎么能有高素质的医生呢?病人不想生病,与医生想要病人生病是矛盾的对立的,这是市场经济的商品买与卖关系,医生想要钱,患者不想花钱,在利益上是矛盾对立的。而看教师与学生,一个想教好,一个想学好,目的和目标都是一致的,教师就代表了政府和人民的愿望。因为教师与学生不存在买卖关系,不是对立的。但医生就不能代表政府和人民的愿望,因为医生与患者、与政府都存在买卖关系,是利益上的分配与争夺。一句话,医药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都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的事业,是人们“吃、穿、住”之后的最基本的生存生活方式,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最基本的民生工程,要把二者放在党和政府工作的同等重要的位置,改革到现在,已使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医药卫生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人民的愿望相一致。

综上分析,事实论证,要彻底解决医、药、患三者关系的矛盾,只有国家实行统管“买单”,把卫生与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先卫生再教育,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一切活动的本钱,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我们不能再做“东亚病夫”,受人欺凌,先有健康的身体,再有健康的头脑和智慧,这是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先有物质,才有精神和文化知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事业的发展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与享受的共同期待和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这里要提醒大家,市场经济是企业竞争的赛场,不能把社会福利和民生事业都推向市场,不要误认为国家统管与政府买单就不是改革,不要误认为所有的事都推向市场才叫深化改革,要统分结合,该统的统,该分的分,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尊重群众意愿,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医、药、患如果是一个大家庭统管,就不存在赚钱亏损和白花钱之说了。医生与教师一样,药厂与国家兵工厂一样,患者***五保老人一样,这样更能节约国家财政资金包括民政救济、大病救助和医保补助等等,彻底解决患者及其家属亲人的后顾之忧,彻底解决医、药、患的矛盾关系,减少政府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更加促进社会和谐,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世界学习中国,让他国人羡慕中国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