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黄崖洞保卫战:一个团对抗5000鬼子兵

 笑熬浆糊糊 2014-07-15

 

百团大战后期,日军对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的同时,又对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最大的武器弹药生产基地--黄崖洞兵工厂发动了进攻,欲将这个被朱德总司令誉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的兵工厂破坏掉。对于日军的破坏企图,朱德、彭德怀、左权早有预料。因此,在黄崖洞兵工厂动工兴建的同时,朱德、彭德怀就指示左权,要注意兵工厂的安全问题,防止日军对兵工厂进行破坏。



  黄崖洞具备着山地防御阵地十分有利的条件。黄崖洞有两个主要进出口:一是东南方的南口,通向黎城。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从东面的赤峪沟进入南口,两侧都是悬崖峭壁,敌人进攻时根本无法进行迂回;一是西北方的左会垭口,通向武乡的左会村。相对于南口来说,这里山坡较缓,易于进攻,但也有利于己方撤退部队,且因为地形复杂,敌人追击比较困难。另外,黄崖洞正面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敌情。虽然地形有利,但这也只是客观的自然条件。而要保住这个兵工厂,使其免遭日军的侵犯和破坏,还必须对黄崖洞的地形进行改造,构筑必要的防御工事。为此,左权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年夏,左权曾指示负责构筑防御工事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在兵工厂的周围以及其他重要隘口修筑了一些工事,但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看,这些工事都无法满足保卫兵工厂安全的需要。

  对此,根据黄崖洞兵工厂的设置和地形的特点,左权设计了一个兵工厂防御工事的整体构筑方案。将防御的重点放在左会垭口,充分利用地形地物来构筑整个防御工事。其数目大约在300个左右。与此同时,左权还考虑了火力配置问题。在关键的地方,交叉火力的密度要达到每平方米七八发子弹。他还要求工事一定要修得坚固,让日军的炮火打不透,烧不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左权把整个黄崖山上上下下、沟沟岭岭都实地勘察了一遍。在认真分析研究日军可能采取的进犯行动的基础上,对防御工事又进一步加以完善,凡是需要构筑防御工事的地方,左权都在图纸上标了出来。根据地形的特点和作战的需要,哪里应构筑暗堡,哪里应明堡、暗堡、交通壕相结合,哪里能利用天然洞加以改造,哪里构筑投弹所,各点的火力如何配置,就连各个射击视线前有什么障碍物,左权也都将其在图上标得一清二楚。除此之外,哪里应配以地雷组,哪里应设置地雷区,图上也都作了说明。


 对于整个防御阵地的分布情况,左权专门向朱德、彭德怀作了汇报,他们原则上同意了这一方案。此外,他们要左权将黄崖洞的地形再仔细勘察一番,拿出一个更加详细可靠的方案。他们还提议,工事数目可适当减少些,但一定要修得坚固,让日军的炮火打不透,烧不坏。



  根据朱德、彭德怀的指示,左权马上展开工事构筑前的地形勘察工作。此时正值1939年的隆冬,天气非常寒冷。可是左权的工作热情却一点不减。一有空,他就在黄崖洞周围的山顶上爬来爬去,逐个地段加以勘察,制图作业。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冷水。警卫员担心这样下去左权的身体会承受不住,多次建议下山吃顿热饭后再继续来勘察地形。左权总是说,下山上山来回太耽误时间,而且经过事实证明,自己的身体也没出什么毛病。对此,警卫员也只能摇头感叹。

  爬山是比较费鞋的。尽管左权穿着一双布鞋,还带着一双备用的草鞋,但没过几天,两双鞋就都磨破了。警卫员劝左权买一双鞋,可是左权不同意。他将已磨烂的布鞋的鞋帮撕了下来,又让警卫员找来一根粗针、一条麻线,然后一个人在灯光下,将布鞋的鞋帮钉在补好的草鞋底上。次日,左权穿上自己亲手做成的"新鞋"继续爬山。

  总部特务团的人见左权这么辛苦,实在过意不去,便建议他多带上几个参谋,和守备部队一起分段勘察,分段制图标图,然后再由他来综合。可左权笑了笑说:"谁叫我当参谋长!当参谋长对一个战区心中没个立体总图,指挥起来会误事!再说,我不先拿出个草图,下一步修改你们能提出意见来?"左权还对他们说,作战中,地形好的阵地,能得到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妨碍敌军通行,使敌人不可能向这个阵地前进,或者迟缓其行军速度;一个是能隐蔽我军的配置。这样的阵地就是敌人不可逾越的障碍,只要用最有效的火力加以控制,就可以打乱敌人的正面,小部队在这样的阵地上便具有强大的力量。左权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把适合防守的工事标到地图上去,并编上序号。

 年初,左权又带上总部的参谋人员和特务团的军事干部、作战参谋及施工负责人,到山上现场办公,倾听大家对其所设计的防御工事构筑方案的修改意见,以便使其进一步完善。每到一处,左权都拿出自己绘制的方案图,逐一说明自己的设想,反复征求大家的意见。对于左权亲自勘察、设计的整个防御工事体系和如此精细的制图,除了个别地方外,大家一时都提不出什么意见。左权便要大家回去后再仔细推敲推敲,并说,就是在施工中发现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还可以随时提出修改意见。



  为确保工事质量,左权决定,凡是重要工事都要由钢筋混凝土来构筑,具体施工由第一二九师的三个工兵连负责,其他工事可用石头来构筑,由特务团自己动手修建。

  朱德、彭德怀对左权设计的这个防御工事的构筑方案和拟定的施工方法比较满意。他们要左权抓紧时间进行动员和部署,以便在山上解冻后即能开始施工。

  此后不久,第一二九师的第三八五、第三八六及新四旅的工兵连先后奉命赶到黎城桐峪地区;总部特务团第一营及总部炮兵团的三个连也做好了进山施工的准备。根据左权的建议,八路军总部决定由总部炮兵团团长武亭统一指挥施工队伍。左权还抽时间对施工队伍进行了动员教育,要其充分认识到修建防御工事的重要性。

  在防御工事动工修建之前,左权还必须解决一个无法绕开的难题,这就是如何筹集修建重要工事所需的钢筋建材。由于抗日根据地的物资匮乏,加上日军封锁,短时间内很难筹到这么多钢材。对此,左权一时感到束手无策。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韩庄修械所刚成立时,曾用道轨代替钢材,制造出了几支步枪,由此使左权想到:道轨也可以用来代替钢筋修筑防御工事,离黄崖洞百余里之遥就是日军控制的正太和白晋铁路。而扒道轨不仅能解决建筑工事用料,况且还可以破坏敌人的交通,可谓一举两得。拿定主意后,左权便向朱德、彭德怀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两位老总听后非常高兴,完全同意左权的意见。

的急需,还为兵工厂制造武器提供了必需的原料。



  三四月间,山上已开始解冻,施工部队陆续开工。战士们情绪高昂,工地上热火朝天。可是没过多久,施工部队的衣、食、住等方面就遇到了不小的难题。在这里,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也包含着"地弊"。一是地瘠。加上连年大旱、日寇的"三光政策",当地老百姓生活很苦,施工部队筹粮十分困难,常空手而归。有的施工连队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有的甚至出现断炊的情况,战士们只能喝点野菜汤,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重体力劳动如何受得了。战士们抬东西上山时,腿肚子都直打颤。二是地潮。这里山高沟深,通风光照条件较差,洞里窑里湿度很大,人长时间住在里面很容易得病。另外,战士们的穿衣也成了一大难题。战士们刚上山时,穿的是棉衣。天气暖和了,战士们把棉衣里的棉絮抽出去,就成了单衣。由于每天和石头打交道,一身衣服穿不了几天就磨破了。而当时战士们一年才发一套衣服。没办法,大家只好补丁贴补丁。战士们穿的鞋子也破得不成样子,有的连补都没法补,战士们干脆光着脚干活。

  施工展开之初,特务团的领导还瞒着左权,自己想了一些解决口粮的办法。衣服、鞋子等穿的方面,团里无法解决,只好暂时先搁下。

  当左权了解到施工部队所遇到的困难后,马上找来了特务团团长欧致富,详细询问了具体情况,赞扬了特务团领导主动解决问题的主人翁精神。接着以责备的口吻对欧致富说,不该这样对他封锁消息,战士光着脚丫抬东西,吃着野菜埋头施工,谁见了不心痛!再怎么说,现在总不是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那时谁倒下就很难扶起来了。现在绝不能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做好保障工作,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让战士倒下。

  经过集思广益,左权归纳总结了解决问题的三条措施:一是待夏粮下来了,特务团种的100多亩地的粮食、蔬菜,给施工部队多分一些;二是战士住地条件要改善,办法是每孔窑洞,烧一盆炭,搁上几担石灰,驱走湿气;三是与后勤部门联系,给施工连队战士多拨一点旧衣服,每人多发一双鞋子、一条毛巾。

  后勤机关的同志原以为施工部队的战士们会叫苦连天,一听就提了这么点要求,都很受感动。他们回去后没几天就打来电话,通知施工部队,每人每天的口粮供应从一斤半小米增加到二斤;把现在的棉衣作为工作服,冬天另发一套新的;同时拨一定数量的布给部队做补丁用;增发一双鞋子、一条毛巾。结果冬天还没到,施工部队就领到了冬装。但谁也没想到,这次发给大家的是一件皮袄。左权考虑到山上太冷,穿皮袄更合适,所以就专门让后勤部门为施工部队特制了皮袄。

在左权的努力筹措和支持下,山上施工部队的吃、穿、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后,广大指战员的劲头倍增,经常挑灯夜战。这样一来,施工用料一时又供应不上,有些窝工。左权知道后,就动员总部的辎重营、后勤的运输队,一起协作,调来几百匹骡马和部分大车,突击运料,保障供应。有一次,兵工厂在附近买了一批等着急用的原料,可厂里的几辆马车都出远门了,大伙急得团团转。左权知道此事后,马上指示把备用马车和他的马一起借给工人用。工人们一听,吃了一惊,心想怎么好用参谋长的马呢?于是,大家推辞说回去再另想办法。左权说工厂的事要紧,不能耽误,并让马车队赶紧把马拉出来用。



  兵工厂的建设和防御工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彭德怀来到了兵工厂视察。在了解了工厂的生产情况后,他又询问了工厂的安全保障问题。他问左权,日军要是来个万人"扫荡",我守备部队能顶多久?机器能否来得及转移?守备部队还有没有力量进行反击?

  左权介绍说,工厂外围各个口,都构置了两层防线、三道雷区,我们不让路,敌人几天以内是很难攻到厂区的。厂区里,挖有秘密坑道,实在吃紧的时候,机器可以搬进洞里,再从上边通道转移到山上分散掩藏。真正到了那一步,工厂区又可以变成大雷区。黄崖洞主峰下面又部署了三层火力,可以控制整个厂区。彭德怀听了介绍后,不住地点头称赞。

  左权不仅抓施工的进度,而且还认真检查工事的质量。一次,特务团的战士们把从同蒲路上扒来的小铁轨用来做碉堡支架。左权看到后,赶紧制止。他告诉战士们说,阎锡山的土铁路与平汉路、正太路的铁路不一样,同蒲路上那些小铁轨是铁不是钢,铁脆易断,用来建工事是要误事的。战士们听了后恍然大悟:幸亏参谋长发现得及时,否则,打起仗来就要吃亏了。左权让战士们把这些小铁轨送到工厂里,供工人们铸地雷壳用。还有一次,由于施工连队不懂地质,埋设秘密电话线路时,通过了一些风化石地段。左权检查后马上指出,电话线不能埋在风化石里,风吹、雨打、日晒,不出半年,石头风化了,电话线就会暴露出来。另外还要考虑到炮弹炸断,石头压断等因素。说完之后,他指导施工连队将这一地段的电话线重新进行埋设。大家对左权丰富的知识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由衷地感到敬佩。

  为了适应坚守阵地的需要,左权还要求在主要工事内囤积能坚持7-10天的干粮、水和足够的武器弹药。由于山上缺水,左权就和战士们一起到处寻找水源。左权的警卫员郭树保回忆道:"为了保护这个兵工厂,加修些工事,左参谋长每天在这2000多公尺高,满布尖嶙嶙的青石的山顶上,冒着雨雪,爬来爬去地选择地形,配备火力,检查掩体,还把每个工事都编了号。"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左权带领战士们在黄崖洞兵工厂各要点构筑了以地堡为主的坚固的明暗火力点、简易投弹所、断续堑壕等防御工事,形成前后、高低、明暗、直射、侧射、斜射、倒打、交叉、短兵火力等多层火网。在敌人可能进攻的地段和道路上,还预设了雷区。一旦敌人向这里进攻,就可利用拉雷、踏雷、滚雷、吊雷、绊雷等设置大量的地雷组、地雷群和地雷网。

到1940年9月,整个黄崖洞兵工厂防御工事全部竣工。10月,百团大战进入了反"扫荡"阶段。特务团除留一两个连队警卫八路军总部外,其他连队都被调去配合兄弟部队作战去了,留下担任保卫兵工厂的兵力被分成三个班,分别部署在南口、左会垭口和工厂区,其人数加起来还不足一个排。10月下旬,日军在探得黄崖洞兵工厂守备兵力薄弱这一情况后,从辽县、武乡、黎城分三路出击,欲从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夹攻黄崖洞兵工厂。左权、彭德怀立即命令第一二九师部队、总部特务团及当地民兵互相配合,分别对其进行阻击。然而,有一股日军还是直奔兵工厂西北的左会垭口而来。



  担任黄崖洞兵工厂保卫任务的特务团小分队得知大批日军向兵工厂进犯,焦急万分,连忙向总部首长请求增援。左权接到报告后,指示兵工厂要转移、掩埋好机器、工具和材料,大部分工人撤到山顶,留下由部分工人组织起来的自卫队和特务团小分队同敌人周旋,守住山口。考虑到工人自卫队不善初战,左权随后又特地赶到兵工厂进行动员和检查。他对工人自卫队说,黄崖洞的每块石头都是武器,崩下去不砸破敌人的脑袋才怪!他还借用彭德怀常说的一句话来鼓励大家:敌人不拿路条来,休想进山!接着,左权又具体指导工人自卫队完成了战前的准备工作。工人自卫队按照左权的指示,在左会垭口两边的山头上、崖头上,架起了机枪;部队送来检修的迫击炮已经修好,此时也派上了用场。左权还指导地雷班的同志,沿山边埋了几组大拉雷,压上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敌人一碰就会来个"天女散花"。厂领导担心守卫兵工厂的特务团小分队和工人自卫队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电话请示左权,让特务团派部队支援黄崖洞。左权在电话里信心十足对他说:"让工人们练练胆,大山口没那么容易突破,突破了也找不到东西,那时你们再关门打狗!"

  日军的进攻开始了,几百名日军逼近了左会山垭口,在其大部队的前面有一支约四五十人的先头部队。此时黄崖洞兵工厂的工人们已埋好了机器、工具和材料,大部分工人都转移到了山顶上,留下地雷班、突击班和警卫班同特务团小分队一起应付敌人。当时特务团小分队和工人自卫队曾制定了统一的战斗信号,可是,没打过仗的工人自卫队紧张地忘了这一规定。拉雷小组一见敌人进了雷区,就急不可待地拉响了地雷。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漫天石头从天而降,狠狠地向敌人的队伍砸去。日军先头部队一见这阵势,嗷嗷乱叫,掉头便往回跑。

  地雷一响,满山都热闹起来。持枪的放枪,操炮的打炮,地雷"轰隆轰隆"不停地爆炸。就连已经撤到山顶上的工人们也都"热烈配合",在山上放起枪来。石块、子弹、碎土到处飞扬,这声势就似山上伏有重兵,不可匹敌。打出去的几发炮弹,正好落在日军的人堆里爆炸;几挺机枪,也打倒了一些敌人。日军听得胆战心惊,一时摸不着头脑,也弄不清我方到底有多少部队。其指挥官以为这里有骁勇善战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守卫,不敢造次,拿着指挥刀比划半天,这股敌人便夹着尾巴调头逃跑了。

此次战斗,工人自卫队和特务团小分队无一伤亡。为此,总部军工部在报纸上特地表扬了工人自卫队的战斗精神。对此,左权也热情地鼓励工人自卫队说:"行!试枪试炮试炸地雷,就吓退了鬼子,这就是不小的胜利!"高兴的同时,左权也为兵工厂的暴露深感忧虑。而且左权认为,日军此次从左会垭口进攻黄崖洞无功而返,绝不会就此罢休,"让工人练练胆"毕竟只是一种应急措施,仅仅依靠工人完全守住这个兵工厂是没有把握的。因此,左权向彭德怀建议,将特务团第一营调回黄崖洞,担负守卫兵工厂的任务。彭德怀同意左权提出的意见,要左权亲自给第一营布置任务,并强调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保卫好这个兵工厂。左权将彭德怀的话向特务团第一营作了传达,并作了战前动员。随后,特务团第一营开进了黄崖洞,做好了再次迎击日军的战斗准备。



  黄崖洞的建设,凝聚了左权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全体指战员和广大工人的智慧和心血。而建成后的黄崖洞兵工厂的安全生产问题,既是八路军迅速扩编发展的需要,也是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形势的需要。只有使兵工厂安全正常地生产,华北我军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武器和弹药的补给,才能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才能推动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为保卫黄崖洞兵工厂安全迅速的生产,左权与朱德、彭德怀商量,决定由总部特务团担负保卫任务。左权对特务团的指战员说,对黄崖洞兵工厂的保卫任务,不是一般的作战任务,而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任务。

  为使特务团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左权又代表总部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一是要特务团以黄崖洞为中心构筑环形防御阵地,集中主要兵力重点设防,控制山区制高点、山垭口和要道,纵深、梯次地配置兵力,将来能够独立作战,顽强防御;二是要求特务团各级指挥员在未来的防御作战中能积极主动、冷静沉着地指挥,善于从实际出发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决心,正确使用部队,攻必猛,守必稳;三是要特务团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勇于克服困难的革命精神,敢于打恶仗、硬仗,敢于同日本侵略者拼杀,把敌人消灭在我阵地前或阵地内;四是要特务团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严密设防,积极防御,凭险据守,达到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大量杀伤优势装备之敌,保存自己的目的。

  在特务团上下普遍增强保卫兵工厂、保卫战斗力的认识后,左权又指示特务团从最艰苦、最困难、最残酷的实战需要出发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务团各营、连防御地域以地堡、坚固工事、自然山洞为主,结合堑壕、交通壕、投弹所等野战工事,辅以各种障碍物,沿山势组成前哨警戒阵地和前沿第一线阵地、纵深第二线阵地。各阵地之间均有兵力、火力、工事及交通沟衔接联系,以便在战斗中互相支援。各营、连都拟订了作战方案,并根据装备的火器的性能、地形特点和敌人可能的行动,在前沿和纵深内,把各班的步枪、手榴弹火力、地雷,各排配备的轻机枪,各连装备的掷弹筒,各营配发的重机枪,以及各团配发的迫击炮,统一组成低、中、高,远、中、近相结合的严密的火力网,并有射击预案。

防御工事完工后,左权要求特务团各守备区部队根据自己守备区防卫任务,进行实兵演练和埋雷、投弹、射击、刺杀、防毒等技术训练。



  当时,由于黄崖洞防区大,特务团兵力不足,武器比较落后,又要独立作战,一些人担心一个团守不住。有的认为,虽然此处地形险要,但比较孤立,且四周都是敌人,担心会被敌人包围在里边出不去;有的认为,凭手中现有武器,只能打游击战、运动战,不能打阵地战。针对特务团指战员思想上存在的上述顾虑,左权并没有板起面孔进行批评,也没有进行生硬的说教,而是以事实来教育大家。他说,特务团有些同志总想打出去,不愿守阵地,认为敌人的炮弹可以摧毁我们的碉堡。其实,我们的工事胸墙有两米厚,而日本山炮弹的侵彻力只有30厘米,这是经过科学计算的。敌人6发炮弹打在同一个弹着点上,才能穿1.8米的深度,但是要将6发炮弹打在同一个弹着点上,世界上是没有这样的炮手的。他又说,还有少数同志怕敌人四面包围出不去。而实际上黄崖洞除地形险要、工事坚固外,还有充足的准备,还有外围兄弟部队的积极配合,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特务团绝不是孤立的。左权最后说:"胜利信心的树立,关键在于转变思想认识,提高政治觉悟。否则,再有险要的地形,再有坚固的工事,也是无法挡住敌人进攻的。"

  月,特务团根据左权的要求,统一组织各营、连部队进行实地训练演习。首先进行的是单兵技术训练,然后进行了单兵、小组和班、排的战术演习,使大家熟悉战斗动作,明确个人职责,学会组织协同与支援,使班、排都能形成独立作战的集体。另外,特务团还进行了战时政治工作、战场防毒救护和供给保障的演练,使大家进一步熟悉整个作战方案。

  月,左权又几次到黄崖洞兵工厂亲自组织并观看特务团的战术演习,向特务团解释有关的战术要领和阵地防御作战的指导思想。彭德怀等其他总部首长也在百忙之中抽空来看了特务团的战术演习。彭德怀还以其自身丰富的战斗经验言传身教,对部队进行了具体指导。彭德怀在观看演习时指出,特务团保卫黄崖洞兵工厂,任务既光荣又艰巨;保卫战与运动战、游击战不同,它是积极防御作战,依托工事坚守阵地,以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保卫兵工厂的有利条件很多,有险要的地形,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有抗日根据地政府、人民群众、民兵的配合;要继续学习技术,熟练战术。最后彭德怀强调,总的原则是积极防御,独立作战,以守为攻,以静制动,敌变我变,克敌制胜。他还特别强调了战场纪律,没有命令任何人不准擅自脱离阵地。

  特务团指战员在总部首长的关怀与动员鼓舞下,情绪高昂,纷纷递交请战书、决心书,誓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兵工厂。特务团领导还根据左权、彭德怀等总部首长的有关指示,向部队进一步讲明了阵地保卫战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这就是:积极防御,独立作战;重点设防,坚守阵地;积极主动,沉着迎敌;勇敢战斗,互相协同;以守为攻,因地制宜,克敌制胜。

  到8月底,特务团在完成所有实兵演习和战斗准备工作后下山,进一步进行军、政、文、体各方面的训练,继续巩固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正在这时,日军新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数万之众对晋察冀边区开始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持续"扫荡",号称"百万大战",以示对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报复。随后日军又对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扫荡"。与此同时,冈村宁次还发动了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以配合其"扫荡"。1941年3月,其前任多田骏曾进行了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所谓的"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实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体化的"总力战"。在政治上强化反共欺骗宣传,挑拨国共摩擦,加强伪组织和伪政权,推行保甲制度等;在军事上则以"清乡"、"蚕食"、"扫荡"相配合。其目的是要强化对华北的占领,使华北变成其巩固的殖民地。



  日军此次秋季"扫荡"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特别注意寻找并破坏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这引起了左权的高度重视。10月下旬,他在太岳抗日根据地反"扫荡"作战的经验中指出:"凡我供给、卫生及工厂等住过的地方,(日军)均派出大部队坐搜三五天之久,翻箱倒柜地反复搜挖。"左权将有关情况通报给各抗日根据地,要求各部队做好防范工作。

  在组织指挥八路军有关部队进行反"扫荡"作战的同时,左权、彭德怀抽空视察了黄崖洞兵工厂,鼓励工人们努力生产,以实际行动支援部队进行反"扫荡"作战。左权、彭德怀还对特务团进行了战斗动员。他们要特务团做好战斗准备,储备充足的粮食、饮水等生活用品及武器弹药,敌人若敢来犯,要给予坚决打击;必须守住阵地,没有命令不能撤退;阵地失守后,要利用敌人疲劳和死伤等消耗,抓紧有利战机进行阵地前反突击,夺回阵地;广大指战员要机智勇敢,顽强作战,完成保卫兵工厂的光荣任务。

  特务团根据左权、彭德怀的指示,立即进行了战前教育和相应的准备工作。当左权得知特务团在筹粮方面遇到了困难时,马上指示总部后勤机关专门拨给特务团一部分现金,购买粮食。特务团用这笔钱很快就购进了充足的粮食,完成了储粮任务。此外,左权还要求总部后勤机关给特务团发三至五天的白面饼干,作为战备粮。在左权的亲切关怀下,特务团较好地完成了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当时,黄崖洞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些抗日民歌,充分体现了兵工厂那种火热的战斗生活:

  工人军人山里人,现在都是一家人。为了打击小东洋,血肉相连亲又亲。鬼子来了我出山岗,鬼子溜了我回工厂。挖出机器造枪炮,狠狠打击小东洋。

  大地雷,小地雷,交通要道全布齐。不管鬼子从哪来,踏上都坐土飞机。

  掷弹筒,威力大,鬼子躲,汉奸怕。轰隆一声就开花,炸得强盗回老家。咱们兵工要多造它。

  日军在与八路军的作战中曾夺得少量的由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八一式步枪、五〇炮等武器。他们在研究后发现,这些武器的性能居然丝毫不比其手中的同种武器差。这就进一步引起了日本侵略者对黄崖洞兵工厂的注意和恐惧。日军通过各种手段加紧搜集有关情报,并认为黄崖洞兵工厂拥有工人3000人,有留洋学生和先进设备,是一个现代化的兵工厂,从而把黄崖洞兵工厂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叫嚷着一定要除掉这个心腹之患。

为了彻底破坏黄崖洞兵工厂的生产或从根本上瘫痪兵工厂,日寇加紧了对黄崖洞地区的"扫荡",对其周围的上、下赤峪和槐树坪、南山、北山等村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1941年春夏,日军又两次对黄崖洞兵工厂进行试探性进攻,由于当地军民的袭扰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严密防守,敌人只好草草收兵,其破坏兵工厂的计划未能得逞。



  年11月1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宣布在华北开始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而在此前的一天,日军第三十六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已奉冈村宁次之令,在飞机的掩护之下,出动7000余人分南北两路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捕捉奇袭"的"扫荡",妄图捕歼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机关,彻底捣毁黄崖洞兵工厂。

  月3日傍晚,从黎城出动了2000余日军进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下南会村。根据得到的情报,彭德怀、左权判断,日军的意图在于合击总部机关,破坏黄崖洞兵工厂。于是彭德怀、左权下令,要总部特务团大部出山迎敌,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抗击敌人,不让其进攻势头的高峰推到总部机关和兵工厂的门口。

  最后,左权又解释了一下总部的作战意图:既然日军总想进攻黄崖洞,此次外围部队干脆让一条路放其进来,然后特务团在黄崖洞防区里吃上一顿"老虎食",狠狠地教训它一顿,从中提高我部队的防御作战能力,检验一下我长期经营的防御工事和工程设施。由于此次战斗敌众我寡,敌明我暗,所以左权特别强调部队在作战中要拿捏一个"稳"字,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咬住拖住以后,猛中求稳,不焦不躁,不惶不恐,不紧不慢,以守为攻,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左权将这种战法形象地称为"咬牛筋"。在时间安排上,左权要特务团先在山口处顶上一两天,挫挫敌人的锐气,在二道防线再顶几天,然后再上高山,待我增援部队赶到后再来个反包围。

  日下午,日军兵力部署完毕,开始稀稀拉拉地试炮,企图用炮弹扫雷。特务团设雷组的战士则与敌人炮弹打起了"游击",待敌人全面炮击后,又突击埋雷,专等其步兵的到来。

  日拂晓前,日军几次偷袭南口,均未得逞。天亮后,便对南口发起了强攻。一阵猛烈的炮击后,日军步兵发起了冲锋。此时狂风大作,雨雪交加,山路一会儿便泥泞不堪。不过,日军并没有因此停止进攻,仍在慢慢往前挪动。在其进攻队形的前面,有百余只羊。日军本欲以羊来"趟雷"开路,岂知特务团的战士们在这一路埋的是大踏雷,人踩马踏才会响。羊蹄小脚轻,除偶尔踩响几个雷外,雷区安然无事。日军似乎放了心,300多名步兵紧跟着羊群后头,端着枪向山垭涌来,准备一举突进垭口。到了山口前,日军由一路变两路,两路变四路,企图分头夺取各个目标。突然间,一颗颗滚雷从天而降,特务团第三营第七连前沿各机枪阵地也猛烈开火。山口前的羊群顿时四散逃命,日军也乱作一团:躲过头顶滚雷,脚底又踩上了踏雷;工兵要起地雷,又被垭口两侧地堡的机枪扫倒。进攻的敌人吓得只好趴在地上,窝在一堆挨打。其指挥官见状,慌忙下令撤退。趴在地上的敌人只能像乌龟那样,一步两挪,慢慢爬出了雷区。

当左权接到报告,日军第一次冲锋被打退,在阵地前横七竖八地丢下了200多具尸体,而特务团无一伤亡时,他非常高兴,随即向彭德怀报告了喜讯。



  一小时后,吃够了滚雷苦头的日军又开始炮击,并将目标锁定在山口边第七连的阵地,妄图削弱我"天女散花"的威力。有两门山炮,竟斗胆在离垭口2000多米处抵近射击。炮火未停,日军的机枪又响起,压向第七连的阵地。日军步兵凭着强大的火力压制开始了第二次冲锋,并不顾一切地向山垭口奔来。此时,第七连垭口左侧的地堡已被日军的炮火削去一角,机枪手被碎石压在下面,昏了过去。第七连的阵地被日军的火力压得没有还击的机会。我防御部队仅有两门炮、12发炮弹,打1发都得经总部批准。指挥员打电话请示左权。没想到,左权回答得非常干脆:"12发全打完,三四发打敌炮阵地,其余的打敌人集团目标!"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两发炮弹准确地落在敌人山炮阵地,一下子连人带炮给掀翻了。炮排战士瞄了半天,这下才出了气。剩下的炮弹也准确地落到敌群里,炸倒了好几十人。第七连阵地一下子又活跃起来。战士们从掩体里钻出来,到阵地突出部陡崖上的投弹所里,猛往下扔手榴弹。一口气将投弹所里两箱手榴弹全部打完,炸死日军四五十名。

  经过两次激烈反击,第七连前沿阵地上的火力点已基本暴露。日军步兵进攻失利后,就用强大的炮火进行报复。然而,由于左权组织构筑的防御工事结构非常巧妙,不用说平射炮不好打,就是曲射炮对它也基本不起作用。12日早晨,日军既不打炮,也不放枪,战地沉寂了。上午9时,团观察所报告说,日军指挥官在上赤峪、赵姑村一带向桃花寨反复观察,其部队正在那里构筑新工事,可能是选择新的攻击方向。侦察员回来报告说,日军封锁很严,没有得到具体情报,只知道昨天进攻失利的部队已撤了下去,换上了所谓擅长山地战的部队。他们还拣到了几张写着"皇军是钢,八路军是铁,钢比铁硬"等不伦不类的标语。过了一会儿,前沿连队报告,有迹象表明,日军要选最险的地方作突破口了。

  团指挥员马上将情况报告了左权。左权指示:充分准备,待机行动,以变应变。

  日拂晓,日军集中十余门火炮,向着桃花寨的1461高地和高地后边大断崖上第四连的工事开始猛烈炮击。炮火刚停,四连阵地前沿马上响起枪声。几十个日军在夜间偷偷地爬上了大断崖,其中一排阵地被突破,副排长陈启富正率领两个班的战士进行反击。坚守阵地的18名战士,只剩下7人未负伤。控制着崖边的两座地堡、一个山洞,也先后被日军炮火轰垮,不能再用。7名战士披挂满身手榴弹,避过敌人的炮火,猛往崖沿甩手榴弹,往崖下推滚雷,敌人进攻的气焰一下子被压住了。

  此时,总部指挥所里的左权正伏在地图前,密切地关注着战斗的进展情况。从战斗一打响,左权就昼夜守在地图边,根据各方面来的电报、电话,分析、研究敌情,判断敌人的动向和阴谋,尔后通过电话、电报指挥特务团战斗。随着一声"报告",值班参谋送来了一份电报。左权接过一看,不禁吃了一惊,日军正向桃花寨组织力量进攻,已攻上了断崖。左权放下电报后,立刻从地图上找到特务团第四连前沿阵地,然后口头下达命令:特务团在南口右侧留少数守备队,每个重要工事留两个人,其余的人集中起来作预备队用,要注意以变应变

左权的指挥果然奏效。日军连续攻击打了一上午,被特务团消灭了好几十人,才推进200多米。即便如此,日军也颇为得意。他们一面催促后面的人迅速跟着攀崖,巩固刚占领的地段,一面从右侧攻下沟来,企图以多路攻击一举攻占水窖洞的洞口。结果踩响了好多地雷。为减少伤亡,他们又改成一路进攻。这样一来,便陷入了特务团左侧高地和水窖洞口右侧崖上两翼火力的夹击之中。日军是躲不开又逃不掉。整整一个下午,突进到沟底的200多人,还未接近断桥南口和水窖口的核心防卫工事,就悉数被歼。



  日军吃了八路军侧射火力的亏,14日便改攻特务团第二营桃花寨西山及1568高地,企图消除侧翼的火力威胁。但战斗一开始,敌人的进攻就被特务团第四连第二排的战士顶住了。战士们一会儿用手榴弹砸向敌人,一会儿又与敌人在雪地里展开白刃格斗。整个上午,战斗都处于胶着状态。为减少伤亡,二排主动撤到连主要阵地。日军占了二排阵地后,稍加巩固,便向水窖洞口阵地猛攻。不过,此时敌人已是强弩之末,攻到傍晚便没了后劲,草草收兵。

  日,日军加强了兵力和火力,分兵两路围攻特务团第八连防守的水窖工厂区。战斗出现了四天以来最激烈的场面:弹若飞蝗,炮似连珠,爆炸声不绝于耳,黄崖洞上硝烟迷漫,直搅得天昏地暗。第八连指战员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守住了水窖口阵地。

  日一整天,敌人还是被拦阻在水窖洞口,进不了工厂区。恼羞成怒的日军使用了火焰喷射器,水窖口阵地顿时烈焰腾腾,坚守在此的第八连12名战士猝不及防,全部壮烈牺牲。晚上,根据兵工厂机器设备已转移完毕,只剩下一个大锅炉无法转移的情况,左权指示要派人把工厂的所有厂房全部炸毁,特别是那座锅炉房,炸塌后要在其周围埋上地雷,并做好标记。左权交代,这样做是为了给敌人以兵工厂已被其炮弹炸毁的假象,保护锅炉,防止敌人的破坏。

  特务团的战士们执行完此项任务后,主动撤离水窖口和断桥南口阵地,并将敌人占领的水窖口主阵地全部用地雷封锁起来。至此,仗已打了6天,可是日军却连兵工厂是什么样子都还不曾见到。一个小小的黄崖洞,让骄横不可一世的"皇军"吃尽了苦头,也丢尽了颜面。

  日,日军再次向水窖洞口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遭到特务团顽强火力阻击后,又有一部分日军改攻特务团第二营第五连防守的1650高地,企图迂回控制整个黄崖洞,但这一阴谋未能得逞。不过,最终有一小股日军闯进了工厂区。但是,他们所见到的场景是:十几座厂房倒塌在一片碎石瓦砾之中;厂里一个人都没有,不要说机器,就连带有兵工厂标志的一个螺丝钉都看不到。这就是东京新闻大吹大擂的现代化的、有3000工人的八路军的兵工厂,这就是能生产与日本"三八"大盖相媲美的中国式步枪、五〇炮及令其防不胜防的各种地雷的八路军的"掌上明珠"。几十个敌人在工厂区折腾了半天,一无所获,反而引爆了埋在里面的各种地雷。

  月22日,八路军总部公布了黄崖洞保卫战的战果。此次战斗,在左权的直接指挥下,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以1300人的部队,抗击了5000多敌人的进攻,歼敌近千人,我方伤亡仅166人(其中牺牲40余人),敌我伤亡比例六比一,战绩辉煌。此次战斗,"开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记录"。

月底,左权来到特务团驻地洪水镇苏峪沟,热烈祝贺和切慰问特务团的全体指战员,并代表总部为特务团召开了庆功总结大会。在会上,左权宣读了朱德、彭德怀给全团指战员的贺电,并宣读了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执行命令的模范"及"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光荣称号的命令,同时授予特务团"保卫水窖立战功"锦旗一面。



  表彰仪式结束后,左权利用战斗间隙对黄崖洞战斗进行了系统总结。他高兴地说:"这次黄崖洞保卫战打了八昼夜,打得很好,特务团最终以敌我伤亡六比一的战绩,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确保了兵工厂的人员和机器设备的安全,圆满完成了总部赋予的光荣任务,立了大功。"特务团的干部战士都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有着顽强的战斗作风,执行命令坚决,是全军执行命令的模范。

  左权还说,这次战斗的胜利,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是有效保住了兵工厂人员、机器、材料的安全;二是大量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三是锻炼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力;四是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振奋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志,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五是积累了坚守阵地防御、大量歼灭敌人的作战经验。左权同时也指出了战斗中存在的失误,主要是对敌人进攻方向的判断不够准确,战斗中兵力、火力相互支援不够,夜间反击敌人不够有力。他要求特务团通过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再接再厉,保持和发扬黄崖洞保卫战的优良传统和战斗作风,加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全国人民一道去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央军委在《一九四一年战役综合研究》中指出,黄崖洞战斗为1941年以来在各地历次反"扫荡"中"最成功的一次","不仅我受到损失少,同时给了敌人数倍杀伤,应作为一九四一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