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童庆启: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热带咖啡 2014-07-15

中国是礼仪之邦,“客来敬茶”则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礼仪之一,它在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文明和礼貌的同时,也把茶叶融入中华民族的文明中。

    本期海都《茶周刊》将对话浙江大学茶学系童启庆教授,带您走进著名茶文化活动家关于中国茶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讨,聆听专家关于发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心声。

    笔者: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童教授作为茶行业内的翘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著名茶文化活动家,您认为中国茶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童启庆:中国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茶文化的精髓主要是指中国茶道,早在唐代陆羽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中,就已记述了完整的“煮茶”道,并提出了以“俭”为核心的茶道思想。陆羽的好友诗僧皎然在其诗作《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和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都已出现“茶道”二字。

    随着制茶工艺的发展,茶品的变化,宋、明又出现了“点茶”和“泡茶”等茶道,并都富含思想内涵。不同时代的茶道传至海外,日、韩茶人研修发展了本土化的茶道。至今,中国各时代的茶道遗风尚存。

    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台湾茶人率先提出“茶艺”这一概念作为现代中华茶道的称谓,不久便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水涨船高,为现代茶道的复兴创造了良好的物质与精神基础。现代中华茶道以“廉、美、和、敬”为核心思想,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环境下日益凸显。

    笔者:俗话说“以茶会友、以茶结缘”,对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国茶文化,童教授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童启庆:首先谈谈茶文化精髓之称谓,现在有不少人为“茶道”、“茶礼”、“茶艺”名称的本质和高低层次争论不休。

    我认为“茶道”、“茶礼”、“茶艺”,尽管“礼”、“道”、“艺”在字义上有所不同,但正如每个人的名字一样,可以有各自的喜好,不必统一。

    注重于以宣传“茶德”为核心的内涵。“茶德”以泡饮技艺为表现形式,泡饮技艺是“茶德”的现实载体。通过冲泡茶这一过程来学习和理解中国茶文化,领悟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体会和感悟人生,这是最重要的。

    其次,应严格规范茶艺师培训机构,实行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行业准入机制。对于评茶师、茶艺师等人才的培养,应有统一的行业考核机制和资格认证制度。只有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作为保证,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茶艺师、评茶师队伍。

    第三,充分发挥茶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在进行茶的商事活动中可引入开放式的茶文化活动,真正起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

    茶叶生产企业可推出特色服务,以带动茶的销售。茶艺馆可在发挥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办出特色,创建品牌茶馆。现在有些茶艺馆开始承接婚宴、寿宴等喜庆活动,倡导以茶代酒,以及“不抽烟、少喝酒、多喝茶、喝好茶”的健康生活方式,这一举措值得推广。

    第四,宣扬茶德在于“亲民”。茶艺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种生活艺术。以泡好一杯茶为目标,将简洁、朴实、自然、优美的动作贯穿其中。茶文化来自民间,必须扎根民间才能获得真正的持续生命力。

    茶文化所蕴涵的超越、和谐、俭省等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力弘扬的,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和谐”不谋而合,中国茶文化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物简介:童启庆,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浙江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国际茶人之家理事。现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浙江茶叶产业协会顾问,著名茶文化活动家,主编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编著《习茶》、《生活茶艺》、《影像中国茶道》、《图释韩国茶道》等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