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公迁传 朱公迁(13?—13?),字克升,饶州鄱阳人(今江西鄱阳县), 朱梧岡先生以实子也。 公少承家学,故得朱熹理学之传,延朱子之余脉。公肆力圣贤之学,以正心诚意为入德之门,执朱子理学之牛耳,铮铮一时。其高弟曰洪初。洪初,字義初,公所纂《诗意》,先生左右之,受读三百五篇之诗。学者称为野谷先生。明洪武初,以薦知洧川县。李仕鲁闻朱公迁得晦翁之传,千里负笈从之,尽传其所学而归。 至正辛公领浙江乡试,至正七年,公以遗逸征至京师,授翰林直学士,每劝帝必曰:“亲贤远奸,抑豪强,省冗费,修德恤民,庶天意可回,民志可定,不然,恐国家之忧,近在旦夕。” 帝嘉纳之。当国者恶其切直,不能容,公亦力辞;章七上,乃出为金华路学正。公曾官处州(浙江丽水),婺州(浙江金华)教授,后避兵转徙徽、栝、歙、信之間,已而以病归里,自题其室名为高明之所,学者遂称其明所先生。 公有笃行,里人乘乱喜伐人者,闻其来,为之止杀,先生曰:「是可化也。」力疾访之,其人感悟,然病遂以是笃,五日而卒。 公勤于著述,著《余力稿》、《四书约说》、《四书通旨》、《作诗时世图》诸书。此书告成于至正七年(1347),主要为发明朱熹《诗集传》而作,如注有疏,故曰"疏义"(收入《四库全书》)。书成学者悦慕相传录。 流离岁月,公之裔举家迁徙至阜宁庙湾(今江苏滨海),子孙繁衍,人才辈出。 公去久矣,然品行纯厚,德泽后世。今乐平公迁山(江西乐平)仍巍然屹立,丰碑永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