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婆鸡,捉到就飞” ——趣谈沙地传统儿童游戏 张家二伯筛好一碗老白酒刚坐下,6岁的孙子就跌翻赤豆甏扑到灶屋里。 “看你弄来汗泼流浆,头发湿拖拖像水獭猫,到哪里犯野去啦?” “东头上,兵兵家,猫伲捉老鼠!” “怪不得,”二妈妈说,“猫伲捉老鼠,拼命追,哪能勿弄来满头大汗!现在小倌啊——” “现在小倌怎么啦?也要白相啊!你忘记我们小时候啦?” 小时候玩“猫伲捉老鼠”的游戏,在二伯的记忆中仿佛就在眼前。几个小朋友凑在一起,各人伸出一个拳头往中间一靠,拳心向上,“铁猫伲,铁老鼠,钻壁洞,捉老鼠,”其中一个小朋友依次在各人的拳心上点来点去,念念有词几圈下来,接着高喊一声说:“小马走过,呒逃呒躲!”点到最后那个“躲”字的就是“猫伲”,其他的人一下子散开,让那只“猫伲”去捉一群“老鼠”。你追我逃不煞瘾,“老鼠”们还要不断地惹“猫伲”开心:“猫伲咪咪,老鼠叽叽;猫伲死脱,老鼠快活!” 如果只有二﹑三个小朋友要玩“猫伲捉老鼠”的游戏,那就不一定点着拳心喊“铁猫伲,铁老鼠”了。其中一人拢一个半拳举在空中,另一﹑二人用食指顶在他的手心里,举拳的那个喊道:“金鸡婆鸡,捉到就飞!”伸食指的赶紧撤手逃窜,逃得了就是“老鼠”,逃不了的就做“猫伲”。 “憋(藏)夜猫”也是沙地小朋友的传统游戏,其实就是“藏猫猫”。几个人散开,或藏门后,或藏桌下。“憋”,就是要悄悄地藏,凝神屏息不出声,还偏偏有人高喊一声:“我憋好了!”寻“夜猫”的小朋友循声找去,终于逮到一个,于是“嘻嘻哈哈”一阵,重复游戏。 “猫伲捉老鼠”﹑“憋夜猫”等都是容易“汗泼流浆”的游戏,还有些游戏则运动量较小。二个人交叉着手掌抓手臂连在一起,让另一个小朋友坐在二人手背上给抬着走,这叫“扛轿子”;弄个小车箍,扳根芦头穿过车箍推着跑,这是“推车子”。还有个比较文静的二人游戏“挑花绷”:把一根短绳子(线)二头连在一起做成一个圈,一个小朋友将线圈套在两手的手指上,二人轮流用小指﹑食指和拇指去勾线圈圈,勾来勾去,由线条构成的图案在不断地变化,一会儿变成一个“花被单”,一会儿变成“筷架子”,其乐趣也是会令人宠辱皆忘的。 “还有打砖板﹑造房子﹑丢麦抛﹑瞎子摸脚子(瘸子),好多好多游戏,你忘记啦?” 对小时候的游戏,二伯二妈妈怎会忘得了呢?我们沙地传统的儿童游戏,其实真能锻炼孩子,长智慧,强体质,也能培养团体精神。而现在的孩子,动辄就趴在电脑桌上玩网络游戏,敲敲键盘,打打杀杀,学业荒废了,眼睛弄坏了,火气上冒了,这怎么能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呢?二伯二妈妈他们都有点担心。 作者E-mail:chinagh@126.com [ 此帖被chinagh在2010-04-28 10:51重新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