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1086),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经官至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政府总理。这位“前国家领导人”曾在海门担任过七品芝麻官,在这个最基层的地方工作过一段时间,也可以说,海门也是王安石人生旅途的一个驿站。 那么,王安石为什么到海门来做官?不得不先说一下王安石的好友沈兴宗。 北宋至和年间(1054-1056),海门来了位县令叫沈起,号兴宗,浙江宁波人。沈兴宗是海门有史料记载以来的第一位正县级领导,他为官清正,兴修水利,筑堤挡潮,后人称之为沈公堤,就是现在的老皇岸,它西起余西,东至吕四,绵亘八十里,如海上长城镇守家园。沈公堤与范仲淹所筑范公堤接壤处,就是岸头镇(今王浩镇),当时王安石在沈兴宗的家乡宁波任县令,两人有着深厚的交往和友谊,王安石闻知沈兴宗的业绩后,十分欣喜,撰写了《海门知县沈兴宗兴水利记》。后来,沈兴宗得到包公的赏识,提拔重用,当沈兴宗离任赴湖南时,王安石还赋诗相送:“谏书平日皂囊中,朝路争看一马骢。汉节饱曾冲海雾,楚帆聊复借湖风。皇华命使今为重,直通酬君远亦同。投老承明无补意,得为湘守即随翁。” 沈兴宗离开海门后,王安石便接任海门县令。根据《明嘉靖海门县志》记载,王安石在海任职时间不到一年,由于时间太短,未见政绩记载,但志书肯定其“治声籍甚”,就是说治县有方,群众反映很好。 虽说王安石的遗迹在海门无法找寻,但他的诗文却为海门增添了浓墨重彩:“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