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镖局

 苏迷 2014-07-15

清代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很多城市里便出现了一种新的行业,这就是镖局,这种半官方武术团体其业务分货镖和客镖两种。走陆路的有南道和北道两类,南道大多是平原,而北道则是塞外的荒漠草原。护送镖车时顺着大道闯关东跑西北。镖师们擅长车战、马战、步战,要马上功夫好,车上站功好,骑马驾车疾驰如飞,而且枪法好,勇猛非凡。他们钟爱的武器是长枪单刀,暗器是弓箭,有着百步穿杨的真功夫。长枪最适于车战马战,单刀是防身佳器,近战夜战实不可少。而走水路的则是沿运河长江泛舟而航。

苏州当江东水运之卫,北上江淮,南下越闽,真可谓“千艘万舸远近毕集”,故清帮在苏州广设镖局,并集中在城内宝林寺前一带。其中最大的镖局“老聚成”为外省人杨季林开设。另外,山西省平遥县《中国镖局博物馆》有着这样的记载:玉永记镖局(嘉庆—道光十八年)由河北沧州人张德茂创立,其外祖父张景和是康熙年间著名拳师,江湖人称“神拳教习”。张德茂随其学成武艺后,遂在苏州开办玉永镖局,镖走大江南北,威振海内。一次走镖北京,收左昌德为徒弟。回苏后,因见左昌德才高义重,遂将镖局转赠于他。

昌隆镖局(道光二十年—宣统三年),由山西文水县孝子镇渠村人左昌德创立。镖局全盛时期有一百余人,著名镖师有左二把、左安民、左秉信、续仁政等,并在杭州等地还设有分号。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左昌德受江苏巡抚所嘱,保有到北京的一趟绸缎类黄镖,安全抵京后,道光皇帝亲赏黄马褂一件,镖旗一面,一时声誉鹊起。后左安民继父保镖,辛亥革命中收撤镖局回故里。

镖局的业务项目有:护院、坐夜、坐店、守库、走镖等。而大宗业务是水路镖,南货北运。北货南运,常将集中在阊门外太子码头的皇粮运往北通州常平仓(北京郊区),其中大型镖局还组成镖路网络,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州府中设分号或外柜,酷似今日的联营和联防。虽然走水路镖的比走陆路标的平稳,但必须精通水战步战和夜行术,成为驾舟弄帆的水上豪杰,做到人不离船,身不离兵器,不但会驾船行舟以防不测,而且水中搏斗能翻江倒海,若在舱顶或两船之间交手,轻功和梅花桩功夫是绝不可少。上蹿下跳,身轻如燕,腾挪闪转,矫健灵活,拳打、脚踢、头顶、肩撞、擒拿、点穴、肘击、膝抵、掌劈,甚至潜水凿船底,真可谓使尽浑身本领同杀人越货的水匪展开生死搏斗。所以走水路的苏州镖师一旦跟匪徒交上手,均以近战夜战为主,为了便于接舷近战、贴身短打、泅水格斗,所携带的兵器均短小轻便,除了常用的单刀外,还要带上船战水战用的分水揽、雁月刺、峨嵋刺、状元笔之类的超短兵器。至于暗器便是袖箭、紧背花装弩和飞蝗石等,此外还有镖犬、镖鹰、镖鸽,一旦出事可助一臂之力。全力以赴地将江浙一带的绸缎、棉布、大米、茶叶等大宗南货押运至北方,同时把西北的毛皮、齐鲁豫三省的原棉、直沽和两淮的海盐沿运河护送南下。

另外又常为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保驾护航,确保他们在来往途中生命财产的安全。镖师走水路镖时,其方式分别是:若保的是货镖,则在镖船上插上镖旗,采取明保的方式;走客镖则采取暗保的办法,一般不插镖旗,镖师们的衣着均是家人打扮。

由此可见,十九世纪中,京杭大运河成了镖局的摇篮,苏州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镖局云集的地方,但随着钱庄、银行、铁路、邮政的出现,到民国初年,镖局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