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犬的由来与德牧豢养

  阿古123 2014-07-16

中国犬的由来与德牧豢养

(2013-05-11 16:46:52)
转载
犬又名狗,是中国最早驯养的家畜,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猎畜,并且曾是农区主要肉畜之一。 
 
狗的先人是狼,大头德牧,两者形态相似,杂交可以产生可育后辈。全世界10种类型的狗都是别离从中国狼、北美狼、印度狼和欧洲狼驯化而来的。中国狗的先人是中国狼。中外民族志材料反映,人类在狩猎经济时期曾经驯化了狗。大略是人类在游猎过程中遗弃的猎物残骸,吸收了喜食腐肉的狼、豺和其余犬属动物,它们为寻食而追寻人类迁徙。与人类建设某种谐和的关系,进而被驯化为人类助猎的工具。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河北武安磁山遗迹出土了不少家狗遗骨,其代表家狗的个体数目可能要多于家猪。时期亲近的河南新郑裴李岗遗迹、浙江桐乡罗家角遗迹等也出土了家狗的遗骨。西安半坡遗迹出土的狗骨与华北狼有很大区别,而同一遗迹出土的家猪遗骨却与野猪区别不大,这种情况标明狗的驯养历史比猪久远。甲骨文中有犬字,正是狗的象形。狗之名大略是春秋战国之后才风行起来,见于《老子》、《孟子》、《尔雅》等书。 
 
犬最初是作为人类狩猎的助手,但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犬除助猎和保卫以外,还为人类提供肉食。磁山遗迹出土狗骨很破碎,当系吃后的残留。《礼记·少仪》把犬区分为食犬、田(猎)犬和守犬三类,指出了犬的三个用途。《周礼》中有“犬人”,担任供应祭奠用的犬牲,并管辖“相犬牵犬者”。反映周代相犬术曾经呈现。春秋战国到秦汉,是中国历史上养犬业最兴隆的时期。犬是当时重要肉畜。农家养犬像养猪鸡一样广泛。墨子说,四海之内粒食人民,没有不养犬彘(猪)的。战国秦汉有特地以“狗屠”(宰卖狗肉)为业的。贵族富人则以饲养“斗鸡走卒(猎犬)”为重要文娱。在长江下游的吴、越,养狗食狗之风甚盛。越王勾践为犒劳将士,大范围养狗,有所谓犬山;为了加快人口增殖,妇女每生一男,奖赏食犬一只。因为犬在畜牧业中位置的重要,春秋战国时被列为“六畜”之一。犬的位置,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降落。北魏时《齐民要术》讲畜牧,牛、马、驴、骡、羊、猪、鸡、鹅、鸭都谈到了,唯独无犬。这可能是因为原北方游牧民族进入黄河流域转移了当地的风俗。以后人口增多,狩猎流动缩小,养狗的数量更遭到制约。但历代养狗助猎、保镳和供馔的流动仍延绵始终。 
 
在牧区和其余少数民族地域,养狗也源远流长。在北方游牧民族那里,狗岂但用于助猎,而且用于资助牧羊。在内蒙古狼山地域反映游牧民族早期消费生涯情况的岩画中,就有牧犬照管羊群的画面。在东北民族地域,饲犬助猎历世不衰。如明代《黑龙江外记》记有布特哈(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逐虎犬、猎兔雉犬、猎野猪犬;《吉林通志》等记有捕貂犬等等。又如黑龙江下游的一些渔猎民族养狗很广泛,他们以鱼饲狗,而衣鱼皮狗皮;狗助猎外,还用以牵引爬犁。元代是“狗站”的退役者,明清时被称为“使犬部”,纯种德国牧羊犬图片,今日的赫哲族即历史上的使犬部之一。 
 
中国历代各族劳动人民培养了不少有共同性能的犬的品种。 如《诗经·驷?》:“载猃歇”,据毛传解释是两种猎犬,长嘴的叫猃,短嘴的叫歇。除猃和歇外,《尔雅》还记有一种叫“狣”的“绝有力”的狗。《说文》中所载犬的类型更多。如南越名犬“獀”,多毛犬“尨”,短胫犬“猈”,逐虎犬“??”等。少数民族地域名犬品种很多。如《逸周书·王会解》载北方民族贡的“狡犬”,南方民族贡的“短狗”。北方民族(胡)还有一种名犬叫“犴”,见于《淮南子》和《埤雅》。藏族人民驯化了藏犬,古代文献称为“獒”、“狻麑”。西南民族地域有著名的“蛮犬”。此外,中国历史上还从国外引入波斯犬(三国时)、高昌佛狗唐时等。 
文章来源:中国德牧联盟 www.cbsv.com.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