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被政治浪漫主义打了鸡血

 指间飞歌 2014-07-16
不要被政治浪漫主义打了鸡血

2014年07月15日 18:32:23
来源: 求是理论网 作者: 舒贝

一直以来都在思考,为什么奉行了几千年中庸文化之道的中国,在近代选择了最为激进暴烈的革命之路?造成这种选择的原因有很多种,特别是在20世纪初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况下,上至知识分子下至民众百姓,都渴望通过一种崭新的方式,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地解决现实种种困境,各种激进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思潮也应运而生,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这种革命型的政治文化影响了中国百年之久。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总体上告别了革命型的发展道路,社会逐渐分化成为多元主体,并在这些多元主体的互动中形成了自我演进的机制和平台。当年小平同志“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使我们摆脱了试图一劳永逸整体解决所有问题的教条主义和建构主义,真正秉持了实事求是、实践优先的精神。这一思想也是我们在面对当今改革时最值得坚守和遵循的。

但遗憾的是,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在舆论界和知识界还存在着一股不切实际的政治浪漫主义倾向,仍然渴望着能以一种彻底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方式去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么妄想将历史的车轮往回推,把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如腐败、贫富差距等,统统归咎于改革本身;要么将中国的命运托付在照搬西方模式上,以为自由民主那一套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吃就灵。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放大了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对立,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充满政治浪漫主义色彩的思想认识变得更加极端,因为不管什么样的观点,总能在互联网上找到同类,而越是“革命”的、激烈的观点,越是能得到更多的拥簇。于是,舆论场上充斥着数量众多哗众取宠、自以为是、有使命感而无责任感的所谓的公知们。这些人的思维逻辑十分固化:把中国的一切问题归结为政治,一提起改革就自动切换到政治改革话语,一说到政治改革就自行进入西方政治模式中去。这种逻辑既缺少对本国历史的梳理和反思,又罔顾他国政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的改革进程已经清楚地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要想取得改革成功就必须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一个国家的改革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从本国的历史、文化、民情等各方面去确立自己的改革路径和目标,切不可从别国的要求和期许出发试图改造自己的国家。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综合工程,每一个变量的调整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对于改革者的智慧、勇气和能力要求极高。同时,也要求民众对于改革进程给予更多的理性和耐心。所有鼓吹在一夜间达成理想状态的人,都是不现实甚至居心叵测的,古今中外都有数不清的教训表明“空降”的制度是不会成功的,无论其所标榜的价值是多么诱人和美好,最典型的莫过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其政治浪漫主义不仅导致了经济的崩溃,还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解体。中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那些像打了鸡血似的政治浪漫主义可以休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