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软件画的曹操像是否科学?[摘要]7月10日,山东卫视《中国面孔》首次呈现了一代枭雄曹操的容貌——“眉毛散状、鼻梁突起、额头有倾斜幅度”。
![]()
图为通过刑侦软件模拟出的曹操容貌 7月10日,山东卫视《中国面孔》首次呈现了一代枭雄曹操的容貌——“眉毛散状、鼻梁突起、额头有倾斜幅度”。这次还原是由著名刑事相貌专家、中国刑警学院教授赵成文通过一款名为“警星CCK-Ⅳ人像模拟组合系统”的刑侦软件,根据九支曹操后裔的长相特征逆推而成。而对于赵成文所绘制的曹操相,不同领域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7月13日,在接受早报采访时,已年过古稀的赵成文因身体不适正在住院。 以曹操后人相貌和DNA为参考 赵成文在刑警界几乎无人不晓,从2002年开始,他萌生了将刑事相貌还原技术应用于古人面貌还原的想法。朱元璋重孙明靖王的第四位夫人明王妃、湖南省长沙马王堆女尸辛追夫人、新疆楼兰美女、十八王朝法老图特卡蒙木乃伊……在赵成文研发的一款名为“警星CCK-Ⅳ人像模拟组合系统”的刑侦软件里,许多古人的面貌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这次绘制曹操面孔,赵成文同样使用了这款软件,不过对于这次还原,他自己加上了“猜想”二字。 “之所以说是猜想,在于此次还原缺乏曹操的颅骨。” 赵成文向早报解释,没有颅骨就不能做非常准确的还原。以往,诸如明王妃、楼兰美女的相貌还原都是基于颅骨。先将颅骨的X光片扫描入电脑软件,测量出脸的长度与宽度,推算出眉脊、睫毛、眼睛、鼻梁、嘴唇等位置,之后,再判断眼内外侧线,鼻翼线、鼻底线和发际线等细节。 这次还原少了颅骨,赵成文只能参考曹操后人的照片及相关资料,从软件系统中手动寻找相匹配的五官部件,最后由电脑合成。“但是猜想也不是随意的,是有根据的。” 赵成文表示,以长江划界,曹操后代分南北两边,从他们的照片可以总结出不少相貌共性。而这些相貌共性,就是此次曹操面貌还原的基础。除了这些照片,历史学中对于1800年前中原人的相貌特征、曹操相貌的描述及遗传学家对曹操九支后裔DNA分析等资料也是重要参考。 支持与疑问 “警星CCK-Ⅳ人像模拟组合系统”可任意改变年龄特征,赵成文此次将曹操年龄设为60岁——曹操去世前五年。“这次相貌还原能有80%的相似度。如果有颅骨,相似度可达到90%到95%。”曾鉴定曹操九支后裔的课题组负责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与人类遗传学系教授李辉也表示,“曹操生活在距今1800多年的安徽北部谯郡,这个地方人的面部较宽较大,眼睛又大又圆,眉毛又粗又浓,眉毛的外侧散开,因此曹操很有可能具备这些面貌特征。”“因为曹操的后代有共同的Y染色体,Y染色体基因对人长相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从他们的共同特征逆推曹操的长相会得出有意思的结果。” 但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王明辉指出,作为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复原,头骨是最基础的材料。在传统的考古复原中,会依据相对完整的头颅,根据不同性别年龄的体征指标,在不同位置贴上相应厚度的泥条。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头骨的信息可以通过三维扫描的技术将信息存入电脑,通过程序加上肌肉、皮肤等元素。“即使是这样,不可控的因素也非常多,比如说人会有胖瘦区别,一个人是不是三角眼、鹰钩鼻,有没有单双眼皮,他的肤色、发式、耳朵形状等特征都是在骨骼上无法显示的。我们的复原也只能根据平均样式,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从来都没有完整的复原。” 对于此次利用曹操后人的DNA分析资料来进行复原,王明辉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首先,从技术角度来说,DNA复原现在还做不到,因为虽然人类完成了全身的基因测序工程,但具体什么基因链对应哪部分人体功能还不可知。其次,复原用的DNA应该是用本人的而非后人的。最后,对于古代人的基因,现在能够获得的还只是很短的基因片段,可能连1%也不到。这次的复原,我会觉得更多是作为一种艺术加工吧,但是并不能当做科学复原,因为推测成分太多了。” 除此之外,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认为,楼兰美女的还原基于女尸尸骨,有科学道理,而此次还原曹操的长相,既无文献记载,又缺乏颅骨依据,因此不足为信。曾出版《细说曹操》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章义和则认为,复原曹操相,“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我个人觉得意义不大。” 赵成文的研究生窦秋波告诉早报记者,“警星CCK-Ⅳ人像模拟组合系统”一直以来用于刑侦破案,包括对无名尸体、高度腐尸的甄别判断。“在刑侦相貌还原理论中,人像复原60%以上就有侦查价值。”在包括曾经震惊全国的“三八”系列持枪杀人抢劫案等重大刑事案件中,软件面貌甄别相似度都达到80%以上。 窦秋波坦言,由于时代、气候、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古人面貌还原的难度比起刑事侦破更大。“在理性复原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史料考虑古人的历史背景和神韵。”他表示,即便是现代人,在一年中面貌也难免受健康、精神的影响,不可能百分之百还原,“误差也是被允许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