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当书山无路?

 水针智客 2014-07-17

  当当网CEO李国庆

  ■文/商界评论记者胡 俊

  上市之后,当当非但没有借助资本市场更上一层楼,反而节节败退。各大电商紧张准备2013年的年末大促时,“当当网缺钱找买主”的消息就已频频传出。彼时,当当网CEO李国庆发布微博辟谣:“没出售想法,但欢迎战略投资者。”李国庆一方面否认了“找买主”,却也坐实了“当当网缺钱”的说法。2012年当当网净亏损4.44亿元,2013年尽管亏损收窄,但盈利依旧难以企及。

  李国庆的逻辑是,省吃俭用守住资金,熬到别家没钱。当当网更习惯精打细算地运营企业,但是,京东、苏宁易购、天猫等掠夺式的进攻显然让当当网措手不及。

  防守的尴尬

  图书是当当网的命脉,2011年,当当网图书音像收入24.5亿元,销量占据图书网购市场5成左右。尽管当当固守城池,竞争对手却已开始强搭云梯。

  2010年,京东在当当上市之际推出图书大促销。这时,一向保守的李国庆却出人意料,回应“我们对一切价格战的竞争者都会采取报复性地还击”,从此两家拉开了价格战的序幕。2011年6月,价格战升级,当当展开报复性还击,当当3C业务大促销,直指京东,只为“解气”。刘强东也不惜放出“5年内不允许京东图书部门盈利”的狠话,以低价对抗当当。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竞争不是刚上市的当当能够承受的,直接导致当当网2011年的毛利率从13.8%下降到10.5%,股价也几乎腰斩一半。

  2011年10月,苏宁易购也正式进军网络图书零售,“苏宁易购图书馆”开张。苏宁易购打出“零元售书”的促销政策,比如每天每人返券上限300元,而且全场通用,可以购买苏宁易购的所有商品。面对苏宁易购这位不速之客的闯入,不少当当网用户都收到这样一条促销短信:“图书满100返200,百货类最高返400,一年一次败家子,想当就当。”当当网出于无奈只能陪着苏宁易购“败家”。

  面对竞争对手,李国庆陷入了两难境地:不参加价格战有可能被踢出局,而参加则面临毛利润下滑的压力。

  2012年初,当当网为扭转颓势,开始探索电子书业务,正式推出数字内容分销平台。这是个囊括了畅销书和大众读物、正规出版读物、报刊杂志电子版本,以及视频、漫画等产品的 “数字生活馆”。然而,当当数字书刊平台并没有赢得消费者的认同。量少价高不实在,畅销书方面难以取得出版社认可,低价内容均是年代久远的图书。

  2012年7月,当当网对外发布旗下首款电子书阅读器,名为“都看”,售价599元,1万台首发限量版售价499元。然而这并没有给当当电子书业务带来改善,反而在用户体验上饱受苛责,于此,当当网数字战略几乎完全失败。

  但是,当当网并未就此放弃。2013年4月,当当网宣布,除少数品种外,其他电子书均免费下载,上限是10本。这一“断臂营销”策略引来竞争对手京东商城的还击,很快京东商城火速上线5万本电子书供免费下载。两家电商免费推出电子书,引来的是传统出版商的抵制和反感。不过依旧是换汤不换药,业内人士称:“电商这种动不动就免费的行为,显示出电子书市场虚火越烧越旺,电商不得不出下下策,用猛药刺激电子书市场。仔细研究一下,包括当当网和京东商城在内,都没把电子书资源做好。读者没有好书读,再怎么刺激也不行。”

  时至今日,当当网的主打经营类目——图书,依然还是以正版低价吸引消费者,而在售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电商行业,价格优势几乎成为最算不上优势的一点,当当曾经最具优势的经营类目,如今不管是在售价还是其他方面,相比京东、苏宁易购和亚马逊已经没有任何优势。#p#副标题#e#

  平台的出击

  图书市场被围攻,当当网自然明白需要打破“图书市场的局限性”。2011年底,当当网将母婴用品作为第二大品类,开始了走向平台的第一步。

  而当当网发力母婴B2C市场以来,依旧未能摆脱卖书的那一套,“2折起”、“5折封顶”,诸如此类高频率、大力度的价格战,让母婴市场也难逃电商悲剧。而正是这种不适应,让整个母婴市场正在一步步地被当当网重新洗牌,从供应链到内部运营的成本压缩,当当网也成功一步步地抢夺着市场份额。

  母婴市场的起色似乎让当当网看到了转型路径——百货。2013年3月,李国庆再次宣布,将服装品类作为除图书、母婴之外,当当网的第三大核心品类。李国庆认为,“天猫在中国电子商务占的份额太大了,中国的电商都要正视天猫的存在,来给自己定位,那我们就差异化了。我跟天猫的领导沟通的时候,他说他们是做全人群,那我们就做中高端的顾客。”

  不善进攻的当当不仅开始出击,而且还是多面出击,开始向百货大平台转型。

  但相比京东、亚马逊中国,当当网在售后服务方面存在诸多弊端。2012年5月李国庆发表公开信,坦言痛心于因为服务质量问题,很多消费者对当当网失去信心,甚至离开当当网。李国庆诚恳地为因发货迟缓、包装破损、图书品相脏、客服响应慢、退款流程繁琐等问题给消费者增添的麻烦道歉。

  实际上,除李国庆提及的这些因素外,当当网2012年以来,出于对平台管理的手忙脚乱,还经历了用户礼品卡被盗、出售假贝佳斯产品遭央视曝光、10天内顾客订单三次被当当单方面取消等系列丑闻,这些无形中使得用户远离。当当网的财报显示2013第二季度的活跃用户为760万,但订单量为1500万,平均下来每人不足两单。在中国网购B2C销售市场份额上,当当也从2010年9%位居第二,降至2013年2%位居第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