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妮(深圳)●上课记 这天的作业是为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小镇》写一篇短文字。 我事先说,可不要写成罗密欧和朱丽叶,因为我们哪个也不认识他们。我希望大家的写作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出发。作业交上来,几乎一塌糊涂,简直没什么真实可信的细节。 开始看作业那会,有点失望和沮丧,觉得他们是在应付。经过了提醒,不见罗密欧和朱丽叶了,但是牛郎织女来了,杨过和小龙女来了,反正都没有写作者自己和自己的想象力存在。很多人交上来的通篇都是抒情,像互相抄的,都有一段椰风海韵做开头和通篇堆砌的假大空。 整个晚上我都在想,看见夏加尔的《小镇》上那一男一女在天上飞,他们心里的第一感觉是什么,难道只是“不真实,不可信”。这些孩子们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全部人生经验,就是生活中的绝对现实主义,和满书本的真切缺失的人物故事。什么都不再相信的他们,忽然面对夏加尔的这对“空中飞人”,很难找到下笔的空间,除了冥思苦想胡乱编造,再别无办法。 他们不相信,也没想到过,在他们的生活中也能出现美好而超越现实的人物和事物,他们已经很难理解和描述“人的飞翔”了。 你的想象力呢,你自己的经历呢?我忍不住问。 下面没一个人出声。不说不等于不想说,他们并没真信服,十几年来的文章都是那么写的,手到擒来的,不经过脑子的,所有都在套路中,所有套路中都肯定没有一个真实的自己。 又一次作业,是凡高的油画《午休》:黄的麦田,安静,一对青年男女倚着麦垛睡着了。这次练习是在这个画面基础上扩展出一个新片段,题目是“午休·突然”,试着写一个突发事件的降临。 他们来问我,能不每人交一篇作业吗,能表演吗,大家分组讨论,分工写出剧本,再排练表演出来。我说,这样当然好。几个平时活跃的学生跃跃欲试。 几天后,8个小组分别表演了各自不同的“午休·突然”。 8组表演无一例外,都是灾难的突然降临。 看他们整理过的表演脚本,我忍不住想,这回他们倒是带进了现实感,他们知道不能把睡在草垛边的人写成罗密欧朱丽叶或杨过小龙女了,他们一下子又转向了百分之百的灾难,也许现实里已经没有美好事物的丝毫空间,现实生活没给这些孩子以基本的安定感吗? 为什么突然发生的都是坏事?我问。 他们互相看看都不吭声,好像我的问题很怪异。 我说,我们有80个人,为什么没有一个想到好事情,幸福和美妙也可能“突然”而至喔。呵呵,大家都笑了,笑了不等于下次就会写得出幸福美妙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