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走过国内许多城市,也体会过不同城市的风采,而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则是我心目中最适宜居住与生活的城市之一。这里不但有数量众多的茶馆,还有国粹保存最完好的麻将。所以,来成都不能不喝茶,不能不在锦江或府城河的堤岸上与陌生的帅男、靓女消磨上几圈麻将。然后,趁着夜色还未降临,徒步行走在最成都、最古老、最时尚、最具城市名片的宽窄巷子里,去触摸历史留下的痕迹,感悟“千年少城格局,百年满城遗风”带给我们的传承、记忆。最后,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深深地沉醉于“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里,伴着灯红酒绿,让那份慵懒,那份巴适慢慢从心底释放…… 我选择冬季进入蓉城,主要是想体验一下“雾都”的感觉。这对终日习惯了阳光灿烂,寒风劲吹的北方客来说,置身于雾霭中,过着欲仙欲醉的日子,应该是惬意到了极致。 成都隆冬里的雾气很有味道。天刚蒙亮,你一脚踏出屋门,便走进梦幻般的世界里,街头上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薄雾袅袅升起;淡淡的,挥之不去。直到傍晚,这层白雾还悬挂在城市的上空不舍离去,柔柔弱弱,欲罢不能。 现在,我已经赶在夜幕降临前来到了巷子口。不远处耸立的座座楼宇依然笼罩在白雾中,朦朦胧胧,亦醉亦迷;更加烘托出了眼前这青砖青瓦所带来的传统与沧桑。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它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据说这里所驻的是镶红旗的清军。 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巷子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得到发扬光大实属不易。 眼下的宽巷子悠然再现了老成都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漫步青石板铺就的巷道,涌入眼帘的原住民、龙堂客栈、精美的门头、梧桐树、街檐下的老茶馆都传达出了宽巷子独一无二的吸引元素和成都语汇。在这里你会感受到老成都那久远的风土人情和几乎失传了的一些民俗场景。 成都的空气圆润酥软,即使在冬季也不例外。它没有北方的寒冷,也没有北方的干燥。难怪养云轩青黛色的墙壁上爬满了苔藓,似乎给人以饱经风霜的错觉。就在它的附近林林总总聚集着许多茶馆与餐厅。 一饮天下!温暾、安逸的成都人并不缺乏北方汉子所具有的张力与激情。茶文化在这里早已深入了人们的骨髓,无论来自天南海北的茶饮品在蓉城这块风水宝地都有了最好的诠释。 成都人的生意经做的也蛮精明的,打着隆福茶业老字号招牌的秋茶在当街叫卖。 巷子虽古老,但也洋溢着时代的气息。08年盛行网络十大词汇之一的“囧”字,就被这里的商家堂而皇之地创意了一把。
巷子里面有好茶,但也不缺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成都小吃的美誉早已唱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许多外地游客都会借机在蓉城饕餮美食,而宽巷子里的小吃比起周边的小吃摊贵了不少,但来这儿的客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毕竟,他们吃的不是餐,是情调。
穿过这条巷甬就来到了窄巷子。
窄巷子在清朝的地图上的名字叫太平胡同。
而现在的窄巷子则是融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一身的精致品味区。 相比宽巷子,窄巷子里“小资”的情调更加浓郁。 这里是背包客的天堂,一肩挎包,手握相机,流连于中西文化元素点缀的巷子。 从青砖灰瓦旁悬吊的灯笼到木门前蹲卧的石狮,无一不是摄影高手取材的最佳选择。 黛堡嘉莱,作为欧洲式的奢侈品家族品牌给这条古巷增添异国情调。贝尔纳·普桑就是想借助中国文化来延续欧洲传统,扩大“栗色疆土”。这里同样也是摄影家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而这古色古香,闻名于世的“星巴克”给了独自闯荡江湖的美女、侠客更多的邂逅空间;只需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两个孤寂的心就会融合。于是,江南的桂花,中原的大漠都成为了夜晚的谈资。 冬季的雪花也卡通地充当了写意的风景。蓉城温暖的气候几乎与大雪无缘,聪明的店主便想当然地营造了银装素裹的意境。有趣的是这里的雪花棱角都变得圆润可爱。或许是店主图了一个生意圆满的意象罢了。 遥望阴郁的天空,窗棂上折射出温暖的灯火,让我眼前一下涌现了弥天大雪。房间里隐约传出“嗤嗤”地笑声,一群身着绫罗绸缎的美女正围坐在火炉旁一边翘着兰花指磕着瓜子儿,一边交头接耳悄声说着闺蜜私房话,一颦一笑皆文章。恍惚间,好像置身于大观园、怡红院,…… 身后飘来一曲缠绵悱恻的“fly me to the moon”将我拉回了现实。回眸一看传说中的碎碟音乐咖啡厅近在咫尺。 悠久的文化不但吸引了游人,同时也吸引了政府、企业的关注。在这条浓缩着灿烂文化的古街上,政府、企业很愿意以此为背景进行招商引资,扩大宣传成都的形象,举办各种旨在提升知名度的大型主题晚会。 巷子一隅,四溢着书香气息的街头售书亭吸引了我。本想在书亭里掏得一本介绍这个巷子的图书,但遗憾的是书架上却摆满了火爆的畅销书。 远处传来了孩童们在巷子深处的嬉闹声。放眼望去,几个身背书包的学童在尽情绽放着自己愉悦的心情。 古老的巷子、天真的儿童不断地在我脑海里交相辉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