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分钟

 昵称654385 2014-07-17

[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

  (2011-09-15 21:33:42)
标签: 

转载

分类: 股评操作

1、2010年9月30日前后做多起爆点研判:

a、30分钟

[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 [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

即使错过国庆节前面的10月8日跳空高开,第一件事就是建仓不再盯盘。这才是大手笔。斤斤计较于等分时线波浪回调再进。

b、如何跟踪做足此轮反弹?

  肯定不能用周线死叉来研判,不然黄瓜菜都凉了,都跌了400点了。用日线死叉来研判,也不是最好方案。可以有两种方案:30分钟k线,中途不有效跌破36尤其是72均线,配合macd、kdj(包括日线)的顶背离伴随大QH。这就够了。换言之,届时反手后就可以不看盘了。

  历史数据表明,在大的顶部,30分钟线以上的至日线周期指标竟然容易发生共振,也就是,macd等指标死叉都会相距不远相继产生的,灵敏度远远超过日均线死叉。

 

2、 2010年11月11日前后做空起爆点研判:

  从做多到做空,这是一种蹦极,完全可能做到一次正确就永远正确的目标。不研判顶部来临特征,就无法做足行情,无法做到永远不空仓这一个目标,一定是像无头苍蝇一样追涨杀跌,每日被忐忑和恐惧缠绕,就不说亏钱,连持平收益也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

  同上描述,30分钟k线,中途不有效跌破36尤其是72均线,配合macd、kdj(包括日线)的顶背离伴随大QH。届时反手后就可以不看盘了。至于波浪、k线形态、江恩轮中轮只是辅助验证。                           

  [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

    (日线macd顶背离;量能线走空)

[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

  
3、2010-12-30阶段底第四子浪反弹行情(30分钟):                     [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

(当时wangtao到这里来一起操盘,赚了蝇头小利出来了)

 2010-12-30后的反弹产生了少见的abc形态---这是以后要注意的。

[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

4、2011-1-7新一轮阶段顶来临以及后市的回光返照行情(30分钟k线):

[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

 5、2011年1月25日新一轮大波段行情来临(30分钟,左图)     再洗脑:30分钟惊现五浪下跌!(下面右图)
                                                            (可见主力在超短线完全可以控制浪型)

[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


 

 6、2011-4-22大顶形成特征--左图:              同时30分钟k线呈现如下特征(右图):

      [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

7、2011-6-21前后(30分钟----左图)               8、2011-7-15阶段顶(右图)          
[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转载]30分钟走势均线及各种指标对比研判(初稿)

                             
    牛市或熊市行情启动特征研判:当然,先大后小。研判周线的排列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才是重中之重。历史数据表明,一轮大牛市启动初期,一定有周线的均线交织缠绕后多头排列。比如2005年12月30日、2009年2月6日那周,就是明证。 从来没有周线在空头排列情况下,说牛市已来。这人不是疯子就是神。而一轮牛市或者大波动行情的正式结束,也是周线死叉后的回光返照后正式开演。如08年1月中下旬,2010年的1月份、2011年的4月22日那周。从历史数据看,2011年4月底的大跌,导致周均线明显空头排列。那么,后市大盘牛市或者大行情的启动,务必是周线先交织再呈现多头排列。所谓历史会反复重演,阳光之下必无新鲜事情。后市如果最快将行情启动,大盘必须做的事情是,首先也必须让周线先交织缠绕,再呈现多头排列。最快,可能也得到10月、甚至年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