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胃肾与冲任----乳腺增生

 白龙书屋 2014-07-17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结构和机能极其复杂的整体:五脏六腑安于里,五官九窍出于表,各居其位,各施其职,其间维系皆由乎经络。经络之用,沟通表里上下、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传导感应和调节阴阳。中医经络学认为,乳房为众经所属,但与足阳明胃经,少阴肾经、 厥阴肝经关系最为密切。

1、乳房与足阳明、少阳、厥阴三经

   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厥阴肝三经络属乳房,是乳房属胃、属肾,乳头属肝的理论依据。胃受盛水谷精微化生之气血,濡养乳房;肝也通过经络对乳房施行其藏血和疏泄作用,使乳房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乳房与冲、任两脉

    冲任两脉奇经也,无本脏,故“冲任不能独行经”,而是授盛于肝、胃、肾三经。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注于冲任,主乎天癸,阳明气血皆注于冲任;肝之藏血,疏泄主乎冲任之通调,故云“冲任非但十二经之湖泽,秉受十二经之余气,上养于乳房,下盈胞宫而已,而且有调和诸经之气的功能,并灌养于乳房与胞宫。”

3、乳房与经络的病理

    经络以通为用,若乳房经络闭阻而不通,则气机不畅,冲任不得灌养乳络,则乳房发育扁平、萎软、下垂及乳腺腺体组织增生等不良变化。乳房的经络联系为:乳房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及冲任二脉有密切的关系。足阳明胃经之直者自缺盆下于乳,贯乳中;足厥阴肝经上贯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冲任两脉皆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这些经脉的通调和灌养作用,共同维持着乳房的生理功能。若经络闭阻不畅,冲任失调,则可导致多种乳房疾病的发生

肝郁胃壅和肾虚肝郁这两种

肝郁胃壅,痰凝胃络之证,治宜疏肝和胃,化痰通络。

   张景岳解肝煎化裁:张景岳解肝煎化裁(解肝煎原方为《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合时方二陈汤砂仁白芍)以解肝郁,决胃壅,化痰降逆。   解肝煎半夏厚朴  砂陈白芍解恨

       法夏15g,厚朴20g,苏梗15g,茯苓20g,

        生姜10g,砂仁6g,陈皮15g,海藻30g

      昆布30g,生甘草12g。

行经期间乳房胀痛,经色黑褐,夹血块。①上方加甲珠10g,泽兰15g,川牛膝15g,黄芪30g,三棱15g,莪术15g。6剂。②小金片,每服4片,日3次,连服2个月。


 二   肾虚肝郁,痰凝胃络,先宜补肾疏肝,以顾其根本。

二仙汤合定经汤化裁:

              仙茅15g,仙灵脾30g,广巴戟15g,鹿角霜15g,

             熟地30g,菟丝子15g,柴胡10g,荆芥6g,

            山药15g,茯苓30g,当归12g,白芍12g。
   玄参15g,浙贝20g,生牡蛎30g,甲珠10g,僵蚕10g,露蜂房10g。

《疡医大全》所说,“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失……”。中医辨证属于肝气郁结,或兼痰阏凝络者居多,故主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味,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若能守法守方,配合情志疗法,效果较好。

  海藻甘草       翻阅古代医籍,敢闯“十八反”红灯者,早已有之。如甘遂甘草,但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治疗留饮的甘遂半夏汤中,就有甘遂甘草。金代名医李东垣方中,亦有甘遂甘草同用者。又如乌头反半夏,但《金匮要略》治疗寒气厥逆的“赤丸”,方中乌头与半夏同用。可见古代本草学中的“十八反”,连古代名医都束缚不住,就更别论今朝矣!今人使用甘遂甘草,乌头配半夏,以及海藻甘草治疗诸多疑难杂证而获良效的临床报道,堪称屡见不鲜。至于中药“十九畏”,亦属于配伍禁忌,其中有“丁香莫与郁金见”,但今人偏将丁香郁金同用,而发现其消除胸膈滞气之效相当快捷。又如“人参最畏五灵脂”,实则二味同用,饶有补气化瘀之力,颇宜于气虚血瘀的诸多病证。值得重视的是,今人不仅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而且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中药“十八反”、“十九畏”中的部分内容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古诗云“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我们作为现代中医,要勇于面对现实,要善于吸收经得起检验的新观念、新见解。言归正传,治疗乳癖喜用海藻,乃因《神农本草经》谓海藻“主瘿瘤结气,颈下核,破结散气,痈肿,癥瘕坚气……”。又借鉴今人之思路,将海藻甘草合用,奏效快捷,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大概是“相反相成”吧?推而广之,我近年来治疗甲状腺瘤、子宫肌瘤等病证,凡属于或兼挟顽痰凝结者,恒于当用方中,加入海藻甘草,治验不少,从未偾事。
          冲脉与任脉属于奇经八脉,内经云“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后世有云“冲为血海,任主胞胎”o故尔凡属月经失调或妊人杂病伴有月经失调者,便归结为“冲任失调”,不无道理。问题的实质在于这样的病机概括无法指导选方遣药。
    
正宗”乳块消处方是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研制的。其处方组成为:丹参、橘核各15g,王不留行、川栋子、土鳖虫、皂角刺各10g。

朱良春氏介绍的“消核汤”:炙僵蚕12g,蜂房当归赤芍香附、橘核各9g,陈皮6g,甘草3g。若能配合情志疗法,效果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