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礼仪 一、礼仪要求: 1、提前约定不“突袭”。 2、做客要注意仪表、仪容。 3、不能猛敲门或连续按铃。 4、前往他人家里做客时,进门后为尊重主人,须遵守“五除”与“一放。” “五除”:要求摘下自己的帽子、围巾、手套、墨镜,并且脱下外套。 “一放”:应将自己随手携带的公文包或手袋放在地上或主人指定的位置。 5、吃东西喝水要斯文。 6、乱插话大声吵最无礼。 7、在别人家做客,不受人欢迎的行为是: 来回走动、乱翻抽屉、索要物品、乱摸东西、乱开电器、擅自乱串房间等。 8、在父母告辞之前,不应催促父母离开 9、告别时的礼仪: 告别时要向主人道谢;出门后,要请主人留步,然后挥手道别。 10、借宿礼仪: 偶尔在别人家住宿时,不应像在自己家里那样随意,要处处尊重主人的生活习惯,保持房间整洁。此外,还应主动帮助主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知识链接: 民族待客礼仪: 1、藏族待客礼节: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 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平接。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 2、苗族待客礼节: 敬牛角酒是中国苗族待客之礼。 凡有宾客,主人即以自酿米酒斟满牛角,双手捧着相敬。如果来者是贵客,必须持酒捧案于路口迎候,主人双手将中角敬奉贵宾唇边,客人若不善饮酒,须双手相接,将酒饮尽。敬酒后主人将几根筷子捆成一束,蘸上朱红,在客人额上点一个红印,表示为客人祝福之意。送客之礼与此同。此礼流行于贵州一带,至今犹盛行不衰。 三、礼仪小故事: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四、模拟演练: 寻找一位伙伴按拜访的礼仪进行演示,比比谁的表演最精彩。 |
|
来自: 昵称18600527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