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桂芬与苏州正谊书院

 苏迷 2014-07-17
发布时间:2014-07-02  来自:姑苏晚报     作者:文/苏娇波

 

  历史上,苏州曾先后建有53所书院,正谊书院虽没有紫阳书院那样的规模,但以倡导西学、注重革新而成为有较大影响的学府。
  正谊书院由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志伊在清嘉庆十年(1805年)主持创办的,位于苏州府学东面沧浪亭后的可园内。取名“正谊”,意在“培养士气,端正人心”。可园现在还存有冯桂芬所撰写的《改建正谊书院记》一文,文字漫灭仍依稀可辨。
  冯桂芬是正谊书院第十四任讲席,是“中体西学”思想的首倡者。冯桂芬自幼博览群书,通经史,精历算、勾股之学,以才学闻名乡里。道光八年他进入正谊书院读书,曾受到林则徐的赏识。道光十二年八月,冯桂芬中榜眼,拜林则徐为师,官至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冯桂芬主张“采西学”,“制洋器”,率先提出了消解现代化过程中的中西、古今矛盾的方法,即“惟善是从”。他提出了“自强攘夷”的主张,其理论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也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
  同治三年冯桂芬返回苏州,应李鸿章之聘出任重建后的正谊书院山长。掌院3年期间,他倡导西学,注重革新,论学不为门户之争,培养了众多人才,较为著名的有吴大徵、叶昌炽、陆润庠、王颂蔚、管礼耕、柳商贤、潘锡爵、袁宝璜等苏州才子。对近代吴地书院的学风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晚年移居木渎,在家开修志局,纂修成《苏州府志》153卷,木渎现在的“榜眼府第”就是冯桂芬的故居。
  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下诏将各省城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书院改为小学堂。1902年,江苏巡抚聂缉规将正谊书院正式改为苏州府中学堂。到1912年,江苏省都督府下令撤销苏州府中学堂,并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改名的吴县县立第一中学,史称草桥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