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药治疗耳鸣的方法及进展
2014-07-18 | 阅:  转:  |  分享 
  


耳鸣的中医治疗及展望







申请学位:

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王莉莉

学号:

指导老师:











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日

滨州医学院











耳鸣的中医治疗及展望

姓名:王莉莉



摘要:耳鸣是困扰人类生存质量的常见的顽症之一。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均发生变化,情绪疾病和环境噪声污染的逐步加据,耳鸣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广大的耳鸣患者正处于难言的痛苦之中。由于耳鸣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长期以来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国内外众多医家学者在努力研究其病因病理的同时,也在探索着各种可能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耳鸣有其独特之处,既注重整体调节,强调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具有简单、方便、价廉且毒副作用小等优点,易为患者所接受。时至今日,在耳鸣的各种治疗方法中,中医治疗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结合近几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耳鸣的的文献,阐述中医药治疗耳鸣的研究进展,探讨其病理机制及治疗原则,肯定中医药治疗耳鸣的显著疗效,提出在中医药治疗耳鸣基础上,辅以其他疗法以提高疗效。

关键词:耳鸣,中医药,治疗,综述,进展







绪论

耳鸣(tinnitus)是指患者自觉耳中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1】

耳鸣可伴有耳聋或不伴有耳聋,可单耳发病,也可双耳同时或先后发病。耳鸣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而持续性耳鸣常常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如影响睡眠、听觉、情绪、工作等或导致抑郁、焦虑、烦燥等心理障碍的产生,这样的心理障碍反过来又可加重耳鸣,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者完全无法睡眠和工作,有的甚至有自杀的倾向。耳鸣是困扰人类生存质量的常见的顽症之一。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均发生变化,情绪疾病和环境噪声污染的逐步加据,耳鸣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广大的耳鸣患者正处于难言的痛苦之中。由于耳鸣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长期以来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国内外众多医家学者在努力研究其病因病理的同时,也在探索着各种可能的治疗方法,对中医、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许多方法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由于耳鸣的主观性特征,其产生的机制仍未肯定,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得到医学界公认的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耳鸣已成为耳科学领域倍受关注和垦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耳鸣的中医学发病机制

1.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与耳的关系

肾主耳,耳为肾之窍,为肾之官;肾精生髓,脑为髓之海:心寄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足少阳胆经之脉循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肝胆互为表里,胆经循耳,肝之络脉亦络于耳;手足三阴经通过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相通,手太阴肺经别出的络脉亦循行于耳;足太阴脾之络脉入耳中。可见耳与五脏六腑以及十二经脉关系密切【2】。

2.古代文献对耳鸣发病机制的认识

中医学古籍中很早就有对耳鸣的认识。《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指出“劳动经血,而血气不足,宗脉则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说明在体质虚弱的情况下,风邪乘虚而入,致肺失宣降,外邪随经络痞塞耳窍,是导致耳鸣的常见原因。《素问》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灵枢·本神篇》云“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素问》云“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肝性刚烈,主疏泄喜条达,肝与耳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若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失琉泄,气机不利,郁久化火,郁火循经上扰,清窍被蒙,则病发耳鸣。《证治准绳》谓“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使脾胃受伤,或思虑过度,伤及脾胃,致水湿不运,聚而生痰,久则痰郁化火,痰火郁于耳中,壅闭清窍,可导致耳鸣。《灵枢·口问篇》指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之源匾乏,或气虚下陷,清阳不升,不能濡养耳窍,则病发耳鸣。又《灵枢·海论篇》曰“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肾精生髓,脑为髓海,肾主骨,开窍于耳,若禀赋不足,阴精素亏,或劳伤纵欲折损肾精,阴精虚损,生髓不足,继之髓海空虚,耳失充润,则病发耳鸣。综上所述,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可导致耳鸣。

3.现代医家对耳鸣发病机制的认识

现代医家对于耳鸣的发病机制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象程康明【3】认为耳鸣为风邪挟痰上扰,肝胆火郁,风旋于上水不涵木,虚风内扰所致。而刘让等【4】,根据中医肾属耳、肾主耳的理论,将所有耳鸣责之于肾虚。还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如周芳城【5】认为耳鸣分虚实,实证多由肝火上逆或痰火所致,虚证多属肾阴亏损或中气下陷。谭凌翔【6】认为耳鸣均为血脉癖阻,经脉失养所致。李巧英【7】]认为耳鸣是心火亢盛、心血癖阻、心血亏耗、心阳不足造成的。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王德鉴教授认为耳鸣系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肾精亏损、气血亏虚所致,目前已被广大中医学者接受。



二.耳鸣程度分级标准

耳鸣程度分级标准(根据刘蓬教授经验【8】耳鸣程度分级,共分为6级):

1级:耳鸣响度极微,似有似无;

2级:耳鸣响度轻微,但肯定能听到,仅在安静环境中出现,不影响正常活(如睡眠)和工作;

3级:耳鸣较响,一般环境中均能听到,但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无明显干扰;

4级:任何环境中均能听到耳鸣,并且影响睡眠,注意力不集中,对工作有轻度干扰;

5级:耳鸣很响,有吵闹的感觉,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并开始出现轻度烦躁、焦虑、忧郁等精神症状;

6级:耳鸣极响,相当于患者体验过的最响的环境声(如飞机起飞时的声音等),终日被耳鸣所困扰,无法睡眠,完全不能工作,并出现明显的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三.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

参照新世纪(第二版)王士贞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耳鸣耳聋的辨证标准【9】,按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气滞血癖、脾胃虚弱、肾精亏损六个证型辨证分型:

(1)风热侵袭:治以疏风清热,宣肺通窍为主

临床表现:①突起耳鸣,病程不超过两周,起病前两周内有感冒史;②鼻塞,流涕,头痛,耳胀闷,恶寒发热;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2)肝火上扰:治以疏肝清热,开郁通窍为主

临床表现:①耳鸣如闻潮声或风雷声,多在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耳鸣加重;②口苦咽干,面红目赤,便秘漫黄,夜寐不宁,胸胁胀痛,头痛眩晕;③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3)痰火郁结:治以清气化痰,散结通窍为主

临床表现:①耳鸣,耳中胀闷;②头痛头昏,胸闷院满,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气滞血癖:治以活血化癖,行气通窍为主

临床表现:①耳鸣耳聋,病程一般较长;②或有爆震史,余无他症;

③舌质暗红或有癖点,脉细涩。

(5)脾胃虚弱:治以益气升阳,聪耳通窍为主

临床表现:①耳鸣,劳累后加重,或在下蹲站起来时加重;②倦怠乏力,面色无华,纳呆,腹胀,便澹;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6)肾精亏损:治以补肾填精,滋阴潜阳为主

临床表现:①耳鸣如蝉,病程较长;②腰膝酸软,头昏眼花,发脱齿摇,夜尿频多,性功能减退;③舌质淡或嫩红,脉虚弱或细数。



四.耳鸣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1.内服中药治疗

芮其根【10】报道以耳聋左慈丸为基本方(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0g,白茯苓10g,泽泻15g,丹皮6g,磁石30g,五味子10g)配合证加减治疗肾虚性耳鸣耳聋总有效率97.6%。熊霖【11】等运用疏肝通窍法治疗肝气郁结、风痰上扰型耳鸣45例,中药组成:柴胡10g,石菖蒲10g,葛根30g,法半夏10g,天麻20g,钩藤15g,全蝎5g,牛膝30g,白芍药30g。胸闷痰多加枳壳、瓜蒌;睡眠欠佳加酸枣仁、柏子仁;双耳鼓膜见钙化斑加丹参、桃仁、红花。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结果:治愈11例,有效3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8%。陈小宁【12】用养血熄风汤治疗老年性耳鸣耳聋60例,养血熄风汤组成:五味子10g,制首乌10g,枸杞子10g,熟地10g,当归10g,黄精10g,天麻15g,菊花10g,牛膝6g,知母10g,兼有眩晕者加钩藤10g,少寐多梦者加远志10g,酸枣仁10g,大便干结者加草决明10g,火麻仁10g,郁李仁10g,汗多者加龙骨30g,牡蛎30g,耳闷者加石菖蒲6g,路路通10g,痰多者加陈皮6g,法半夏10g,天竺黄6g,血压高加龙胆草3g,夏枯草10g。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75%。孙津舒【13】报道用聪耳止鸣汤治疗耳鸣,主要药物有熟地、黄芪、首乌、杞子、女贞子、远志、菖蒲、柴胡。15天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1.67%。胡乃宏【14】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耳鸣,基本方组成为川芎10g,赤芍10g,丹参20g,郁金10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石菖蒲10g,远志10g,茴香(冲服)0.1g,葱白2寸。若痰瘀互结加贝母、半夏、海藻、昆布等;如气滞血瘀加香附、郁金;若气虚血瘀加党参、黄芪等;若瘀血兼寒象,加桂枝、吴茱萸等。每日1剂,水煎服。10日为1个疗程。经治2个疗程,21例伴有耳鸣的患者中,5例耳鸣消失(23.8%),12例耳鸣减轻(57.1%),总有效率为81%。丁晓勇等【15】用益气聪明丸[党参、黄芪、葛根、升麻、黄柏(炒)、白芍、蔓荆子、炙甘草]治疗耳鸣30例(48耳),总有效率79.17%。张运锋【16】运用龙胆泻肝汤为基本方(龙胆草18g,泽泻12g,木通12g,车前子30g,当归12g,柴胡12g,生地黄12g,黄芩15g,栀子12g,甘草9g)配合辨证加减治疗耳鸣43例,有效率为95.3%。彭顺林等【17】应用葛芪通窍汤治疗耳鸣46耳,痊愈11耳,显效13耳,有效12耳,无效10耳,有效率78.3%。

张燕【18】采用通窍聪明汤为主综合治疗耳鸣,药用黄芪、党参、当归各15g,熟地、丹参、怀牛膝各20g,葛根、煅牡蛎各30g,川芎、石菖蒲、远志各10g,磁石40g。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14天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耳鸣46例(54耳),总有效率87.04%。钟渠等【19】用耳鸣消口服液,该口服液由柴胡、丹参、香附、赤芍、石菖蒲、苍术等l0味药组成,治疗耳鸣,总有效率86.49%。沈年洪【20】用芪蓉汤治疗耳鸣,芪蓉汤组成:生黄芪30g,肉苁蓉20g,女贞子、石菖蒲、蔓荆子、枸杞子、五味子、熟地、白术、党参、川芍各10g。总有效率92.3%。陈忠伟【21】报道用四逆散加味(柴胡、白芍、枳壳、郁金各10g,五味子9g,三棱、莪术各12g,山萸肉15g,磁石20g,炙甘草6g)配合辨证加减,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40例,总有效率为92.5%。江桂贞【22】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耳鸣、耳聋30例,30例中治愈21例占70%,显效9例占30%。有效率为100%。华刚应用吴茱萸汤加味治疗耳鸣18例,痊愈14例,显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94.44%。袁书伟等【23】认为耳鸣大多与肾虚有关,因此运用杞菊地黄汤加味治疗,26例患者痊愈16例,显效6例,无效4例,有效率84.6%。夏仁慧【24】采用李叔良教授自创消鸣聪耳汤治疗耳鸣耳聋30例,其中21例伴有耳鸣的耳聋患者中,5例耳鸣症状消失(23.8%),12例耳鸣症状减轻(57.1%),有效率81%。沈年洪[17]应用自创芪蓉汤治疗52例,其中治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有效率92.3%。华刚【25】应用吴茱萸汤加味治疗耳鸣18例,痊愈14例,显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94.44%,方剂组成为:吴茱萸9g,党参30g,生姜5片,大枣12枚,苍白术各10g,白芷10g,细辛6g,山药15g,半夏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王海芹等【26】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神经性耳鸣,如面部烘热,头痛,头晕,加白芷、蝉蜕各10g,菊花,女贞子各15g,生地黄20g,牛膝、磁石各30g;如耳鸣兼少寐、多梦,加酸枣仁30g,柏子仁10g,龙骨50g,磁石30g。治疗33例,有效率93.9%。

2.针灸及穴位注射

王海荣【27】用毫针直刺颈椎夹脊穴配合局部取穴治疗耳鸣35例,有效率100%,治愈率74.3%。鄢路洲【28】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80例,主穴为百会、人中、听宫、下关、翳风。肾虚者配肾俞,肝胆火旺者配太冲、外关,外感风热者配合谷。80例病人中痊愈16例,占20%,显效32例,占40%,有效24例,占30%,无效8例,占10%,总有效率90%。周钢【29】报道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耳鸣56例,治愈45例,占80.4%;好转7例,占12.5%;无效4例,占7.1%。总有效率达92.9%。基本方法:针刺取翳风、听会、侠溪、中渚、太冲、丘墟、涌泉穴。一侧耳鸣者取患侧穴,双侧耳鸣者取双侧穴;穴位注射选听宫、翳风、完骨、瘼脉穴,用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维生素B1注射液50mg,各2mL,或者用654-2注射液2mL,每次选2~3穴,每穴013~015mL,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与针刺同步进行。杜建华【30】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41例,电针取翳风、听宫、听会、中渚穴为主,肝火上炎配太冲;痰火者配丰隆;肾虚配太溪、肾俞。翳风、听宫、听会进针后,患者自觉酸、胀、麻感为得气,得气后用电针治疗仪,连续波,中度电刺激。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穴位注射取翳风、听宫穴,药物选用维生素B1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结果痊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陈具堂等【31】取耳门、听宫和听会穴治疗耳鸣67例,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经两个疗程治疗后,痊愈21例,显效26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05%。程江虹等【32】使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耳聋耳鸣60例,结果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

周敬佐【33】采取针刺听宫、完骨、养老、中渚为主,配合谷、中脘、百会、足三里、太溪穴,头针晕听区,耳穴取内耳、神门、皮质下。上述穴位交替使用,并同时用自制耳聪散合白酒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及双涌泉穴;另外以油纱条裹耳聪散塞耳。治疗耳鸣618例,痊愈88例,显效330例,有效120例,无效80例,总有效率87.1%。

3.中药外用

主要选用有通窍作用的药物,可以研末用绵裹,或制成,药丸塞耳。如塞耳方、塞耳菖蒲丸;或者将某些具有温性的中药研成粉末并调成糊状敷在一定的穴位上。如蔡钗等【34】报道用当归、续断、细辛、防风、桂枝、红花、丹参各20g,五加皮、刘寄奴、骨碎补、川芎、鸡血藤、威灵仙、葛根、补骨脂、狗脊各30g。将上药装入布袋中,放凉水中稍浸泡,以半湿为度,取出放锅中,隔水蒸半小时后于颈部热敷,每日2次,治疗颈性耳鸣,总有效率100%。刘桂然【35】用加味磁朱膏(磁石30g,朱砂2"3g,吴茱萸15"20g,食用醋适量,将前3味药共研细末,用食醋调为膏状)外敷涌泉穴治疗耳鸣,将患者双足用温水洗净擦干,用双手掌交叉搓摩两足心,待两足心发热后迅速将备好的加味磁朱膏敷于双足涌泉穴上,外用绷带固定。每晚治疗1次,每次敷药6"8h,总有效率87%。

4.按摩导引法

防治耳鸣的按摩方法有鸣天鼓、鼓膜按摩术、咽鼓管自行吹胀法等。如《内功图说·十二段锦总诀》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景岳全书》有载:“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鸣不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捺,随捺随放,或轻轻摇动以引其气,按之数次,其气必至,气至则窍自通矣。”《保生秘要·卷三》云:“定息以坐,塞兑,咬紧牙关,以脾肠二指捏紧鼻孔,睁二目,使气窜耳通窍内,觉哄哄有声,行至二三日,窍通为度。”按摩导引法大多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而被采用,往往可以使部分患者精神放松下来,从而减轻耳鸣所引起的心理烦恼。

5.中西医结合治疗

周少珺等【36】采用西比灵10mg,每晚睡前服,沐舒坦60mg,每天3次,口服,ATP20mg,每天3次,口服,连服20天;中药以化痰清热,散结通窍为法,予清气化痰汤加减:陈皮3g,法夏12g,瓜蒌仁12g,枳实15g,黄芩10g,柴胡15g,石菖蒲15g,路路通12g,云苓20g,浙贝12g,郁金12g,丹参15g。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共治痰火郁结型耳鸣58例,痊愈20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2.8%。夏华等【37】采用解痉药,血管扩张药及神经营养药,如西比灵、地巴唑、都可喜、ATP、地黄丸等,10天为1个疗程;同时加用针灸(含耳针)治疗,对于实证为主型的耳鸣,针灸取穴:完骨,大冲,丘墟,风池,耳门,商丘,侠溪;耳针穴:内分泌,肝,内耳脑点,三焦,胰胆,神门,脑子。虚证为主型耳鸣,针灸取穴:契脉,听会,太溪,关元,百会,翳风,耳门,肾俞,中诸,天柱;耳针穴:神门,脑干,阳维,内耳,心,脑点,皮质下。针灸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用6805治疗仪,间断波,小剂量通电5~10min,每次留针30min。耳针用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中等刺激,每次贴压48h,并嘱患者常自按压耳穴3~5min,10天1个疗程。李海燕等【38】用盐酸丁咯地尔01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使用14天为1疗程;虚证耳鸣患者同时用生麦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200mL静脉滴注,日1次;气虚甚者加用黄芪注射液(每毫升含黄芪2g)20mL加入生理盐水200mL加静脉滴注,日1次;实证耳鸣患者用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00mL静脉滴注,日1次,同时口服一清胶囊,每次2粒,日3次,14天为1疗程。共治38例,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何颖【39】报道内服中药黄芪20g,党参20g,炙甘草9g,当归10g,白术10g,升麻6g,橘皮6g,柴胡6g,蔓荆子9g,心烦加用知母、淡竹叶,失眠多梦加炒枣仁、夜交藤,心悸加朱砂、五味子,脾胃虚弱者加茯苓、白术、升麻。每日1剂,每日分3次口服,10天为1个疗程。气血亏虚型加熟地,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肾阳虚者加补骨脂、巴戟天;同时采用5%GS250mL加丹参注射液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ATP40mg和维生素B6200mg加辅酶A200mg和胞二磷胆碱5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维生素B1100mg肌注,每日1次维生素B12500μg肌注,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神经性耳鸣56例,痊愈24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3%。

五.思考与展望

耳是五官九窍之一,是人体的一部分;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会聚于耳,构成耳与五脏六腑及全身各部广泛的联系。《内经》中有许多论述,如:肾开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耳者宗脉之所聚等等。观历代医家,也都是从注重整体调节、强调辨证论治出发进行探索,才形成了中医治疗耳鸣的独特优势。临床上也是这样,除了说的最多的肾虚耳鸣,心、肝、胆、脾、胃、肺脏的病理改变都可以导致耳鸣出现,这从目前繁多的辨证分型中可以得到验证。这也正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

























献花(0)
+1
(本文系wzmanch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