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学祥:厄尔尼诺

 彤彤2365 2014-07-18

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2015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与9月南极海冰最大值叠加,是目前的主导因素,厄尔尼诺放缓是主流。

2015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与913日食叠加,是10-11月厄尔尼诺进入高潮的主导因素;              8.6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往往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从而引发巨大的灾难,每隔几年便会出现一次。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概率明显增加。今年或明年,也许会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年。

  今年5月,全球平均气温创下1880年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值。而眼下,中国国内多个地区正遭受桑拿天持续“烤”验,不少人将此与强厄尔尼诺现象联系到一起。在他们看来,今夏的高温天气堪比1998年由厄尔尼诺引起的酷暑,甚至更热,今年也许会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年。那么,事实是否如此?我国今夏多地区持续高温原因究竟何在?1998年的极强厄尔尼诺事件是否将重演?会带来怎样的气候变化?对今后的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产生哪些长远的影响?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在历史上“劣迹斑斑”,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厄尔尼诺推迟至秋冬最热年份可能被改写

  辽宁日报:今夏我国乃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不少人将此与强厄尔尼诺现象联系到一起。杨教授您认为呢?

  杨学祥: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虽说历史上发生厄尔尼诺的年份往往也是“大烤”之年,但“大烤”之年并不一定是由于厄尔尼诺事件所引发的。况且,截至目前,厄尔尼诺现象还尚未形成,因此时下的高温天气与厄尔尼诺并无联系。

  辽宁日报:既然当下的高温天气与厄尔尼诺无关,那么其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何很多人称今年会更热?

  杨学祥:这主要是由月亮赤纬角(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的变化所造成的。当月亮赤纬角处于最小值时,就容易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基本上每隔18.6年月亮赤纬角就会出现一次最小值,上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出现的年份是1995年至1997年,今年恰好是月亮赤纬角再次出现最小值的年份,所以天气才会持续高温。

  至于很多人称今年可能会更热,这一说法也不无道理。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的确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只不过时间推迟了。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到来,今年天气肯定还会更加酷热,也许会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年。因为厄尔尼诺通常跨越两个年份,史上最热年份的称号也许会由2015年获得。

  辽宁日报:迟到的厄尔尼诺究竟何时出现?今年发生极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杨学祥:结合多国的气候数据报告可以了解到,今年厄尔尼诺事件多推移至秋冬季节,并且不会出现极强状态。一是,判断最强厄尔尼诺发生条件的重要标准是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PDO)的位相变化: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厄尔尼诺得到增强;拉马德雷处于冷位相,厄尔尼诺受到抑制,目前恰好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二是有利于厄尔尼诺强化发展的时期已过:4月9日至7月28日地球自转加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时期已过去大半,7月30日至11月6日为地球速度减慢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进一步发展,除非9月南极半岛异常变暖,但9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大值,将加强秘鲁寒流。

  此外,世界气象组织 6月 2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温度已经达到发生弱厄尔尼诺的阀值,但相关大气条件仍处于中性状态。概率上看,6月至 8月份始发厄尔尼诺概率是60%,而10月至12月发生的概率为80%。发生程度上,很可能是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

  辽宁日报:此番厄尔尼诺事件姗姗来迟,那么其持续时间会不会更久呢?

  杨学祥:这个不能确定。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律,但平均来说,3到5年发生一次,一般每次持续时间为12个月左右,但也有持续时间长达18个月的情况。

  可能出现“北旱南涝”对我国粮价影响有限

  辽宁日报:今年推迟到秋冬季节的厄尔尼诺事件又会给农业生产等带来怎样的影响?

  杨学祥:根据以往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规律,厄尔尼诺年往往会引起全球多个地区气候异常,其中一些地方暴雨频繁、洪涝成灾,另外一些地方却高温少雨、干旱严重。通常是美国西海岸干旱、少雨,东部会发生极其寒冷的冬天;南美西海岸,包括秘鲁会发生更多暴雨巴西、阿根廷,大部分地区会干旱澳大利亚东部以干旱为主,夏天很可能林火多发。

  就我国而言,如果发生厄尔尼诺,那么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北旱南涝局面,这对于农业生产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农作物的减产。

  目前像华北南部旱象露头,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北方可能出现秋旱,南方秋季可能出现低温阴雨,东北初霜冻时间可能提前,不利于南方中晚稻和北方秋粮产量形成。根据国际统计,厄尔尼诺发生时,大概要造成玉米、春小麦、冬小麦、水稻等世界四大农作物减产2%左右。

  辽宁日报: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农作物的减产,是不是意味着农产品价格将上扬?

  杨学祥:农作物的减产的确对农产品价格有着直接影响。总体来说,历史上出现较强厄尔尼诺现象时都导致了农产品的大牛市。资料显示,过去5次厄尔尼诺期间,国际小麦价格平均约上涨10%,大豆和玉米价格分别平均上涨4%和1%左右,而2002年厄尔尼诺期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价格上涨了26%。

  不过,我国主粮对外依存度不高,粮食自给率达95%以上,因此,厄尔尼诺现象对食品价格的压力不会很大。以玉米为例,有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期间,国际玉米价格平均涨幅在1%左右,其对我国玉米价格和CPI推动作用几乎为零。

  辽宁日报:从长远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经济的影响又有多大?

  杨学祥:今年厄尔尼诺到底会对未来全球气候产生多么明确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但根据历次厄尔尼诺年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统计,厄尔尼诺影响最明显的时期是其发生后的次年,届时长江流域降水异常,洪涝灾害风险加大。1998年长江大洪水就是发生在厄尔尼诺次年,这是特别需要关注的。

  另外,从更长远来看,今年的厄尔尼诺的意义不在于今年,而在于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会不会扭转全球变暖的停顿和趋缓的趋势。

  “拉尼娜”紧随其后未来3年都须谨慎应对

  辽宁日报:今年厄尔尼诺强度虽不是很大,但其对农业生产以及经济社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仍不容忽视,如何降低厄尔尼诺所带来的危害为大众所关注,您能提一些建议吗?

  杨学祥:结合以往厄尔尼诺年的经验,了解厄尔尼诺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前进行防范很有必要。首先面对今年厄尔尼诺发生可能造成的粮食减产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指导农业生产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目前来看,黄淮地区,首先是把夏玉米抢时间尽快种上,并抓紧适时中耕。东北地区有可能发生冷害,要采取促早熟的措施,如适当地增加磷肥、控制氮肥等。

  对于南方地区,要注意对洪涝早做准备,提前疏通田间排水系统。要有蓄洪准备,提前进行人员疏散转移,做好补偿。充分利用蓄滞洪区和上游的水库蓄水、拦洪,必要时要牺牲局部、保全大局。针对很多湖泊已用于养殖的现实情况,要早有预案准备,确保能够及时发挥湖泊的调蓄功能,减轻损失。

  当然,厄尔尼诺所造成的全球冷暖异常和旱涝异常,不但影响到农业,也对渔业、交通运输、煤电、油气、公共安全等领域产生巨大威胁,相关部门也需做好应急准备。

  此外,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跟踪全球的气候变化,在做好预防厄尔尼诺所带来危害的同时,关注不同寻常的下一次气候异常事件,它是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

  辽宁日报: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今年的厄尔尼诺持续时间还是未知数,又如何预测下一次天气异常的到来?

  杨学祥:理解这一问题并非难事。根据全球气候变化规律来讲,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圣婴,拉尼娜是圣女,拉马德雷是母亲。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来说,拉尼娜的性情并非十分温和,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但它的到来也可能会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2014年至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6年至201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事件所造成的灾害比厄尔尼诺更大,例如2010年拉尼娜事件。因此,在全力做好厄尔尼诺事件的预防工作时,从长远来讲,还要做好拉尼娜出现的准备。我在2008年4月22日指出,2008-2009年、2011年、2015年、2018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2008-2009年、2011年、2018年是可能的流感爆发年,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大旱年发生,2020年可能发生世纪性大洪水[9,20]。)□本报记者/王敏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