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理干预对心悸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

 杏林脉香 2014-07-18

护理干预对心悸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悸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20例心悸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对生活方式不加予干预。并于入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合理饮食,控制情绪,吸烟饮酒,适当运动和控制体重等方面效果显著。结论对心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改善痰病。

关键词:心悸:生活方式;护理干预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浊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等,我科运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心悸并给予护理干预病人疗效显着。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1月~2011t月临床诊断为心悸的患者120例。男女均60例。年龄在6O76岁之间(68+0.4)入组条件:

1)临床确诊为心悸的患者;

2)语言沟通能力良好;

3)能够客观的对自己的行为评价;

4)其他的不作为评判标准。将120例心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入组后,对照组住院期间单纯采用与疾病相关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家庭干预指导。

1)饮食护理:要求患者少食含糖较高的食物,限制脂肪摄人量,适量摄入蛋白质,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心悸属虚者,饮食宜选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饮食。可以多食瘦肉、鱼类、豆制品、鸡蛋及新鲜蔬菜和水果。心悸属实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注意少食多餐。心悸发作时,进食速度不宜过快,根据病情选流质半流质或软食。对夜间有阵发性心悸或喘促者,可以将晚餐提前。对水肿者要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应忌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食品和肥甘厚味。

2)情志护理:心悸不仅与病人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环境及情志劳累等有关。护理人员要保持良好工作情绪,耐心与病人交流,帮助患者控制自身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在进行各种治疗和检查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打消思想顾虑,取得病人配合,对病人要关心的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应以慎重的态度,向病人解释病情。注意调动病人的积极心理因素,使病情向有利方向快速发展。

3)吸烟者要对其宣传吸烟对心悸治疗不利,告知病人烟碱进人人体血液后,可促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心脏氧耗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黏附性增加。由于上述不良影响,劝导患者要以坚强的意志戒烟。

4)运动指导。教会患者掌握调节适度运动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的时间、频率、强度。心悸患者宜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运动频率为12次,d,每次运动时间30minlh,运动强度依心率而定,最大心率=170一年龄,为安全起见,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为运动的指标,还要结合血压的变化和患者的自觉症状来调节运动量及运动时间。运动量以运动中稍微出汗、轻度呼吸加快、运动后次日晨起感觉舒适、无持续性疲劳或其他不适为度。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开始运动量宜小,以后逐渐增加,长期坚持可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提高心血管的机能、增强体质。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在住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行测评,并记录得分,得分越高,证明生活方式越健康,护理干预前后得分的差值越大越证明护理干预对心悸患者的必要性。

2.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得分。

3.讨论

心悸是由于各种原因近几年其发病呈上升趋势,而且再发率也呈上升趋势。为了降低再发率,我科在为心悸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及基础护理的同时又进行进一步的护理干预,以求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及最低的再发率。

护理干预就是针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各个方面包括发病因素、病理过程、预后及教会患者预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两组患者的得分均低于45分,说明患者对于自己患病后的生活质量,并不是很满意,在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并要求其能够坚持护士给予的各方面指导,于出院后3个月再次进行护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明显有所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