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

 杏林脉香 2014-07-18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方法:通过对儿科护士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法律意识,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及职业道德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结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医疗风险问题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安全的开展。结论:对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问题应予高度重视,强调护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及教育,在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中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预防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医疗法规建设的不断完善,全民法律意识普遍增高,患者的意识也随之增强,尤其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医疗事故概念内涵扩大,这无疑更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儿科护理因其具有患儿年龄小、自主意识差、疾病可变性大、难预料性强、护理操作琐碎、临时处置多以及家属陪伴数多等工作特殊性[1,所以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为此,我们对儿科护理方面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护理纠纷明显下降。

1.儿科护理工作的高风险因素

1.1疾病的可变性及病情的难预料性。儿科患儿的病情往往发病急、变化快、易反复,工作预见性难,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容易造成工作忙乱,态度急躁,解答问题不及时、不仔细,解释工作不到位或处理不及时而导致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不满、误解甚至反感。同时,由于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安危及患儿家庭的稳定,护理工作稍有不慎和疏忽,容易引起护理差错和纠纷。

1.2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是患儿家属期望值与护理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我国目前的国情决定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旦生病,全家都会很紧张,如果出现患儿病情严重或对某些医疗护理行为不理解,家属就会焦虑、忧闷而向护理人员发泄内心情感,特别是涉及到有创护理操作,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就更高,一旦操作不成功,如静脉穿刺等,无论是否因为患营养过剩,皮下脂肪厚了,浅表静脉难以寻找等客观原因,家属都难以正确对待,认为把他的孩子当作“实验品”,难以忍受,这就与期望的输液一定要一针见血,药到病除,注射时应无痛等要求存在差距;加之,受一些媒体及社会舆论的不良导向,有时家属会提一些过高的甚至不合理的要求,若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就迁怒于护理人员,引发护理纠纷。尤其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以后,一些新闻媒体在维护病人合法权益方面进行了大量报道,对医疗行业中的个别消极因素过分渲染,这加剧了医患紧张,使部分患者对医院发生了误会,从而导致纠纷、投诉增加。

1.3工作责任心不强。儿科素来被称作“哑科”。患儿由于自主意识差,病情变化快,却又不能准确叙述病情变化,其有关资料完全靠家长的叙述及护士的观察所得,这就给儿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护理人员不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没有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则很容易发生医疗事故及纠纷;其次,儿科用药非常严格,用药剂量非常小,一般是按公斤体重计算,如果责任心不强,造成用错药,用药剂量过大或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引起患儿不适,极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4护理队伍年轻化。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但往往因为年轻护士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就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儿科专科疾病知识不熟悉和专科护理操作不熟练的现象。在抢救窒息患儿时,需要进行吸痰,就可能由于护士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损伤呼吸道粘膜而导致患儿呼吸道黏膜水肿、出血,加重呼吸困难。在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时,由于专科理论知识不熟悉,对异常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体温未能及时识别而贻误了最佳救治时机,这些都无疑增大了护理风险机率。

1.5护理记录缺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了病历具有非常严肃的法律意义,而护理记录则是病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包括体温单、护士执行医嘱的记录、危重患儿的监护记录、护理诊断、护理计划书、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等护理专业性记录,它不仅是—个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医生观察疴隋变化、评价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例如在抢救危重患儿时需要护士每小时测量患儿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护士做了,但却没有记录,或者没有测量却又想当然地编造一个数据记录上去,又或者内容不全面、记录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前后矛盾,甚至涂改、丢失、隐匿、销毁护理文件,这些都将成为日后医疗纠纷甚至法律诉讼的潜在隐患。

1.6护患沟通问题。《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实行手术、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因此,护士在开展护理工作前,一定要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要告知患儿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中都可能使患儿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若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沟通问题处理不妥善则可导致纠纷发生。例如在静脉输液时穿刺部位不能随意乱动,否则极易引起液体外渗,倘若在进行操作时护士未向家属交待注意事项,造成液体外渗,家属就可能认为是护士穿刺技术不好,或未解释清楚而引发护理纠纷。

1.7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诊断及检验手段日趋先进,各种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引入临床,加之各种进口药、新药和一次性用品的广泛应用,这对患儿的防病、治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勿庸置疑,这同时也为患儿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家属对医疗收费特别敏感,绝大多数家属不能承受高额的医疗支出。由于医疗费用涉及护理工作的质量,如患者费用不足,不能及时取药时,一些医嘱如静脉输液、口服给药等就无法按时完成,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催费”就成了护士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此时,只要家属对医疗收费不理解或心存疑虑,就会在护士身上发气,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2.护理风险的预防

2.1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儿科护理管理应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护士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应坚持定期地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及相关法律教育,举办有关风险管理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及聘请职业律师对医护人员进行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法律法规、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预防等知识讲座,让管理者及全体护理人员熟悉国家医疗法律法规变化。一旦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时,也可以将法律法规作为保护自己的武器。

2.2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和管理,可以使临床护理人员时一刻提高警惕,降低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交接班、中午、夜间及抢救危重患儿时)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监控,使护士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工作环节提高警惕。同时,收集临床上具有典型护理风险事件的案例,组织全科进行学习、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对每一起护理缺陷进行不安全因素分析、重点讲解,以求降低护理风险。

2.3严格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护理规章制度。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①三查七对制度:必须牢记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是父母心中的“太阳”,针对其用药(液)量少,种类又多的特殊性,一定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查对药物的剂量、用法、性质及禁忌,对抢救中的口头医嘱一定要复述一遍给医生听,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过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并签上准确执行的时间和全名。②护理等级制度:实落实护理等级要求,针对儿科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之特点,必须做到定时巡视病房,危重患儿应每l530分钟巡视一次,输液病人做到心中有数。③交接班制度:儿科病人治疗多以输液为主。加之量少、时间短。易造成错输、漏输等情况,交接班时除进行物品交接外,更应按程序进行药品及床头交接。④抢救室工作制度:抢救室物品及药品应严格按照定位置、定数量、定品种、定专人分工管理的“四定”原则进行管理,以保证其完好率达100%.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在抢救工作中应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谈与工作无关的话题,以免引起患儿家属的反感。⑤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在执业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牢固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按照消毒灭菌常规进行各项技术操作。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要及时一回收,彻底销毁;对病区的空气、物体表面和医疗用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尤其新生儿病区应严格执行保护性消毒隔离制度,杜绝传染病的传播流行,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等。对违反制度造成工作出现缺陷时,不仅严格批评教育,还应按照奖惩条例进行处罚。这样,通过对制度、对人的严格管理,使护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运转。

2.4加强科学管理,合理进行人力资源分配。建立合理的护患比例,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减少护理安全隐患,降低护理风险。科室管理应以患者利益为本,不能单从经济角度考虑而减少护理人员的配备,尤其是儿科病房工作繁忙,若长期超负荷工作得不到适度的调节,护士很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特殊情况下应向护理部请求人员支援。对科室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补充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才,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同时,可采用弹性排班制,哪个环节急需增加人员,及时从其他相对轻松的岗位调排增加,避免因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服务而发生的纠纷。科室应根据每个护理人员的特长,尽可能人尽其用地安排工作岗位,如穿刺技术相对较熟练的护士可排输液班,以免增加患儿痛苦;工作特别认真、仔细的可排办公班负责执行医嘱;而沟通能力较好者则可排病房管理班。当然,每个护士都应注意综合素质训练,以便特殊情况下可及时调排工作。

2.5丰富专科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儿科护理人员应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参加整体护理培训班、护患沟通技巧学习班。在培养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根据儿科疾病的护理特点。加强护理心理学及护患沟通技巧的学习,进行儿科疾病知识的学习,如新生黄疽、新生儿硬肿症等儿科特有的疾病知识,熟悉疾病特点,掌握观察重点,灵活运用于临床。加强专科技能操作锻炼,尤其/头皮静脉穿刺等专科操作要求护士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有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否则均可导致穿刺失败。同时,对新引进的先进仪器设备护士不但要会熟练地掌握如何使用,还应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否则由于盲目操作而损坏仪器设备或给患儿带来损伤都要负相应责任。因此,科室应及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新业务、新技术培训,强化专科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考核,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科技能。同时,实习、见习不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只能在带教老师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为患者做简单、无创伤的操作,如雾化吸人等,以免增加患儿痛苦,避免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2.6加强护理文书管理,完善护理文书记录。必须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和管理柳,应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规范护理文书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原则。根据儿科的特殊性,在医院规范统一的前提下,制定儿科护理计划及护理记录样本,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护理措施,并准确无误地填写各项数据,对观察巡视过程中发现的瘸隋变化及药物反应及时全面地记录,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避免因贻误病情而造成的医疗纠纷。

2.7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服务质量。儿科护理纠纷有很大部分是因为服务态度引起。护理管理者应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服务态度教育,对患儿体贴关心,及时将病情变化、各种检查结果、医疗费用反馈给家属,与患儿及家属保持有效沟通。对住院期间外出的患儿,应及时向家属讲解外出可能发生的意外,要求家属尽好监护责任,并履行签字手续,以免发生意外而产生纠纷。解决实际问题时,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家属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因人而宜地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灵活运用交流技巧,主动征求患儿及家属的意见,避免矛盾激化,尽可能将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2.8强化医疗收费规范意识,提高收费透明度。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减轻患者负担。科室建立严格的收费制度,执行合理的收费标准,使收费更趋规范化。严把医嘱录入核对关,每输入一笔费用都要准确,决不重复记费或多记费,不巧立明目,以免增加患者负担。每日发放一日清单,专业护士耐心解答家属的疑问,增加收费透明度,在科室醒目位置公布医疗收费项目和价格,并设立费用查询处,做到让患者明明白自消费。在医疗中因病情变化更改治疗方案或患者出院死亡后的剩余药品给予退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负担。

总之,医疗护理行为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儿科护理工作存在着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防范与化解医疗护理纠纷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习。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教育,增强风险意识,对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把危险因素降到最低限度,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安全的开展,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