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人》是英国导演卡罗尔·里德在1949年执导的伟大电影,由鼎鼎大名的奥逊·威尔斯和约瑟夫·科顿主演。《第三个人》是黑色电影的经典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个美国三流作家霍利(科顿饰演)到被四国占领的维也纳看望自己的朋友哈利,却发现哈利出车祸死去,自以为可以控制大局的霍利开始调查真相,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哈利的女朋友安娜,并从警方得知哈利原来是一个贩卖假药毒害社会的黑市罪犯,随着故事的发展,原来哈利并没有死去,是出卖朋友还是一走了之,霍利左右摇摆不定,最终,霍利被警察说服,协同警察捉拿哈利,走投无路之下,霍利开枪傻死了哈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影片采用的是悬疑片的形式,霍利调查发现,哈利死的时候并不是只有两个人在场,还有“第三个人”,而当事人却矢口否认那“第三个人”,到底谁是第三个人成为推动故事的核心。《第三个人》具有阴郁的黑色主题,混淆了正义与邪恶,善恶没有界限,奥逊·维尔斯饰演的哈利充满了魅力,虽然是一个危害社会的恶魔,但是他做的坏事我们都没有看见,甚至警察说服霍利到医院里看望那些被假药毒害的儿童时,电影居然没有一个受害人的镜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着儿童般狡黠笑容,甚至有些调皮的形象,哈利对霍利完全信任,除了直到最后为了自保打死了一个警察外,似乎完全是观众同情的角色,再加上奥逊维尔斯的个人魅力,相信观众完全站在了哈利一边。作为一部英国影片,霍利这个美国形象却处于一个被嘲笑的位置。完全没有了美国英雄的掌控一切的气质。他不是英雄,不是牛仔。遇事摇摆不定,反应迟钝,总是比别人慢半拍,更为可恶的是,由于他的失误,暴露了提供线索的线人,导致无辜人受害。当他后来决定要去协同警察去捉拿哈利时,被安娜痛斥,又马上改变主意,马上反悔自己作下的承诺。后来在事实面前又良心发现,终于辜负了朋友的信任,出卖了他。就这样的一个人却自以为了不起,虽然霍利这个角色办了件好事,却实在引不起人的好感。奥逊维尔斯在影片中虽然出场不多,却是影片的核心人物,就像公民凯恩一样,凯恩在影片开头就死了,但是他却影响了所有的人,《第三个人》中的哈利,也在开篇就“死”了,却阴魂不散,出场次数不多,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出场的镜头就很惊艳,四周全黑,只有他的脸上有亮光,侧脸,眼中充满笑意。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哈利走投无路,他把手伸出出面,手指在感受着风,感受着真切的人间。不仅令人心动,他是爱生活的,他也是重情义的,却这样走向了人生的终结。同情罪犯,是导演模糊道德判断的一个技巧。 《第三个人》大部分场景在黑夜中,夜晚的街道很潮湿,路面反光,而多处出现人影,人影不仅出现数量多,而且在画面中占据着非常大的位置,因而给人神秘恐怖的感觉。而影片中少有的明亮环境在霍利约哈利见面的场景,游乐场里,霍利站在一个摩天轮前面,低角度仰拍,仿佛这个人胸有成竹,一切尽在把握中。这个场景交易次之,谈的是友情,奥逊维尔斯那率真可爱,甚至有些顽皮的表现与他之前的那些角色确实不同,这并不是一个邪恶之徒,像一个喜欢冒险的孩子。 哈利对霍利毫无防范,仿佛还停留在那纯真的年代。据评论二人有同性恋倾向,二人名字相像,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更是在结尾表现得尤为感人。不过作为东方观众,可能并不会这么看,我们是擅长描写男性情谊的,西方人评价张彻或吴宇森电影中的男人之间的情感,大多会往同性恋上靠,而我们中国人相信的是兄弟如手足,所以,男人之间的情纯属正常,不必大惊小怪。最后一场戏设置在了污浊黑暗的下水道,也是精心安排的。欧洲人拍电影与美国人不同,欧洲人特别喜欢一些细节的隐喻色彩,比如影片中的梯子就是危险陷阱的象征,而猫狗也有独特含义。 影片在摄影上多用倾斜取景,表达这个世界的疯狂和失去平衡。这种取景现在来看仿佛已经习以为常,但在当时却需要很大的勇气。据说以为著名评论家评论该片时说,他应该给卡罗尔里德一把尺子,让他开拍前先量一下。讥讽归讥讽,《第三个人》所使用的造型手法改变了以后电影的拍摄风格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些评论家就像影片中的霍利一样,对新生事物的反应总是慢半拍。 《第三个人》对战后的奥地利维也纳有一个很详细的展现,影片开头段落,犹如纪录片一样,实际上黑色电影是现实主义的,这个地方被四个国家占领着,却都在说德语,电影中出现的德语段落并没有被翻译,一方面让电影看起来更加真实,另一方面也说明霍利这个角色不仅迷失在了陌生的地方,也迷失在了陌生的社会环境中。他对这里一无所知。另外影片一直在讨论的是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美国为代表的通俗文学与欧洲为代表的现代文学的不同,总之,这是一部丰富的电影,现实主义,黑色风格,在剪辑上快速灵动,在当时的电影中确实独树一帜,不同凡响。 影片结尾别具一格,引人深思,电影的常规结尾要么人物远离镜头,要么镜头拉远,给人一种故事完结的感觉,而《第三个人》影片结尾却不同,这部电影剪辑明快,而结尾时却是一个很长的长镜头,安娜从很远的道路面向观众走来,已经深秋了,落叶纷飞,画面构图对称,她小小的影子逐渐变大,霍利站在画面的左侧,等待安娜,安娜经过他的身旁连看都没有看一眼接着走出画面,画面的平衡被打破了,右面现出很大的空白,需要被填满。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哈利的死仅仅是一声枪响,而不让我们看到,或许这里还有一个悬念,哈利有可能把那个空白填上吗?真是耐人寻味的结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