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解

 灵溪道人 2014-07-18

勇于敢章第七十三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勇,犹果断;敢、不敢,以刚柔进退言。杀,害。活,成全也。事故之来往而有害,静而无失,两者其大较也。然以为杀而未必杀,以为活而未必活,则或利或害,有不尽系乎能于敢与不敢者,此其中有天焉。天者何?理势之微而数之不可知者也,利害定于天,则天之所恶,难知其故,是以圣人酌,经权而用,其中忘利钝而守其正,不敢以为利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纲恢恢,疏而不漏。

情有为,必欲其胜而希报,惟恐其迟,不知天道至神,迟速美恶之应,毫无差忒,恢恢疏意而勉人恒其德,以承天。

 

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民不畏死,衰世之极矣。奈何更以刑罚惧之。若使民常有怀刑之心,则教化明而民已知所趋避,乃有为;奇邪以诱民者从而杀之,民孰敢不畏死乎?太上此言为末世以杀禁乱,而不务本者发也。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者不伤其手矣。

司杀者,孟子所谓天吏也。代天理物能好能恶,故可以杀非其人,而以杀禁民,若代斲之伤手,无益而有害。此承上文而言。欲人尽化民之道,非教之杀也。

 

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有为若刑名法术,张皇补苴之属,皆是民不自爱其生,以其值货利而徇嗜欲也。

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以生为者,营营于衣食嗜好,而惟恐伤其生,自以为贵生矣,不知多欲多累,反无以保其其天而全其性。夫惟顺性命之理,以养二气之和,无所矫揉而贤于贵生也。

 

人之生也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人之得气也厚,聚则和融,散则骨立;物之得气也薄,生则易折,死则朽敝;盖道生于卑退,而祸生于刚狠,故太上即形质之易晓者,以示人也。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结言柔弱之为贵也,兵恃力而无仁智信,三者则适足以取败,木气不疏达而坚确则仅于一拱,不成美材,以凡事皆戒强大而尚谦和也。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张弓者,必欲其平天道,璇玑运而七政齐,四序而五行代,调纲维莫名其妙要,归于至均而已。道祖即张弓之易见者,而譬之高、下、有余、不足,又复虚拟其名,以况其理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

天道亏盈而益谦,人则不然,是以有己常欲有余,在人常若不足,能以有余奉天下,是欲万物各得其所者也。

是以圣人为而恃,功成而不处,其欲不见贤耶。

举圣人以为承天者,法不欲见贤,不欲自著其贤也。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言柔弱之道,易知而难行。以启下文也。

是以圣人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能容一国之垢,所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者也;能以一国之不祥为己忧,所谓一夫不获时与之辜者也,此皆用柔之道,反委曲言,一言之间,亦有柔弱之道。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怨,安可以为善。是是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此言为善者,必忘人我,而贵反躬也。怨之成也。常由责人而不责己,故积小以至大。苟不知自责,则虽解大怨,必有余怨。未能惩忿窒欲,安可以为善。契,约也,交易者。一约而二分之,执以为信,以己度人心,理于二,反己而无怨于人,圣人之宏也。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司,主也。彻,通也。有圣人之德,则称物平施,权卫任我,故司契无其德,则恩怨必求其争明,斤斤以明通为尚,天道无私,为善者其知勉矣。

 

小国章第八十

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此示小国以自强之道,而欲返朴还淳也。器多而不用,则糜费节矣。重死而不徙,则民志坚矣。舟车所以致远,甲兵所以禁乱。不乘,不陈。言民瞻依而诚服,无所用此耳。非谓可尽废也。结绳而用,返乎太古,是以裕大丰亨,风俗淳美而不患于民寡也。

 

信言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此章勉人约德而广业也。信,诚实无伪。美,悦人听闻。善者,纳言敏行。辩者,易言多咎。知者,达于见以为奇而已。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积,滞于私也。圣人之心,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夫何积?为人以善及人,与人以惠加人,愈有愈多,德业无损于己,而性量益增也。天以利万物为心,而圣人体天之心以为心,故其无心而成化,与天同不害,不争尽人性物性者无二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