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癓瘕”诊断与鉴别 人的健康标准是看五脏六腑功能是否运行正常,如果胸、腹部这些“零件”失灵,就一定成为你的“心腹大患”,腹部如果暗藏“祸患”,不仅外观腰围增粗无美感,内患则是肠胃不畅引起长痘或妇科形成炎症肿瘤,令人忧心万分。如何简单辩识?我总结几个步骤可对照: 一看:晚睡或早起时,平躺看腹部是否高于胸肋骨,一般腹平于肋骨之下为好,如果高出则要么经络不通要么毒素聚积,要么脂肪过量。 二捏:双手捏起腹部脂肪,如紧实有弹性,皮肉厚薄适中,则为均称,如果脂肪满溢双手,则须减肥通络。 三按:双手五指并拢平掌按压腹部,软而柔,则正常,若实而硬,则腹内有宿便,若有条索状包块或气节、则是癓瘕或肠痈,若胀气如球,按下弹指,则是气机不畅。 四听:用听诊器或让家人耳贴于腹部听声音,有像水声咕噜噜响,则是腹部“浊水”过盛,若是气鼓窜走声,则是腹内“浊气”过盛。如果声音不明显,只觉实又硬,则“浊便”拥塞。 五推:双手交叠掌根由胃脘向下推至下腹,感觉内是否有包块,左右上下整个腹部推一遍,如有包块用力按是否疼痛,是否会随手推动移动。 六探:双手两三指并拢,在有包块部位来回探摸,包块形状,大小,位置,辨识宿便,肿块,癓,瘕? 辨别与疗法: 如有三浊:浊水、浊气、浊便,倒是好解决,常期便秘的(非气虚型便秘),在睡前,晨起前用掌根按住肚脐,双手顺时针打圈按摩五分钟,再双手交叠指根由上腹胸骨下推腹向下100次,直接匀力推下,每天早晚坚持,当次会有便意,如有浊气的会上下排气,连续两三天所就排出大部分腹腔废水,通三焦之气,如有浊水严重的,可配合吃薏米红豆粥,增加除湿利水,水液代谢不好的平时不要喝太多水。也可取足三里、阴陵泉和天枢穴点按,方法简便有效,排浊效果很好。 如果肠胃胀气厉害的,腹鼓如球,手推下气又窜上,就需在推腹前点按中脘(脐上四指宽处)神阙(用掌点)气海,天枢,带脉,足三里,三阴交,再推腹,当时会上下排气肚子瘪下去,同时通便效果非常好,如果效果不明显,就是点穴没到位,经络气血没打通效果减半,我在临床见过很多人点穴不到位或太重,没有达到刺激深层的效果,当然无效。 腹部有硬的包块须注意,最好坚持每天推腹将之推散化掉,不然,在你腹部相应部位一定会产生炎症、肿瘤类顽疾,女性常见如胃炎、肠炎、卵巢囊肿。中医说法是因为这个部位气血不通形成“癓瘕”,(意通“真、假”)。“癓”为血瘀形成有形包块,常年存在一个部位。“瘕”为气郁形成无形包块,会移动。如果有附件炎、盆腔炎、卵巢囊肿或妇科炎症长期反复的,则少腹部一定会有包块。 左少腹作痛,按之疼痛,有包块明显是有肠痈,并且在巨虚穴上有压痛,所以,平时多做推腹,多做经络疗法有助于解决腹部问题。如果胃脘部有包块,胃一定是不太好的,要么胃寒、胃炎等,或平时反酸、作呕。 除每天推腹以外,对包块明显部位可用指尖压住包块,双手用力快速揉动,以化散气血,时常日久,可以打散各种气结,包块,避免形成更严重的病症。 总之,让腹部平整柔软是保证健康的必要方法。注意随时检查腹部“癓瘕”。 癓瘕 癓瘕: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妇科疑难杂症之一,以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之为癓瘕,癓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癓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一般属血病,癓瘕属气病,但临床常难以划分,故并称为癓瘕 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盆腔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内膜异位综合征包块,多囊卵巢综合征,积水,及一些恶性肿瘤等。 癓瘕即气血之凝淤也。血积为癓,气积为瘕。癓瘕之病,多见寒热,以气血积聚,阳不外达,故内郁而发热,阴不内敛,故外束而为寒。癓瘕之病,不过气血,左积者,血多而气少,加鳖甲,牡蛎,右聚者,气多而血少,加枳实,厚朴。总之,气不得血则不行,血不得气则不运,气聚者,血无有不积,血积者,气无有不聚,但有微甚耳。其内在脏腑者,可以丸愈,外在经络者,以膏药消之。此病忌一切发物,凡有宿根之物,皆忌。无鳞鱼,天鹅肉,母猪,荞麦,马齿苋,则忌之终身。犯之,病根立发。 积聚和癓瘕 积聚是腹内积块,或胀或痛。《内经》曰:“寸口脉沉而横,曰肋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和“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之,聚集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金匮要略》则对积聚进行了发挥并提出癓瘕。积聚与癓瘕相当于现代西方医学提出的发生在五脏六腑的恶性肿瘤。一般讲癓与积同,瘕与聚同。 《金匮要略》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五脏主藏精血,脏病则精血凝涩;六腑主传化物,腑病则气机不行。因此,积证侧重在血分,聚证侧重在气分。然血凝则气必滞,气滞则血亦凝,气滞和血凝互相影响。 病因病机 《内经》总结了三种病理机制:一是外伤寒邪,二是饮食居处失节,三是忧思情志太过。即寒邪、瘀血、痰饮三个方面的病理变化,而痰瘀同病是关键,常常痰瘀互结贯穿于癌症肿瘤发病的全过程。 治法与方剂 《内经》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着死”。《金匮要略》在此基础上创立发展了系列方法: 1、 活血散结法 代表方是桂枝茯苓丸。 2、 破血消癓法代表方是大黄zhe(上面一个“庶”下面一个“虫”,广字包围了虫,既土鳖虫)虫丸。 3、 活血化瘀理气法 代表方是鳖甲煎丸。 癓瘕医案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验案 天津张氏妇,年近四旬,自言:“五年之前,因产后恶露未净,积为硬块,其大如橘,积久渐大。初在脐下,今则过脐已三四寸矣。其后积而渐大者,按之犹软。其初积之块,则硬如铁石,且觉其处甚凉。初犹不疼,自今年来渐觉疼痛。从前服药若干,分毫无效,转致饮食减少,身体软弱,不知还可治否?”言之似甚惧者。 愚曰:“此勿忧,保必愈。”因问其月信犹通否。言从前犹按月通行,今虽些许通行,已不按月,且其来浸少,今已两月未见矣。 诊其脉,涩而无力,两尺尤弱。爰为疏方:生黄芪四钱,党参、白术、当归、生山药、三棱、莪术、生鸡内金各三钱,桃仁、红花、生水蛭各二钱,蟅虫五个,小茴香钱半。煎汤一大盅,温服。 将药连服四剂,腹已不疼,病处已不觉凉,饮食加多,脉亦略有起色。 遂即原方去小茴香,又服五剂,病虽未消而周遭已渐软。惟上焦觉微热。因于方中加玄参三钱,樗鸡八枚。又连服十余剂,其症瘕全消。 扩展阅读: 1 肝癌,肺癌,胃癌,肾癌,肝硬化,结肠癌,积聚,瘕,,盆腔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内膜异位综合征包块,多囊卵巢综合征 |
|
来自: 神医图书馆318 > 《积聚,癥瘕=腹内有包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