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度电商“三打”阿里腾讯

 君临天下129 2014-07-19

导言:阿里拟定好了“豪无节操”的交易代码“BABA”,准备赴美上演科技行业最大规模的新股上市,腾讯预增投京东以至控股的传闻满天飞,百度似乎是科技巨头中的“汪锋”,度娘之后,难上头条。

BAT中,有看好阿里的,有力挺腾讯的,少见支持百度的。如同站在全球的格局上,有持续看好苹果的,有坚决支持谷歌的,而站在微软背后的相对较少。百度与微软两者的创新能力都遭到怀疑,乃至于鄙夷。

阿里拟定好了“豪无节操”的交易代码“BABA”,准备赴美上演科技行业最大规模的新股上市,腾讯预增投京东以至控股的传闻满天飞,百度似乎是科技巨头中的“汪锋”,度娘之后,难上头条。

在“核心业务防守战”中,可以说三者不分伯仲,各自保持着搜索、电商、社交老大的地位。但是在“电商攻坚战”、“移动互联网争夺战”、“资本跨界突击战”、“产品创新持久战”中,百度确实呈现出了“落后”的迹象。

百度被看衰,主要是因为没有惊世骇俗的新产品出来,在公众意识里一直在默默的抠饬搜索的一亩三分地儿(显然这地儿够大的),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来,体验也没有什么进步,广告弹窗的“愚蠢”简直让人无法直视。要么说守业更比创业难呢,做到行业老大,整个社会都逼着你进步。这么看百度挺冤的。

百度自己做的电商和投资的电商,虽然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业绩,但是其电商广告收入却翻着番的猛增。各大电商再反感载道,也得给百度留下点买路财。说的好听点,这有点像《老子》里说的“无为而治”,卖药的走开了,卖货的来顶上。说的难听点,就像是斗地主里一手烂牌的农民,同伙牌顺把地主反春天了,百度坐顺风车跟着赢了钱。甭管怎么着吧,反正百度是少数从电商中赚到真金白银的互联网公司。虽然是间接的。

那直接的呢?我罗列了三种百度电商进攻的臆想,扯一扯百度能如何打一场电商仗。

一、百度是最能帮电商脱淘的

依靠淘宝起来的这一批“淘品牌”基本都有自己的独立电商网站,自然也都用百度导流。这些品牌在淘宝享有流量优势,京东开放平台接纳了他们,其他电商平台也追求他们,这态度就应该像这些品牌是淘宝这个“爹”养大的“女儿”一样。

我们看到:天猫和京东要求这些跨平台的品牌签署二选一协议,微信和淘宝互相封锁入口出口什么的正面交战,百度依然在这股竞争中表现着绅士风度,至少看上去是这样的。

淘宝养起来的这些品牌价值,恰好到了能利用的时候。虽然在大淘宝站外,这些品牌还不够强势,但是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这些品牌正处在营销扩张期,如果用一个产品聚合这些品牌的力量,就等同于众筹广告费的效果。

如果百度把搜索框上的新闻、网页后边加一个“购物”,把拥有独立电商网站的品牌聚合起来,把贴吧挪到后边去,甚至可以沿用现有推广后台采取竞价的方式排序,而不必再费力做一个“有啊”这种平台。虽然算不上什么上策,却可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不擅长事。

二、百度是最能帮奢侈品做电商的

奢侈品电商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不打擦边球、不掺水、不揉杂牌,十分艰难。博柏莉(Burberry)在天猫带头开了个店,至今也没有什么销量。一方面是线下体验问题线上还无法解决,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的电商平台流量对奢侈品有效率还很低。总归是缺少“道若极三境”中的信任与习惯。如同把香奈儿开在北京大红门,听上去就别扭。并不是说去大红门的人就买不起,而是与环境和消费心理相悖。

奢侈品是品牌价值大于产品价值的典型,更适合品类>品牌>系列>单品的选择逻辑,而目前所有电商平台几乎都是以产品为入口的,更多的是品类>产品>价格>品牌这样的选择逻辑,这对于奢侈品来讲是不利的。让奢侈品的BANNER和快时尚放在一块来回切换,也不太符合这些大牌顽固的媒体腔调控,不然何苦要养活时尚杂志而不投更有空间的报纸?

如果有一个以品牌为入口的平台,可以让他们像开专卖店一样相对自由的发挥,没有模版的拘束,虽然也有明晃晃的“立刻购买”按钮,但也可以尽情的用多媒体展现自己的逼格,那岂不是极好的?

甚至也可以搞一个购物节,在爱奇艺上开一场互动式的发布会,看中的衣服可以直接预定,把耀莱新天地博柏莉的秀搬到爱奇异上来,绕开双十一、618之类的主客场正面交锋。

三、百度最有可能做成C2B

腾讯和京东抱团了,百度也完全可以向苏宁国美抛出橄榄枝,但是与平台合作对于百度而言无异于画蛇添足,直接和厂家玩显然更为直接一些,再进一步,捧厂家不如直接捧设计师,可以从设计师开始作C2B,而不是从厂家。

给服装、家具、家居等能透过视觉体现才华的设计师一个展示作品和理念的平台,按粉丝数据预售。以百度的数据规模,这个产品将是一次更好的尝试。

我一直主张国内并不缺少有才华的设计师,因为被代工厂式的商业理念束缚住了,并且有才华的设计师在没有名气时,也很难找到对位自己品味的那一小搓人,就如同很多画家死之前作品没有人看得上一样。只有互联网才能给他们这个平台,让他们的设计单品透过所谓大数据找到臭味相投的消费群,聚合生产、品牌、营销、技术、数据等纬度的第三方,养成一批互联网设计师品牌。

至于如何让聚合的设计单品快速吸引注意?则可以像新浪一样借助明星推草根。很多明星都有一个当设计师的梦,其中一些不乏实力,譬如著名大摄影师陈冠希。谁能保证这样的平台不成为就中国的维多利亚呢。

“禅意设计”正在影响着现代工业设计走向,成就了很多设计师和品牌。为视觉埋单也是很多品类存在的普遍现象。如果百度能先走出这一步,说不定就能成为先行一步的伏击战。

就先扯到这里吧。其实百度也犯不着瞎操心。只是一味跟着别人屁股后边跑不符合百度的身份,也是百度做不来的事。所以,哪怕是为了名声,玩上一把也值得。就如iDoNews专栏《百度全面布局电商,BAT难免一战》中所说,百度想要在电商领域有所作为,难免一战。而跨界不应该只是资本的游走,也不应该只是技术的移植,还可以用包容的思维向不同的人群伸出友好的手。

只有包容不同频道、不同语言体系的人群,才能冲破固有团队基因的束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