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5日,省纪委向全省发出通知,严禁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对顶风违纪者将严肃处理。通知指出,为坚决刹住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等歪风,禁止党员干部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禁止党员干部参加亲戚以外的“升学宴”,禁止教师参加“谢师宴”;禁止党员干部借子女升学之机收受下属以及有利害关系单位和个人的礼金、礼品;禁止巧立名目用公款或找有利害关系单位和个人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子女学习费用。(荆楚网) 早在2010年8月,湖南省浏阳市出台了“限桌令”,对党员干部婚丧喜庆办酒作出了硬性规定,规定中提倡党员干部不办酒席,如确需办酒,原则上控制在10桌以内,超过10桌的须在事前报告请客名单。 明确置办酒席的规模限制,防止党员干部借此敛财,出台这一新政以推进廉政建设,其初衷毋庸置疑,况且已有江苏宿迁、广东廉江制订“限桌令”的先例,因而就更显得无可厚非。 由于发生过借婚丧喜事办理宴席而大搞不正之风的现象,就试图禁止或者限制操办宴席,这显然是现代版的“因噎废食”。宴席未必一定滋生腐败,不办宴席也不意味着就没有腐败;不一定规模大就有问题,小则清廉;宴席里的腐败,更不是宴席的罪过。对官员私生活进行必要的约束没有错,但因此而限制正常的礼尚往来,既不人性,也有悖民俗风情,公权之手显然伸得过长。 其实,限桌令这个政策的颁布,不仅难以操作,也很难起到多大的现实效果。有些官员亲朋好友比较多,一旦超过10桌的规模,当然得分期申报、操办;有些官员抑制不住贪欲冲动,同样可以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化整为零”,“低调腐败”,虽然没了宏大的场面,一样能够达到目的。这样的“限桌令”盯的是宴席,而不是宴席里的腐败,因而,更像是避实就虚的廉政花瓶。 事实上,从2010年的“限桌令”到2014年的禁止“升学宴”“谢师宴”,确实体现出政策在改变,制度在健全,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贪污腐化,遏制歪风邪气。总的来说,加强监督,发现问题,严肃查处,毫不姑息,或许远比限桌令、禁止“升学宴”“ 谢师宴”这样的花拳绣腿管用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