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特工的时尚宣言--007

 举手摘星辰 2014-07-19

  007系列电影长盛不衰的原因是,电影总能迎合不同时代的大众偶像观。因此,邦德的形象需要与时俱进

  [ 新邦德的着装调整是折中而老练的,在即将上映的《007:大破天幕杀机》中,Tom Ford取代Brioni成为新任邦德造型顾问,颇令人期待 ]

  伊恩·弗莱明描述詹姆斯·邦德的方式有些与众不同:他没有过多着墨于人物的外貌,连性格的交代也模棱两可,唯独对他的生活方式锱铢必较。伊恩·弗莱明不厌其烦地介绍詹姆斯·邦德点的菜、喝的酒——邦德先生早餐喜欢吃鸡蛋、火腿、烤香肠,稍微喝一点酒;正餐的大菜最喜欢的是鱼子酱、熏鲑鱼、蟹肉,然后再来点菲力牛排或者烤嫩牛肉;最后的甜点一般是涂抹奶油的草莓,或者是硬黄油汁浇成的冰激凌。于是,当这位世界上最有腔调的超级间谍登上大银幕时,他迅速成为了奢侈品牌的最佳代言人。

  从1962年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问世起,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电影系列已经推出了23部电影,横跨了半个世纪,前后诞生了6位邦德。最近一部《007:大破天幕杀机》将于1月24日在内陆上映,为007系列50周年纪念大作,也是首部登陆IMAX银幕的邦德电影。和往常一样,剧中詹姆斯·邦德的衣服出自最好的裁缝之手,从不起皱。他驾驶与众不同的阿斯顿·马丁跑车,享用最珍贵的鹅肝酱和松露,袖扣卡地亚、腕表欧米茄、打火机纯金登喜路、雪茄盒费伯奇……

  有人打趣称,007并非间谍片,而是偶像片,营造的是资本主义极致生活的豪华梦境。每一部007 的故事讲些什么,已不重要,倒是一些关于生活态度的细枝末节被永恒定格,比如,他喝马提尼酒,“摇晃不要搅拌”;再比如他自报家门的那句——“我的名字是邦德,詹姆斯·邦德”,几乎等同于“我是高富帅,还很有品”的骄傲宣言。

  007的时尚进化

  为具象化的詹姆斯·邦德确立时尚坐标的是肖恩·康纳利。1962 年 10 月 5 日,肖恩·康纳利版在制作成本不到100万的《诺博士》中粉墨登场。这个长相有些粗犷的男人穿着伦敦著名的西服定制师Anthony Sinclair设计的单排两粒扣“管道式剪裁”西服,颜色蓝中带灰,前襟口袋露出折叠整齐的白色方巾的尖尖一角,领带和窄领结永远是黑色,冷酷又充满神秘感,一举奠定了“007”的银幕风采。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写道:“基本上,有了肖恩·康纳利,就有了一切。”半个世纪以来,邦德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化,但大多数 007 电影中,邦德的选角大致朝着肖恩·康纳利看齐:约摸 40 岁的年龄、黑发、身材结实。

  选中肖恩·康纳利,跟当时的审美趣味有关。007系列本是冷战时代的产物,缘起自美苏争霸、东西格局初定之时,也曾被嘲讽为意识形态的样板戏。所以早期的《007》电影处处透露着一股个人英雄主义和征服异域文明的情绪。时尚人士挑剔肖恩·康纳利与女伴调情时露出的“虎背熊腰”,殊不知“壮汉”才足以释放英雄情结。而片中极力渲染的、与真实特工身份格格不入的讲究,也多少带有些西方生活方式的宣讲意味。

  007系列电影的故事非常套路化,它长盛不衰的原因是:电影总能迎合不同时代的大众偶像观。因此,邦德的形象需要随时更新,与时俱进。邦德的第一次形象转变堪称失败。1969年的《女王秘史》,邦德改由澳大利亚模特乔治·拉扎贝出演,他被批评为“最木讷的特工”并辞演了下一部的“007”电影,理由是嬉皮文化的崛起。那是一个流行长发、穿喇叭裤的时代,拉扎贝顾虑:“穿着西装奔跑的角色不吃香了,人们会觉得你是个侍者或者警察。没人穿西装,连华尔街的金融人士都不穿西装了。”

  接着,邦德又回到了最初的硬汉状态。第三任邦德是好人缘的罗杰·摩尔,他的外形谈不上英俊,胜在亲和力。他表现出来的幽默感为严峻的冷战形势注入了一丝轻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时,邦德的装束也走向一个明亮轻松的时期——运动夹克与长裤撞色、阔领与丰富的颜色成为标志。色彩上,以灰色、卡其色居多,甚至还有印花出现。此外,邦德还尝试穿起了休闲装。

  到了美国动作片大行其道的80年代,第四任邦德蒂莫西·道尔顿再次改头换面。他变得生硬、苦情,那个坐在云端的超级间谍忽然跌落人间。其主演的《杀人执照》反响不佳,成了迄今最沉闷严肃的007电影,几乎将“007”系列带入死胡同。随后接棒的皮尔斯·布鲁斯南于1995年接任邦德时,世界已经进入了后冷战时期,皮尔斯·布鲁斯南直接将邦德带入了后现代语境,塑造了一个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形象,完全的“外貌主义”和消费主义。

  皮尔斯·布鲁斯南时期的007服装造型则全权交给了意大利人掌管。和英国套装风格相比,意大利人喜欢加垫肩,收腰,省略拖沓的两个上衣口袋,而皮尔斯·布鲁斯南天生的潇洒气质与意大利男装品牌Brioni相映成辉。当他穿着白西装、宝蓝色衬衫去追堵潜艇,而不是参加鸡尾酒会的时候,没什么观众对这种荒诞场面提出异议。

  非标配的特工

  坦白说,007系列走到了皮尔斯·布鲁斯南处,就更像偶像片,而不是谍战片了。证据之一就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各大时尚杂志评出的“女人一生最渴望拥有的奢侈品”中,邦德常常名列第一。为了打破人们对“特工”的非分迷思,2009年,英国军情六处在该机构成立100周年之际,向外界稍稍揭开了其神秘面纱的一角。英国《每日电讯报》引用当时应邀进入军情六处参观的画家戴克的话说,“他们的工作环境狭小,又热灰尘又多”。此前一年出版的《军情六处》一书更直言,真正的英国特工生活拮据,衣着土得掉渣,跟邦德的生活品质毫不沾边。

  如果要为一名典型的银幕特工做注脚,约翰·勒卡雷系列间谍小说中的人物——特工史迈利更为合适。他恰好是邦德的反面,矮胖,老丑,整天穿一套不合身的衣服,以研究德语古诗歌为爱好。其过人之处不在于敏捷的身手和无敌的装备,而在于爬梳档案的细致,加上有针对性地找当事人谈话,利用强大的记忆力和直觉力,将隐晦零散的线索勾连起来。

  小说文本的逻辑决定了电影的整体基调。在关于史迈利的电影中,看不到香艳的女郎、华丽的西装服或花哨的对话,更没有子弹横飞的刺激惊险场面,只有琐碎的调查、推理、再调查。

  新晋崛起的好莱坞谍战片系列,如《谍影重重》和《碟中谍》,虽非约翰·勒卡雷般“陈腐”,也更加注重写实,增加了剧情的复杂程度和合理性,其搏斗也是拳拳到肉。两位主演马特·达蒙和汤姆·克鲁斯不仅经常被揍得鼻青脸肿,其日常的装扮也不过是牛仔裤和T恤,以方便混迹在人群中“作业”。

  007系列的制作方大概也意识到了詹姆斯·邦德的些许落伍。新一部的《007:大破天幕杀机》邀请了文艺片导演萨姆门德斯执导,后者一开始就表明,电影将比肩《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多线叙事和反转手法,力图冲破007系列一向以来的套路。而新一任邦德——丹尼尔·克雷格的加盟,也表明这个系列力求跟上新时代节奏的努力。

  丹尼尔·克雷格这位邦德上任初始就遭到了不少非议,似乎整个英国都不太买账。从亮眼和优雅指数而言,他离皮尔斯·布鲁斯南实在是相去甚远。有意无意地,丹尼尔·克雷格都在降低邦德身上的绅士优雅架子。他虽不风流倜傥,却有血有肉,更接近现实中的特工形象,几部电影票房都还不错,并没有受到换角的影响。或许,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风潮下,人们更倾向于让一位务实的特工来拯救世界。

  新邦德的着装也随之调整,采用了折中而老练的策略。在即将上映的《007:大破天幕杀机》中,Tom Ford更是取代Brioni成为新任邦德造型顾问。Tom Ford为这部电影设计了11个造型,制作450件服装备选,整体上保持意大利西服的瘦窄剪裁。戏服设计Louise Frogley要求Tom Ford用西服把克雷格的肌肉隐藏起来。“否则就是施瓦辛格了”。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组委会要安排“邦德”和至高无上的女王同时现身,难道只是因为“邦德”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英国符号?其实不然。两人都象征着日不落帝国最后的仪轨和姿态,那是英国人心目中最为骄傲的历史印记,而这种印记正在被全球化裹挟,渐渐消失。唯一不变的是,007系列还将继续,不管风云变化,詹姆斯·邦德永远都会是电影史上最时尚的男性角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