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的欧洲霸主--俄罗斯

 漫步月球路 2014-07-21

240年前的1774年,经过长达6年的战争,俄国迫使土耳其签订了《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俄国取得了第聂伯河与布格河间的土地,更重要的是,控制了原来臣属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汗国。俄国由此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

俄国认为自己是拜占庭帝国的延续,该理念得到其东正教会的理论支持,1469年,鳏居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还迎娶拜占廷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以攀附帝脉。其孙伊凡四世袭凯撒之位,根据俄语发音称沙皇。此后,俄国一直向南拓展帝国的统治,并矢志夺取君士坦丁堡,将其更名为沙皇格勒而为都,完成其重建新罗马帝国之梦。

自从伊凡四世的时代开始,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与黑海等地区或者海域的控制权,俄国便与老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不断进行多次战争。这些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有十次之多,可谓是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

到了十九世纪,围绕着俄土两国的争端,从巴尔干半岛到高加索地方俄方都占据着上风,俄国占据了克里米亚以后,致力于建设黑海舰队。俄皇尼古拉一世在内政上加强中央集权,狂热地痴迷于武力,设立秘密警察严密控制人们的思想。在外交上则推行神圣同盟的宗旨,积极镇压革命,扮演的是“欧洲宪兵”的角色。其统治时期一般被描述成俄罗斯军国主义的顶点。1853年,由于奥斯曼帝国内部逐渐地瓦解,尼古拉一世自认为处于黄金盛世,军力雄厚,是向欧洲扩张的绝好机会。于是,便借口奥斯曼帝国拒绝保护其境内东正教徒在圣地耶路撒冷建立俄国的保护地的要求,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并使用新式开花弹在锡诺普大破土耳其舰队。

然而欧洲列强并不希望俄国将势力伸到地中海,而锡诺普之战后,英法这两个水火不容的敌手,也步调一致地采取了协同,以保全土耳其为名向俄国宣战。

虽然俄国对土耳其具有绝对优势,但是与其他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欧洲强国相比,在经济和技术方面却事实上急速地落在了后面。尽管英法两国在指挥上乏善可陈,但以强大的工业经济作为后盾,两国舰队比起几乎没有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俄军存在的差距可谓是天壤之别。在纸面上庞大的俄国舰队完全无法应对,只能纷纷将大炮转移到陆地而自沉在港内以堵塞航道。英法联军在海上的炮击与封锁下强行登陆,对塞瓦斯托波尔发起了猛烈攻击。

俄军在名将科尔尼洛夫以及纳希莫夫将军的卓绝的指挥下进行了长达大约11个月的猛烈抵抗。最终该港在1855年9月8日被攻陷,两位司令官也先后阵亡。黑海舰队基本上全军覆没。

尼古拉一世曾经希望在那个被他讥笑为“欧洲病夫”的奥斯曼帝国在其息尚存之时,便去瓜分到尽可能丰厚的财产,却没有想到英法两国如此坚决地表明态度并投入战争,更没有想到的是,貌似强大的俄国军队却由于落后的体制,在先进的工业技术武装起来的英法军队面前屡遭惨败,他本人及其沙皇政府不仅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1855年2月18日,面对惨败面,尼古拉一世据称因急性肺炎,也有传闻称服毒而突然死亡。

1856年3月30日,继任的亚历山大二世决定结束克里米亚战争。俄国被迫签署了《巴黎条约》,奥斯曼帝国的得以残喘续存,和谈中签署的《巴黎宣言》明确了黑海的通航与通商自由,黑海海域从此作为公海向各国开放。俄国黑海舰队被强迫缩减规模,俄国的南下政策遭到重挫,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欧洲霸主的地位。

随着新罗马美梦化作泡影,沙皇的海权之梦也几近破灭,只能在国际条约的严格限制下卧薪尝胆。而后多少次星火重燃蓄势待飞,怎奈何总是流水落花春又去。而今克里米亚纷争再起,不知何样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