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家

 真友书屋 2014-07-21

杭州七月初的炎热刚刚开始,章毅带着贝贝准备去老家歙县柏川避一避暑看一看父母。乡下的山川未改,溪水清澈依旧。徽州自古以建筑和自然之景立世,白墙黑瓦和山水之美相得益彰。

离柏川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原本相当兴旺的古村落,后因山体整体滑坡,导致大部分房屋受损开裂,后整村搬迁,留下一些不愿意离开的老人,这样的留守老人在当地不少地方零星散落,就像是长在山里的大树一样,深深扎根,无法挪动。

章毅的家乡金川乡柏川村坐落在两山之间,中间一条蜿蜒的溪流贯穿首尾。溪水常年清澈,两岸人家安居乐业,斑驳残缺的马头墙写尽世间沧桑变迁。水清而无鱼

据说这颗香榧树是从明朝就有了,到现在依旧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清澈的溪流里难觅溪鱼,主要是因为这货:山核桃。(山核桃的壳对溪鱼有致命的影响)

这堵斑驳白墙上的“人民”二字清晰可辨,当地上了年岁的人应该都还记得那些荒诞且受苦的岁月。依山而建的旧房随着青石板路曲径向上,仿佛能听到日落后农家归屋的招呼声,而袅袅炊烟飘散在夕阳里。。。

柏川村最大的两个家族:章家和潘家。各建宗祠,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明清时期这里有不少大户人家,一直到解放后才开始兄弟之间分屋而居。虽然年久且少有人居住,但丝毫不影响我们从中窥得当年的繁华景象,徽派建筑的风骨不减分毫。

不少大房子每年由各个家庭轮流看管,看得出今人对祖先和记忆的尊重。

徽派建筑里,砖雕和木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当地一些中专或高职会开设一些相关的专业。

城市里的很多年轻人可能对这样的刀具略感陌生,每把刀都有不同的功能,有砍树的,有砍柴的也有割草的。。。

二十几年前,土灶对于农村来说就是最大的生产力,一日三餐无不出自于此,但今天,哪怕在农村,很多家庭也基本上使用煤气灶来料理三餐了。中国人的美食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土灶的,柴锅饭地道的香味和口感至今无法超越,大铁锅里的红烧肉香溢四方。。。还有那烧柴火的老奶奶几乎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徽州的美食以咸辣鲜为主。咸是因为山区劳作体力消耗大,需要补充盐分,以增加体能;辣是因为徽州山区湿度较大,需要辣椒去湿,同时也增加菜品的辣爽口感,增加食欲;鲜是因为山区很多食料是就地取材,稍加烹饪即成美食。

每年的七月是松针菇的季节,雨天一过,村里的男男女女就背着箩筐到深山老林的松树下采集这种橘色的菌类。

这种被当地人称为“包裹”的饺子,味道相当不错。

不得不提一下好吃到哭的松针豆腐,选用上等的自制卤水老豆腐,切成差不多5CM见方厚1CM的方块,摊放在铺满松针的铁制架子上,以炭火细细烘烤,待豆腐外皮金黄韧性十足时即可享用,列为食中翘楚丝毫不过,令人回味久远。

这份乍一看以为是猪肝的素菜”柴叶豆腐“来自章毅姑妈的手笔,主材料是一种当地的树叶以及柴灰,口感独特,令人大开眼界。

这火腿,美到无法直视啊。。。

解放鞋,这个具有历史符号性的鞋子,在一些山区里依旧流行,结实耐用,价格低廉,对于时常上山农作的人来说是不二选择。现在很多山区里的生活就像这双残破的解放鞋一样,历经岁月,看着破旧不堪,但每天依旧还是会本能地穿上。老人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过着同样的生活,享受着上天赐予的生活。 高低不齐,大小不一,雨天泛着青光的石板路,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一代代人在这里来去无常,或为赶路,或为驻足,终究,都是为了一场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