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希腊有谚语说:沿着河流,你总是能找到文明。依水而居无疑是人类对于理想生活建构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水流的存在对生活提供了可贵的养分。京都鸭川,对于当地人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活磁场,四季风景变化,不同的生活内容在这里交替发生。 鸭川水之源,据说是来自左京区的贵船地区。贵船的隔壁是鞍马地区,古时是交通要冲“青花鱼大道”的宿驿町,日本北方的各种物资就是从福井的若狭湾经过这里运往京都的。町内现存的店铺很多都已有400 年以上的历史,如“鞍马辻井”,这家老店将北日本的昆布用京都风味的酱油以及山椒果实烹制,做成的食物不但美味还能保存很长时间。鞍马的由岐神社供奉火神,贵船神社供奉水神,所以日本人认为这里是能给人带来神奇力量的地方。 夏日的贵船深山绿荫如被,山间急流裹挟着凉意而下,是京都人热衷的避暑胜地。附近的贵船神社是全国500多个供奉水神神社的总部所在,所以这里的水被认为是神圣的水。今天的贵船,最别致的风景当属那些沿水流而设置的川床 —搭建在水流上的平台,上面放着凉席,方便人们坐在上面纳凉和用餐,可以说将生活与水相结合的一个典范。这种川床的雏形据说最早是为了接待来神社参拜的人,给供奉的人献茶,随后才演化为针对社会消费的餐厅。 贵船地区的川床料理现在有30多家,最有名的当属中右源太,右源太是一种职位,作为世代为贵船神社服务的家族,右源太的命运也随着贵船神社的地位变化而变动—平安时代由于受到上贺茂的侵略,贵船神社曾被迫成为了上贺茂神社的子神社。一直到明治四年,因为新政府所实行“寺社没收”政策,贵船的土地被政府收归国有,贵船神社变成京都府的从属机构,才重新获得独立的身份。无法继续在神道上养身持家的右源太依靠贩卖所拥有的山林木材与木炭为生,昭和37年,右源太开始经营起餐厅与旅馆的业务,这就是现在的“右源太”料理旅馆兴起之始。 右源太只有两个房间,一间为和室,一间为洋式,都是90 平方米左右的套房,内装采用了中岛乔治、野口勇、柳宗理等人的名师家具,充分体现日本现代设计之美。而作为亮点的餐厅,充满京都夏日风情的“川床料理”供应时间为5月1日~9月30日,只有这个时间段适合在凉意十足的水上吃饭、休憩,其他时间则过冷而湿气太重。当季名物“盐烧鲇鱼”是招牌菜,出品的设计也相当具有河鱼行于川上之形,搭配右源太自酿的柑橘风味手工啤酒“Suigen”,相当受人青睐。而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期间,菜单以名物“气生根锅”为首,以甲鱼汤涮野猪肉,辅之以京野菜、茸类、杂烩粥等美味,是另外一种味觉的盛宴。右源太的料理,一如贵船本身所有的“产生气力的根源之地”的含义,让人在这里得到疗愈,重获元气。 同样与水相关,南禅寺的顺正餐厅,用豆腐呈现了另一种料理的精神。顺正餐厅的前身是以医学著作为主的顺正书院,160 年前的园林里种的可都是各种药材,今天的餐厅在原来的顺正书院外围,加盖了新的建筑,作为餐厅的主要区域,而以前的书院也被利用作为特色的包房。流过庭园的水流都是来自琵琶湖的疏水道运河,最后再流入鸭川的。 豆腐是京都名物,尤其是热汤豆腐,在京都的诸多一泊二食的旅馆中,早餐总是会有这种用日式高汤(鲣鱼加昆布熬制)浸煮的豆腐,用漏勺舀起来蘸用九条葱、萝卜泥和酱油调配的酱料吃,京都水好豆好,做出来的豆腐有着浓郁的豆香味,而且吃口绵密,这种热汤豆腐有点接近老豆腐,但吃起来却是嫩豆腐的香。 顺正餐厅的豆腐宴席,前菜之丰盛可以说囊括了当时的精彩时令食材。先附为抹茶豆乳,沉在底部的是用蜂蜜醃渍过的柚子,向附、温物、焚合、烧物又有鸭肉片配牛蒡和红萝卜,另有煮冬瓜和芋头、腌香鱼内脏、海鳗和蛳鱼幼鱼刺身、青花鱼寿司;素菜碗碟里有万愿寺辣椒、茄子、萝卜、大德寺麸和伏见辣椒。酢物有南瓜、红洋葱、章鱼和莲芋,各种味道此起彼伏好不热闹,配为顺正餐厅定制的南禅寺绫户大明神御神酒“龙龟祥瑞”清酒,更加精彩。 田乐烧豆腐有两款,一红一白,白酱为烤豆腐,红酱为烤麸,一咸一甜,是豆腐宴的头阵,吃到已有七分饱,主角“热汤豆腐”上场,主食热汤豆腐,介于木棉豆腐与绢豆腐之间的餐厅自制豆腐在清汤里微煮,虽然有九条葱加含有辣椒粉的萝卜泥制作的调料,不过就算什么都不蘸,白白的豆腐因为渗透了鲣鱼与昆布熬制的高汤鲜味,吃起来也相当甜美,停不下来。 喜欢自己动手的客人,也可以选择现做豆腐,搅豆浆、点卤水、捞豆皮,有专门的沙漏控制时间,帮助你用最佳的时间做出上好的豆腐。现做豆腐的口感比热汤豆腐嫩一些,而两者的豆香味都是相当浓郁的。餐厅的豆子全部选用日本国产豆,每年所用的豆子产地都不尽相同,是根据供货商先行评估当年各地的豆子品质,挑选出一些送到顺正由店内选出他们认为最理想的豆子,确保每年吃到的豆腐都是最理想的口感。 听起来是一种豆腐的禅意。而这,应该说更是一种料理的精神。 京都料理的精神,除了料理本身,对于环境的重视也是一方面,遵循着一种美景美食相偕而生的赏心悦目哲学。右源太是一种对自然之水的充分利用,顺正餐厅则是对老建筑的新思考,后来去粟田山庄,西政织老板1937年建的私家别墅,又是一种微缩山水园林的手笔。粟田山庄的庭园虽是私家别墅,却有一种对于京都地理风貌的集合设计,比如整个园林利用东山的山坡为基础而建,园林里的山石则来自鞍马和贵船地区的岩石,一步一景,现在改为饭店后,这些景致又很好地与美食相结合了起来。餐厅提供精致高级的会席料理,注重季节食材的充分运用,又带有全新的创作思路,我曾在这里一道看似其貌不扬的小食里,吃出了令人惊艳的味道。厨师长藤本用玉米粉加葛根粉制作成豆腐,上面堆一点海胆,各种柔软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像穿梭在林间的细风,像幼绒鸟羽掸子在掌心抚摸,最后靠一点芥茸将人唤醒。这道菜里,委实有相当扎实的功夫,不管是食材的搭配、造型,还是味道的调和,都相当完美,真可谓一菜一味都深得京料理的精髓,也因此获得了米其林一星褒奖。 有高级料理,也有丰富的B级大众美食,这是“食在关西”的多元性所在。面食可以说是大众美食中最为普及的,从天下一品的浓汤拉面,到长浜黑壁广场翼果楼的青花鱼面,以及京都一乘寺拉面激战区的叉烧拉面,关西面食可以吃出一种精彩的文化来。在大阪池田市,建有可以了解方便面的历史等知识的方便面发明纪念馆,这是面食文化的另外一种。在发明纪念馆里,不仅有日清的创始人安藤百福发明世界最早的方便面“鸡汤拉面”时的研究小屋展示,还介绍了日清开杯乐的制造流程,特别是其细节设计,都让我们对改变我们生活的方便面有了全新认知。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杯独一无二的方便面。
---------------------------------------------------------------- 管家:每日都吃私房菜文林 编辑/文林 由管家提供 几乎不在外面吃饭的管家,一日三餐都自己下厨料理,从中餐到西餐,从点心到主食,既有传统家常的风味,又有mix混搭的智慧,并充满清简风格的镜头美感。而自己制作各种调料,种植时令蔬菜,都让他的厨房充满不可思议的生活味道。 ![]() “昨天电话定制面条,早上去取回来。每包100克,装保鲜袋,卷起后放冰箱冷冻。”4月26日,管家在他的同名豆瓣的相册里贴了一张生鲜面条的图片,这段话是为这张图片所作的配文。
|
|
来自: linqiaozhi > 《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