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踏踏实实做研究 全心全意为人民――谈时代需要“泥腿子”精神

 指间飞歌 2014-07-21

踏踏实实做研究 全心全意为人民――谈时代需要“泥腿子”精神

来源: 发表时间:2011-04-22 星期五

  “泥腿子”院长王庆煌及其团队的故事,真切,朴实,透着泥土的芬芳,读来令人感动。作为农业科学家,他们在田间地头的实验室里,俯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作为农民的智囊,他们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和农民心连心,为广大群众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身上,鲜明地体现了当代农业科技工作者无怨无悔的人生信念、踏踏实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全心全意的为民情怀,堪称“泥腿子”精神的优秀代表。

  一个人对生活的选择,往往最能体现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值得,什么是意义……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人们真实的生活之中。当年,王庆煌从学校毕业后,选择做农业科研,选择挑起重担,选择为农服务,就是他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诠释。虽然面对去留,他也曾经犹豫过、动摇过,但一旦消除困惑,他的人生信念就坚如磐石。同样,王庆煌的同事彭明放弃了国外的优裕生活,落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也是因为“追求在,理想在,多少金钱和地位都收买不了”。毫无疑问,正是有了人生信念这颗“定心丸”,王庆煌他们的目光才那么淡定,他们的步子才那么稳健。

  真正的“泥腿子”除了要沉得下心,也要有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科研工作不是儿戏,来不得半点马马虎虎、粗枝大叶,更容不下一丝心浮气躁、弄虚作假。严谨的科学精神,是科研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是一切科研工作得以成功的基本前提。尤其对于农业科研来说,研究者更要克服很多艰难困苦,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步地突破,这样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在王庆煌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没有他三年坚持不懈的细致观察和摸索,“签拔授粉法”的发明及其后续的经济效益是难以想象的。

  王庆煌说,要把论文写在热区的土地上。这是科技惠民的生动体现,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无数奋斗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将科学研究与服务群众、支援建设密切结合起来,让科技真正转化成了先进生产力。他们之中很多人,不为名、不图利,甘当科技成果的“二传手”,使科研活动最大限度地惠及了百姓的生产生活。可以说,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作用和服务意识,真正让科研成果在土地上扎下了根,在群众心里开了花。

  为科学为百姓的人生,是辛苦的也是崇高的。多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累累硕果,是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密切相关的。王庆煌及其团队是这个群体的优秀代表。新时期,进一步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宣传和学习他们的人生信念、科学精神和为民情怀,是继续保持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大力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着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现实需要。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有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讲奉献求进步的科技工作者队伍,我国科技发展一定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