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文王的仁政境界

 孔夫子的门人 2014-07-21
周文王的仁政境界
李士金
在帝辛(纣)还不过十多岁时,姬昌就进入了壮年。在帝辛登上帝位后大约两年,姬昌继承了王位。他是高个儿,体魄健壮,以至于胸部长了四乳。他受到了当时能有的最好的教育。他的自学能力特别强,又本性热爱学习,所以在早年就精通了他那个时代的几乎所有的学问,如政治、伦理、农业和畜耕的应用技术,以及占卜的技巧等等。
《孟子》中曾简明地记述文王的政治方针:
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孟子·梁惠王下》)
当时殷配给每家农民只有井字中的70亩,姬昌则配给100亩。这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来说是富有感召力的。治理农民的人,根据姬昌的意见,他们首先必须是学者。当时每个诸侯只有少数几个行政职位,这些职位一般地都为有权势的王侯亲戚所占据。而周的改革措施则说明,周录用的是适合做官吏的人才,不问他们的背景和血统。这是一种公平竞争的机制,而且,一个人一旦被录用为官吏,只要他胜任自己的职务,他就会受到像周的亲戚一样的待遇。在俸禄上不仅他在世时付给他自己,只要周经久不衰,他去世后就付给他的子孙。当时,许多的王国只对财政收入感兴趣,从而设立关卡,巧立名目,从商旅身上勒索钱财。而周明确规定不对任何经过周的商旅和货物征收任何种类的税,即使在所有的关卡和市场进行拦截和盘查,也仅仅是为了保证和平安全的必要措施。姬昌还废除了关于河流、温泉、沼泽、丘陵、山脉和林区的限制。当时的惯例是,一个人犯了罪遭受处罚时,他的妻子儿子就会被连坐。姬昌提出一个新的规定:在周国,如果一个人因犯法受处罚,受罚时既不连累妻子也不连累子女。这对当时的移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万一自己有了罪过的,他可以放心他的家庭仍可以努力奋斗自己的生活。在这样的仁政之下,周作为国家人口越来越多,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了。孔子作为被周推翻的商家庭的后裔,高度赞扬文王说: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诗经·大雅·文王》)为人君,止于仁。(《大学》)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记载了一个文王对待人的态度的故事:“周文王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闻于王。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今我非其主也?’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关于文王的仁政,孟子在他的书中更明确地记载说: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孟子·梁惠王下》)
这对于孤老幼弱者而言就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关于养老制度,《孟子》一书也有论述:
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其养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孟子·尽心上》)
《论语·尧曰》上记载了一首民间歌谣,似乎是周文王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白: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这与汤的思想境界何其相似!
(参见《圣贤传统与文化传承》第44-46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