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铁路穿越坦赞部分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的路基、桥梁和隧道地基土质为淤泥、流沙,沿线许多地区荒无人烟,野兽群居出没,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全线建桥梁320座,总延长米为16520米;隧道22座,总延长米8898米;兴建车站93个;建设房屋总面积37.6万平方米。该项目于1968年5月开始进行勘测设计,1970年10月正式开工,1976年7月全部建成移交。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 1968年4月12日,第一批援助坦赞铁路的中国工程勘测队乘坐“耀华”号远洋客轮从广州的黄埔港正式起航。 1968年,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远洋客轮上的中国工程勘测队员。 1968年,坦桑尼亚,在崇山峻岭之间徒步勘测的中国工程勘测队。 1970年10月26日,坦赞铁路正式开工。图为开工典礼现场。 七十年代,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远洋客轮上的500名中国援建工人。 六七十年代,抵达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的中国远洋客轮。 1970年代,抵达坦桑尼亚达的中国铁路施工人员。 六七十年代,坦桑尼亚,等车前往施工地的中国施工人员。 六七十年代,坦桑尼亚,乘车前往施工地的中国施工人员。 1971年,坦桑尼亚,运送设备的卡车驶离达累斯萨拉姆港,前往铁路施工现场。 六七十年代,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街道上汽车里的中国施工队员。 六七十年代,坦桑尼亚,卡车上的铁路施工设备。 1970年代,坦桑尼亚达,修建坦赞铁路的中国铁路施工队。 1970年代,坦桑尼亚,铁路施工现场。 1970年代,坦桑尼亚,铁路施工现场,车轨上的起重机。 1970年代,坦桑尼亚,铁路施工现场,车轨上的起重机。 1970年代,坦桑尼亚,铁路施工现场。 1970年代,坦桑尼亚,铁路施工现场。 1973年,坦桑尼亚,铁路隧道。 1973年,坦赞铁路隧道内的施工。 1973年,铁路施工现场,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与中国官员。 1973年,坦桑尼亚和赞比亚铁路接通。 1970年代,坦桑尼亚达,前来访问的中国铁道部长吕正操。 1970年代,坦桑尼亚达,前来访问的中国铁道部长吕正操。 1970年代,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主席马谢尔与中国铁路援建队员握手,称赞中国人是非洲的好朋友。 1970年代,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地区,铁路加工车间里的中国工人。 1974年,坦桑尼亚,铁路车间里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 六七十年代,坦桑尼亚,商店前的中国援建工人,他们从来不买东西。 1970年代,坦桑尼亚达首都累斯萨拉姆,中国援建工人的葬礼。有65名中国人为修建坦赞铁路献出生命,永远长眠在了非洲的土地上。 六七十年代,坦桑尼亚,中国援建工人的闲暇时间。 1970年代,修建坦赞铁路的中国施工队新闻照片。 七十年代,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车站候车大厅。 七十年代,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车站候车大厅。 六七十年代,坦桑尼亚姆贝亚火车站。从达累斯萨拉姆开始,工程队在铁路沿线建立起一座座车站。它们从整体建筑风格,每一扇门窗的式样,直到站台两侧的石棉瓦顶棚和水泥砖地面都透露出中国的风韵,因为这里的一切,包括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漂洋过海来自遥远的中国。 六七十年代,坦桑尼亚姆贝亚地区,坦赞铁路的中国机车。 六七十年代,坦桑尼亚姆贝亚地区,坦赞铁路的中国机车。 1974年,坦桑尼亚境内部分通车,村民的第一次旅行。 七十年代,坦桑尼亚,坦赞铁路的火车站内。 1975年,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抵达首都的第一列火车(此为完成全线铺轨后,正式通车前,走完全程的第一列火车)。 七十年代,坦桑尼亚儿童绘画的坦赞铁路。 附几张当时其他援建项目的照片: 1971年,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中国援建的海军基地开工典礼现场。 1971年,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中国援建的海军基地开工典礼现场。 1971年,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中国援建的海军基地开工典礼时的情景。 六七十年代,坦桑尼亚桑给巴尔,中国援建的甘蔗农场。 六七十年代,坦桑尼亚,来自中国的杂技演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