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者父母心

 mhyf 2014-07-22

(本文完成于1月24日,发表于《老干部之家——家庭健康》2011年第3期《段教授谈养生》栏目)

2011114

自从去年第4期在本刊开设了《段教授谈养生》栏目后,读者对于我写的文章反响之大,出乎我的意料。常有咨询的电话,也有要求看病的。昨天收到编辑部宁然编辑的邮件:

老师,我这段时间接到不少老同志的电话,也有到我办公室来咨询的,问是否坐门诊,药管不管用,可信不可信之类的问题。这样我有个想法,我记得您也说过,希望在杂志上登出这样的文章,以扩展大家的思路,不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逐渐改变大家对疾病的认知观。

所以我想让您以此为出发点,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比方说:有老同志看到杂志上的文章后找到您,您在接触过程中发现,现在的人在疾病的认识上还存在哪些误区,而您写文章的目的也是为了改变大家对疾病的认知观,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身体,而不是简单的通过杂志找您来看病。……

看了邮件,我思绪良久。想起了宁然编辑在去年1月发给我的第一封简短邮件:

老师您好!我是《老干部之家----家庭健康》杂志的编辑。看了您博客的文章,感觉您的理念很有独到之处。不知是否可以在我们杂志上发表?

对于一个陌生人,特别是一个媒体的编辑对我发出这样的邀请,我感受到宁然编辑对她的读者认真负责的高尚职业道德。当今很多杂志期刊,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如果你要发表文章是要交“版面费”的,许多优秀的论文也因此被无限期地排队等候。本人也遇到这种情况。因此,我在新浪网开设了自己实名的个人博客,为的就是把自己的医学理念,自己的临床所得通过公共媒体传递给需要的人。

对于《老干部之家》向我发出的邀请,我没有理由不接受。

200912月,我在济南电台新闻频道每周三上午的1020分至11点开设了《段教授谈养生》栏目,至今已一年有余。我把在电台里讲过的内容,整理成文字稿,在本刊2010年第4期开设的相同栏目中首次与读者见面。虽然写过许多专业的学术论文,但在杂志上发表科普性的养生文章,这还是我的处女秀。秀的效果,也慢慢地得到一些反馈,时常有读者电话问我“下一期写不写?写的话我好接着订(杂志)。”也有人要求看病。

威海的一位90岁的老先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执意要他的孩子拉他到济南找我。我很受感触,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我知道,我所写的每一个字都要为自己负责,为杂志社的这些老年读者负责。我文章中所提到的每一个病例,都是有案可查的。对于这位90岁的老人,我利用回威海看望父母的机会给他诊了脉,并免费送给他我配制的中药。

    看了我的文章,很多老年病人把治愈自己顽疾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希望我能“妙手回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配制的中药显效是很快的,也彻底颠覆了“中医是慢郎中”的世俗。比如心脏病发作时,服上我的药后5分钟左右就会缓解,有一位肥城的病人评价说,起效“比西药还快!”。关于治病的疗效,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自己也常觉得不可思议——这也更让我深感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些慢性病,要完全康复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很多老年病象心脏病、肾病等至少需要半年或一年以上治疗的时间。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青州的援疆老干部,70岁的杨老先生。他曾在新疆做过县委书记,几十年的高原生活让他得了高原性心脏病,他的老伴则患有严重的胃病。老俩口一起来到济南,要求我给他们把脉诊病。他们说,很感谢《老干部之家》的哪位眼光独到的好编辑!他们也对我寄予了厚望,希望我能妙手回春,还他们以健康。可一个多月后,我按他们打给我的电话回拨过去,结果对方是公话。只服用1个月的药,是肯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如果杨老先生能读到这篇文章,希望他能再和我联系,请他给我一年的时间,所用的中药由我承担,我希望让信任我的人满意。

2011122

今天是周六,病人比较多。周四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打电话给我,说她是本刊的一位读者,患有严重的失眠,希望我能给她看看。我给老人家讲,她这个年龄,天气又这么冷,建议她还是去医院。对于我的婉拒,老人很坚决,执意要过来,我只好给她预约在今天上午9点。我是半个小时看一个病人,能安排的病人很少。因为在本刊开设了专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我免收诊费。我的执业医师注册单位是“山东体育学院体育医院”,但不在医院上班,很多病人是直接找到了我的办公室。不建议读者找我看病,我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大家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更重要。

老人家姓张,今年82岁了,下午2点多才由她儿子送来。她说这几天一直睡不好,昨天晚上一夜没睡着,吃了安眠药也不管一点用。半夜的时候感觉特别难受,有说不出的一种滋味,就好象自己活不到天亮,马上要死去一样。老人说着眼圈都红了,眼泪不自主地流了下来。通过号脉,我告诉老人她有严重的心脏病,这是她睡不着觉的主要原因。老人不明白!我告诉她,大脑缺血缺氧就会导致神经系统进入不了正常的有序状态而出现失眠。怕老人在回家的路上出现意外,我给她吃上了3粒我配制的改善心脏功能的中药。老人很快感觉“舒服了”,她问我,她的病能不能“祛根”?我告诉她,她这个年龄,我不能保证能祛根。但可以肯定的是,服用我的中药会比她以前用过的药的效果都好。其实,大部分老年人的失眠都和心脏疾病密切相关,“安眠药”和抗抑郁的药,治标不治本,更延误了心脏病的治疗!在此,再一次提请老年朋友注意《治疗失眠,存在误区》(2010年第7期)。

我希望自己再有神来之手,让老人今天晚上能睡个安稳觉。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我父母都是80岁的老人了,每看到老年病人,我总想到自己的父母,我祁求天下的父母都健康。一位77岁老太太的话让我心生苦涩:“每天吃药像吃饭!这药是不吃不放心,吃了没感觉。到最后是被药药死的!” 面对当今的医疗现状,我也很无奈。

下午436分,接到山东政法学院的一位王姓女生的电话,1211日她因痤疮找我号脉。我的博客上有一篇文章《为长青春痘的女孩儿支招》,我问她,为什么不按我写的方法吃药呢?她说感觉不放心,觉得还是把了脉心里踏实。我告诉她回去就按我博文写的中成药吃,肯定有效,每个月的费用不会超过80元。40天过去了,她今天告诉我,太神奇了,她的痤疮基本上没了,以前脸上的“脓泡”一扫而光!她说这几年自己为此花了不少冤枉钱,记不清看了多少医生,每次去医院看病她都能知道医生会开什么药!她看过我的关于治疗“青春豆”的博文,但她不相信有医生会把治疗这种病的“秘方”公布于众!她的喜悦兴奋之情难于言表,感觉太不可思异!但她还是问我,下一步该怎么做?我告诉她,继续按我文章写的方法吃药就可以了。我的文章是“用心在写”,希望她也能“用心去看”。最后,我给她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转告需要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让福寿传递起来。

挂上电话,我想起了在去年本刊第9期发表的题为《用好三黄片和金匮肾气丸您会受益一生》的文章。这篇2800字的文章凝聚了我20余年的研究成果,在我的博客和本刊奉献给大家,是希望让更多的人免受疾病之苦,小病不至染成大疾,大病不至致命。对于这两种中成药,如果大家能按我写的方法服用,在疾病的早期用之,或用作日常保健,您将会拥有更多健康,您会受益一生。

医者父母心。我会努力去实践这句箴言。愿天下人少生病,不生病。去年12月我入选了“健康山东行动省级专家组”成员,我会地把自己的健康理念更多地传递给大家。 (很欣慰,发稿之前电话问了一下张老太太,用药2天后她的病情已稳定,睡眠开始好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