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假画基地-调查报告”一文之后的思考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灯塔,相信“艺术”在热爱艺术的人的心中还是神圣的、纯净的… 传统意义上的炒画卖画的画廊从业者及各色画商们,大多不会画画。 制假售假古今中外也早已有之, 所以让艺术家承担制假售假的罪名是极大的不负责任,此事更跟艺术界跟艺术没有太大的关系。如今艺术的产业化、商业化、商品化、低俗化,是一种利益驱动下的地方政府行为与集团商业行为,而集团带动个体,这才是制假售假的根源所在。如果说名家名作艺术品地下造假还有些遮遮掩掩,那么如今在全国特别是南方兴起了十几年的行画村,公然打出“发展油画产业、振兴国画产业”这样的标语,支持所谓油画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复制,推动出口创汇等等,更是有组织的集团化的无知、无畏、无耻。油画艺术起源于欧洲数百年从未出现过“油画产业”一词,国画艺术自隋唐始距今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从未出现过“国画产业”一词,可如今这些垃圾大行其道,堂而皇之。稍懂艺术收藏常识的人都知道,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它的原创性、唯一性。而原创性、唯一性决定了作品本身的高附加值。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艺术品的“价值连城”。艺术产业化、商品化这种乱象彻底搅乱了普通人对艺术对艺术品价值的普遍认知,老百姓及普通的艺术品消费者以为,千把块钱的几百元的,甚至几十元的作坊里出来的带有笔触的商品画这就是艺术,这就是艺术作品。随着这种错误认识在普通消费层的蔓延,“艺术”“艺术品”的低俗化、商品化,直接催生了近几年兴起的线上、线下的无底价艺术品拍卖市场。畸形扭曲的市场,终于以强奸的方式将象牙塔里的艺术拉进了与行画同等价位同场博弈的阴沟,将原创、将创造、将灵魂击得粉碎。。。 实践了三十多年的“黑猫白猫”理论已经让国人完全信奉金钱利益至上,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山寨剽窃假冒伪劣造假成风,道德底线近乎归零,…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被市场化商业化的“艺术”又怎能独善其身呢?现实中大部分艺术家只是处于艺术市场生物链条的底端,就如耕地插秧靠天吃饭的“农民”,不同的是这些“农民”生产的是精神产品。当坚持原创的“农民”们创造的有价值的成果被一次次地无视的时候,面对残酷现实为了生计,有才华的坚持原创的“农民”们也不得不放弃艺术梦想,手捂流血的胸膛,伦为所谓“名家”的代工厂……再高尚的东西跟金钱跟利益挂钩,都不能保证它不走味,而这个利益链条中真正获利的是一些无节操无品投机商人。深陷其中的个别穷画家们只是充当了拿工钱的工匠的角色,也不过为了糊口饭吃罢了。 买到假画而叫屈的“收藏家”们难道就没有责任吗?有几个买画的是单纯冲着作品去的?不看画家的名气头衔、身份地位、穿着打扮,只看作品优劣?只看画家实力?有几个??试着去读画、去懂画吧~!因为这才是判断艺术作品价值的根本。有朋友说不懂,我说不懂就谦虚一点,放下身段,多学习、多讨教、多交流。总有一天你会懂的,与艺术家一起成长不是挺好吗? 回过头来说近两年兴起的线上、线下无底价艺术品拍卖。不能否认无底价拍卖这种形式存在的合理性,它迎合与满足了部分低端艺术品消费群体的捡漏心理与消费需求。现实中也绝不排除极少一部分优秀的艺术家,因为一时困境,而不得不选择忍痛低价出售自己的部分作品。但是贪便宜的买家们真以为不用花几个钱就能买到或者说经常性的捡到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精品吗?死抠几百元千把元,趁火打劫得来的作品会升值吗?艺术创作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巨大。当作品成交价远远低于创作成本时,艺术家们用什么将创作进行下去?当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因为基本的需求无法保障而过早夭折的时候,你通过无底价竞拍死抠几百元得来的作品凭什么升值?这些问题直接考验艺术品藏家们的智慧与认知,如今我们也看到极少一部分有战略眼光的收藏家或机构每年会拿出一笔资金,专门发现与扶持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成为艺术家的伯乐,爱护他们与他们一起成长,成为彼此的朋友,以期得到长期收益。这就是差距,这就是层次,这种善举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投机的时代愈发显得凤毛菱角、难能可贵。 不同领域身处其中的人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助纣为虐、急功近利、集体无节操、恶性循环,最终害人害己。这就是当下一个曾经号称“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文明古国的现状与常态。酒桌上歌厅里一掷万金、毫不吝惜、挥金如土绝不是文明;不看书而书架上却摆满了从不看的书籍,不懂乐理而昂贵的红木桌子上却摆上价值二十万的古琴,附庸风雅绝不是文明,如今的我们真的离文明还很远……这个民族什么时候从骨子里尊重文化,尊重创造,尊重与爱护创造了文明成果的一切创造者们,包括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正在坚守艺术理想有才华的穷艺术家们,也许我们才真正闻到了文明的一丝气息…… 李中天 2014/6/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