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司敬雪书院 2014-07-22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去了一趟独石口,遭遇了云海,回来后幸福了好几天。

但是,总觉得还是要说点什么。

 

 

独石口,与“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是指明英宗被蒙古瓦剌军所俘的事件。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大军进犯明朝,明英宗御驾亲征。于山西大同兵败撤退,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官厅水库北岸)被也先率军围住,明军大溃,英宗被俘,瓦剌军进逼北京----史称“土木堡之变”。

    您可能会说,大同在土木堡西边偏南500里,独石口在土木堡正北250里,独石口跟土木堡之变会有一毛钱的关系?且听我细细道来。

    先说说也先为啥要进犯大明。

    明朝建立后,蒙古人回到了草原并四分五裂,后来瓦刺部在也先的率领下日渐强大并逐渐统一了草原,但他名义上还是明朝的藩属,所以要给大明进贡。一开始,也先派十几个人赶着七八匹马来了,大明把马留下,给每人赏赐一捆棉花俩奶锅五斤含碘盐就打发回去了。后来,来的人越来越多,贡品质量却越来越差,到最后,竟然发展到派来2000个使者人人邀赏,明朝一想,这要是每个人都给,那我就赔大发了,于是不光减少赏赐,还在边境贸易的时候大肆压低蒙古人的奶粉价格。这下子也先急了:打!

    再说说也先的进攻路线。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图中,黑色箭头为瓦刺军进攻路线,白色箭头为明军出击及撤退路线。

 

    瓦刺主力兵分两支,西路一支由也先亲自挂帅,向南直插大同城(大同在当时是北京西边通往草原的门户,驻有重兵把守),也先这一路上是摧城拔寨势不可挡。另一支骑兵走东路,破独石口、围赤城、绕过宣府(今天的宣化,那时候,宣府是边疆重镇,张家口只是万里长城上的一个关口,后来明朝与蒙古人修好通商,张家口才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城市),直逼居庸关。

    三个奇迹导致失败。

    明英宗听闻大同前线告急,决定御驾亲征----历史上一直把这件事归咎于宦官王振的煽惑和英宗皇帝的幼稚,我倒觉得,作为一国之君,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还是值得肯定的,之前的永乐和宣德两帝也曾御驾亲征并凯旋而归。也就是说,御驾亲征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在没有明确的歼敌战术和完备的后勤保障下仓促出兵,还有就是情报失误----忽略了独石口、赤城这一支敌军。

明英宗率领大军出居庸关、过宣府,抵达大同,客观说,也先一看明朝皇帝亲自来了他也犯含糊,于是往后撤退了几十里,当然也有可能是诱敌深入。英宗年少轻狂,不顾军队人困马乏执意进攻,结果中了埋伏,这时候导致战役失败的第一个奇迹出现了:先头部队刚刚遭到痛击,几十万明军竟然后队变前队仓皇逃跑,真是兵败如山倒啊!你想想,快马弯刀在后边追杀,那还不跟砍瓜切菜似的。

    明军撤退的路线也值得研究,史料记载,宦官王振先是让大军向东南以便路过他的家乡蔚县,说是想“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后又怕大军塌毁他的庄稼影响收成,于是又折返向北回了原路。我捉摸着这种说法有点不太符合逻辑,很有可能是后世为了埋汰王振而故意这么说----你想啊,如果是皇帝巡游去了他家,那确实光耀门第,但当时那种境况下,带着一帮残兵败将,恐怕王振也没有如此闲情和这般雅兴。真正原因很有可能是接到战报:独石口一线失守,另一支瓦刺军即将直抵居庸关----也就是说,我宁愿相信,明军北上,还是为了抗击侵略军。否则,向南走紫荆关回京,是完全可以避开敌军的。

    这也就引出了第二个奇迹:宣府东路的独石口、赤城、怀来一线的守军,在遇到敌军进犯时竟然“战略撤退”到了居庸关之外驻扎,美其名曰集中力量保卫京师。所以这一支瓦刺部队在没有遇到有效抵抗的情况下so easy的就占领了怀来。当然,也不是全无抵抗----据《赤城县志》记载:当时独石口有一位千总叫田坤,死于战斗。田的女儿为报家仇国恨,率兵浴血抗战,最后寡不敌众,被围困在陡崖之上,眼见敌兵步步逼进,姑娘不甘被俘受侮,纵身跳下了峭崖。后人为纪念她,将此崖命名为舍身崖,并镌刻了舍身大士像以传后世----这个舍身崖就在独石口南边的云州水库东侧。

    正是由于独石口一线的轻易失守,使得第二支瓦刺军抢占先机切断了明军的退路。

    绕了个弯子的明军抵达土木堡后,刚要喘口气,才发现自己已经被两支瓦刺军合而包围了。也先虽然包围了明军,但让他区区几万人马一下子吃掉几十万部队,他还是觉得有些费劲。这时候,也先用到了草原狼的战术:佯装撤退、引蛇出洞、趁乱歼之----先是假装议和,并放开一个口子让明军撤退。这时候明军已然是毫无军纪,一下子四散奔逃,蒙古骑兵就像饿狼冲进了羊群一般杀了个血流成河,最终导致了英宗被俘、全军覆灭。王振也被明军将领乱刀砍死。

    一般说到这,土木之变就算完了,接下来就是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了。但我要说,这还有第三个奇迹:近在咫尺的宣府可是驻有四万守军的,为什么没来勤王救驾?如果宣府出兵夹击,土木堡之战输赢定当别论。

    前文说了,宣府是边疆重镇,与蒙古人只是一墙之隔,宣府总兵都督杨洪在与蒙古兀良哈部的征战中也是战功赫赫,但后来,他却与瓦刺部逐渐达成了互不侵扰的默契,这一点,从瓦刺军队绕过宣府或可证明。如此,宣府驻兵在土木堡形势危急时保持沉默,好像也符合逻辑。但事情从来都不是只有一面,在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杨洪率领两万精兵进京勤王,协助于谦大败瓦刺,为景泰皇帝(那个年代,北京出了个著名的工艺品:景泰蓝)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想,可能是杨洪实在看不上明英宗专宠宦官的所作所为才袖手旁观的吧。

    可能有人会问:在这个战役里,长城好像屁大的作用都没有啊?

    我想说的是:首先,整个明朝,北京只有两次被兵临城下,除了土木之变,就是李闯王进京,而如果没有长城,不知道会发生多少次。

    第二,不同的历史时期,长城的作用当然不一样。如果政治清明、国力强大,长城不但可以护卫边疆人民安居乐业,甚至可以促进长城内外的民族交流----换个说法,长城就像现在的核武器或者航空母舰,有了它,敌人就不敢来犯,只能跟我们WTO。

    第三,正是因为有了长城,长城里边的华夏文明才能得以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才会不曾中断,从而才能够对边疆各族形成强大的向心力----长城内外通过各种手段,最终融为一体。

    一家之言,敬请商榷!

 

    以下为行摄独石口花絮,或者叫拾遗补缺吧: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我不知道对于小蜗牛来说,长城意味着什么,也许,跟我一起玩是最大的动力吧。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色友们最关注的自然是秋色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对如此美景举手投降也就很自然了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它们要攻占山头吗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几百年过去,长城只剩下了一条碎石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远古来客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横切面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云里雾里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摆拍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离开独石口,顺道去看了看清泉堡,这是北门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这是东墙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南门保存最好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南门局部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南门内侧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街景1:我有点无语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街景2,村里的商业中心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街景3:街心牌楼的基座遗存

老乡说:想当年,牌楼东侧是戏台,西侧是龙王庙。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村里质量较好的民房

 


[转载]独石口长城,土木堡之变
我不知道我们当时在笑啥

 

 

路  

 

独石口镇西侧,有一个牌楼,牌楼外就是南北向的241省道,牌楼对面,有向西的水泥路。

顺着水泥路一直向西,途中路过一个村子(村口写着“马厂”,但实际是“孟家窑”)。

过了村子再向西,走一段盘山路,到一个山梁上,水泥路会调头向南,

就在这个胳膊肘弯的地方,有一条碎石路向北(右拐),可以看到风车。

顺着碎石路上山开到头,就看到长城了。

停车,步行五分钟抵达长城。

水泥路大概五公里,碎石路大概一公里。

 

插播一条广告:

独石口镇农家院“红都饭店”,家常菜味道不错且量大价廉、被子没有脚丫子味道。

食宿人均约50元。

张老板联系电话:15833136138
 

独石口长城遭遇云海,请圈阅上一篇博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