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生命写作的老人汪大凯

 丫眯 2014-07-22

用生命写作的老人汪大凯(作者:邓毅明)

 
    一间平房,长不足丈许,宽不盈五尺,内仅有一灶一缸,一床一柜,一桌一椅。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雪峰山脉深处的小屋,青灯为伴,默默写作47载,写下了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 
                            百万力作,书尽人生辛酸
  老人名叫汪大凯,1936年4月生于湖南省桃源县太平桥乡太阳村一个富裕家庭。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常德市作家协会会员。老人人生几十年,经历坷坎。1951年2月,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后参加了抗美援朝金城反击战。1956年4月,转业到陕西省西安市786厂当业务员。1957年反右,被定为极右分子,1961年精简回家。1982年平反,被安置到桃源县无线电厂,后又转到太平桥乡鞭炮厂。1991年辞职与河南南召县一家公司联营办厂,经营受骗,几至倾家荡产。此后,他南下广州,打工度日。在坎坷的人生遭遇中,他一边为生计四处奔波,一边始终不渝地进行文学创作。生活的磨砺,积累成一笔宝贵的财富,成为了他文学创作不尽的源泉。从1961年开始,他坚持写作47年,写出了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他的大多数作品,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蓝本写成的。其中,长篇小说《尧舜剑》写出了所亲历的朝鲜战场的刀光剑影和弥漫硝烟,《烟花柳巷》记下了第一次办厂的经历,《泪洒南召千里路》记录了在南召的辛酸历程,《魂断南疆》叙说着一个老人广州打工的艰苦生活。除此之外,《蓝大武传奇》和以李自成大顺军在桃源抗清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以及反映桃源山水等风情的乡土作品,他都费尽心力,去挖掘和收集素材。他的作品,虽多纪实,以艰辛、痛楚的生活入笔,但并不显低沉;相反,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从这些作品中,能够看到一个没有被生活压垮的人,一个高高大大的人。
             三次挫折,挫圆文学梦想
  文学创作苦,在逆境中写作更苦。老人的一生,多在逆境中度过,经历的磨难很多。其中,三次大的挫折,使他对文学和人生的理解一次比一次深。
     1961年他25岁,正是人生扬帆之际,却被精简回家,经历了人生两重天。他是极右分子,家庭成份富农,回到家乡,政治上遭歧视,精神上受压抑。每天白天,他挺住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晚上在豆大的油灯下,咬牙忍痛伏案写作。这是一个人意志最容易消沉、最容易被世俗生活所吞噬的关键时刻,他毅然选择了文学。他把创作当成帮助他度过漫漫长夜、穿透人生苦难的佳酿。第一次,他学会了用文学创作来拯救自己。他说:“那个时候,很受压抑,能挺住,是以文学为乐。
     他一头扎在书纸堆里,直到40岁才成家。1977年9月,妻子不堪忍受家中清贫,狠心丢下不满周岁的女儿和他,带着家中唯一值钱的一床棉被,离家出走。那个晚上,父女俩睡在稻草上,盖着薄薄的蓑衣。他听着孩子凄惨地哭泣和着瑟瑟寒风,心力交瘁,迷迷糊糊挣扎到天明。那段日子,他既当爹又当娘。白天出工把孩子背在背上,晚上写作抱在怀里。为了一个情节,一天到晚关门写。直到一个场景写完,父女俩才啃点冷粑粑。中途好几次,他想搁笔,但还是坚持下来。这是他一生中最艰苦的岁月,这段日子延续了好几年。在他最心爱的人抛弃他的日子里,他没有抛弃他心爱的文学。他对生活和文学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1988年,他终于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初稿。他把这部小说珍藏在书柜里,准备边修改边投稿发表。1993年4月的一场龙卷风,彻底捣碎了他的梦。他的房屋被风吹垮,家俱什物全部被摧毁,他心爱的书稿都和了稀泥。当他从外地赶回家,见此情景,肝肠寸断,欲哭无泪。他体验了家园顿失的切肤之痛,也体验了几十年创作的心血付之东流的迷茫。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他通过数年努力,重新创作,终于将这部作品写了出来。这一次,他懂得当自己处于一无所有的时候,也是自己最富有的时候。
苦难是一所大学,他在大学中成长。他的文学之梦,历经磨难与挫折,愈挫愈坚,愈挫愈圆。
              一字吟安,浸润多年心血
  老人写作要付出双倍的努力。他文化不高,只读了5年半的书。在写作中,他会遇到很多不认识和不会写的字,问别人,有时要跑十几里山路。后来他得到一本字典,把它当作心肝宝贝藏在床头。一有空,便拿出来翻翻。几十年的查找,字典泛黄,四角磨损。他双眼近视,1958年开始配眼镜,到现在左眼视力0.1,右眼也只有0.2,眼镜已经配到了1500度。写作和校稿都要处着纸张,别人半小时能校完的稿,他往往要花1个多小时。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尧舜剑》,写成用了30年,校第一次稿花了4个月。家里穷,买不起稿子,他便用别人丢下的烟盒纸和小学生写完的作业本。这些各式各样地纸撂起来足有一米高。经历那场龙卷风后,现在家中还剩下七大叠。他为搜集素材,一个人走遍了桃源的山山水水。到一处,他便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名胜古迹记录下来。这些他都是自费。他到一个地方以走路为多,偶尔坐坐车。一天吃两顿,饿了吃自带的干粮,渴了灌一壶山泉。天黑了,住山庙,或是在草堆旁躺一宿。这些年,他走烂了20双解放鞋,弄坏了8只水壶。“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是唐代苦吟诗人贾岛的诗句,也可以用在他身上。他写的每一个字,确确实实饱含着生命的心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