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产业靠近:期货炒手的转型之路

 真诚待人777 2014-07-23

  
  从3月底入市到6月初平仓完毕,两个多月时间,姜瑛鹏在菜粕期货上获利颇丰,盈利最高时达到1.6亿元。
  素有“短线王”之称的姜瑛鹏日前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在菜粕期货上获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对菜粕产业的深入了解,入市前对菜粕及豆粕等市场的调查让他敢于大胆入市,并把握住了市场的脉搏。
  长期以来,在国内期货市场活跃着一批职业投资者,他们凭借多年来摸索出的一套交易模式,在良好的盘感引导下,在市场出现较大行情时“顺水行舟”,往往斩获颇丰。不过,随着上市品种的增加、投资者结构的变化、程序化交易的普及以及佣金返还的减少,期货炒手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转型成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姜瑛鹏看来,做炒手可以积累很多期货交易方面的经验,但要想真正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在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就必须通过转型来让事业得到开拓。
  据介绍,自2004年进入期货市场以来,姜瑛鹏先后在期货公司做过研究员、客服经理,2006年离开期货公司借调进入某期交所,随后又进入一些现货企业搞经营,对不少期货品种产业链的上下游都摸得比较透。“这些经历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期货之路该如何走,那就是接近产业,从职业炒手转为趋势投资者,并着手建立团队。”姜瑛鹏说。
  “今年上半年在菜粕期市获利后原打算要休息一段时间,但对菜粕产业的深入了解让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市场。”姜瑛鹏坦言,进行产业研究让他感到期货市场及其外延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期货炒手通过市场调研、专业知识培训等途径接触产业后将有更多事情可做。
  资深期货投资者铁木(化名)对记者表示,姜瑛鹏的发展方向选得非常准,有可能闯出一条有别于其他期货职业炒手的新路。
  铁木原来也是一名期货炒手,后来转入粮食企业搞产业研究,现在供职于一家大型国际贸易企业,主要从事期现货结合的业务。据了解,该企业去年涉及各期货品种产业的贸易额在138亿元左右,净盈利近2亿元,今年上半年已完成的涉及期货的贸易额已达100亿元,净盈利在1亿元以上。
  根据记者的调查,从期货炒手的交易风格来划分,当前国内期市既有日内炒手,也有做趋势的、做程序化的,还有专门做套利的。但由于很多炒手忙于交易,对产业接触很少,部分炒手仅靠自己的技术和盘感决定止损或止盈,无法实现稳定收益,甚至有部分入市不久就被淘汰。
  期货炒手翟鹏飞告诉记者,以前交易只看技术面,不太关注基本面的情况,现在体会到不懂产业去炒单就像一条腿走路。“做期货交易应该技术面和基本面结合,今后将建立信息收集渠道,做好交易转型。”翟鹏飞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