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挨打未必最弱时

 xc活人的娄子 2014-07-23

    中国近代史,要是用不怕揭丑的说法,其实就是一部挨打的历史。被列强欺侮得太多太厉害了,以至于给国人心头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是硬道理,这些警句都是烙印的文字转换。几代人血的教训,让多少中国人为祖国的崛起而殚精竭虑拼搏奉献,也让我们好多人把GDP规模和增长速度视为头等大事。

    国人特信“身大力不亏”的理儿,似乎经济总量上去了,日子就好了。腰杆子粗了,说话底气就足。有了实力,就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得到地位。看来,我们内心里对西方的“丛林法则”还是深信不疑的,也是,在这虎豹当道的政治丛林中呆这么久,“实事”中我们求得了这个“是”。

    有了一定的GDP总量,就是经济上的“大”,就有了进一步做“强”的基础。但是,“大”还不等于“强”,“大”只是“强”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或者说,“大”只是“强”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强”的全部。从“大”到“强”,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因此,过高估计GDP总量的作用,却是有失“实事”的,哪怕是排位比较靠前,也不甚妥当。

    这个道理多数人能接受,但要更深刻地加以理解,不妨走得更远些。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GDP是英国的五六倍之多。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GDP仍高于英法两国。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正处于清朝的“同光中兴”期,GDP远远超过日本,就是北洋舰队的硬件也超过日本。而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正值民国时代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国力有了相当的提高,GDP总量也是超过日本的。

    我读近代史不大系统,印象里八旗子弟拎着鸟笼整天儿泡茶馆,血性早就泡没了。本以为清朝过了康乾盛世就一路下滑,并不知道“同光中兴”让晚清又风光了好一阵。说到民国,通常也只是军阀连年混战的场景,不曾想也有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那么十年。可也是的,如果没有物质生产发展做后盾,南京时期的蒋委员长靠什么提倡“新生活运动”呢?历史真个是起起伏伏,哪怕是大势衰落,也会有峰回路转的时候。而且细究起来,中国的GDP总量多数时期并不低。

    遗憾的是,偌大的GDP并没有让战争走开,并没有让中国免于挨打,一次次挨打的苦难中我们看到:挨打未必最弱时。甚至可以说,倒正是这么大的GDP引来了列强一次又一次的攻城略地。

    原来,列强也并不是专挑软柿子捏,从最弱的国家开打。他们打仗是很讲政治的,不会是门当户对,可也不是逮着谁弱就打谁。说到底,从根儿上看,列强的每一次入侵,背后跟着的都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市场的和资源的,无利决不起早——这是他们的本来面目。如果对手都穷掉底儿了,也就根本不成其为对手,还打个什么劲儿呢?再容易打,连赔款都出不起,哪里有什么资格做战争靶子呢?

    可见,“落后就会挨打”,这说法只计其一,未及其余,甚至可能把最重要的两点给忽略掉了:或者你碍了列强的事儿,非得靠战争把你打到犄角旮旯去;或者你这儿有列强特感兴趣的东西,非得靠枪炮才能把你的变成他的。道理很简单,战争不光是双方的力量对比,更在于发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出手打你,值得。

    中国靠什么来说“不”?靠的是强,真正的强,骨子里的强。小平说“五十年不变”,说明对大格局走势是心里有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