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人怎样开会

 xc活人的娄子 2014-07-23

  去岁深秋,赴台参加一个研讨会,邀请函于会前两个多月即已收到,除告知会议议程和参访行程外,还附有主办者“孙文学会”的详细介绍,以及历届研讨会主题和论文篇目,使与会者既能对该研讨会历史沿革、学术脉络了然于胸,又能在撰写论文时避免题目撞车、重复前人。

  通知还就论文的撰写方法、注释体例、如何转换成繁体字,甚至排版格式、纸张型号,均不厌其烦一一说明。此举看似繁琐,实则先难后易,既可避免违反学术规范,又便于打印单行本及日后编纂成册。

  论文提交后,主办方迅速排列成表,返还与会者。论文标题、所在场次、发表人、评论人,一目了然。随后,每个人都会收到所要评论的论文电子版,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有的评论人还事先主动与论文作者沟通,交换意见。

  开幕那天,虽然拙文两天前刚刚发来,但单行本已印出并发至每个人手中。

  印象最深的是主持人严格掌控时间,执法如山。按照规则,报告人发言20分钟,评议人发言10分钟,时满前两分钟鸣铃警示,时满再鸣,以后每10秒钟鸣一次铃。不管你是学界泰斗,还是年轻学子,均一视同仁,毫不通融。萧行易教授是台师大政治学所前所长,其主持风格最独到,老先生虽已年逾古稀,且腿脚不便,但时间一到立即起立:“我会一直陪站到您发言结束!”报告人压力顿增,不得不尽快封嘴。因此,每一节研讨会均能准时、圆满完成预定议题,每个人都能获得均等的发言机会,也保证了听众提问和自由讨论的时间。

  反观大陆研讨会,有些老人长篇大论喋喋不休,但因其“德高望重”,无人敢打断,任其信马由疆、离题万里,别人的真知灼见就没时间发表啦。

  参会者的认真态度亦让人肃然起敬。不论老少、台上台下,两天会期无人中途退场。大家认真听讲,认真记录,认真提问,认真讨论。

  台下听众不乏已过花甲之年的退休老先生,有教授,有公务员,还有普通市民,他们不仅自始至终参会,还积极提问,参与讨论。有的还自费打印学术成果,当场分发求教。他们渴求知识、热爱学术的精神令人动容。

  有一位特殊听众,显然来自草根,身着跨栏背心,每天来听会,每次都提问。提问前先自报家门:“我是中华民国一公民。”自称偶然路过,对研讨会主题感兴趣,并就他所关心的现实问题与大牌教授们交锋。

  反观大陆研讨会,有些人(特别是所谓的“大腕儿”)参会仿佛是屈尊恩典,开幕式一结束就拍屁股走人,直奔机场或下一个会场,丝毫没有对学术的敬畏和对同行的尊重。面对那个“草根公民”,我们不该汗颜自省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