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悟就是与万物亲密

 真如书屋如如 2014-07-23
2014-07-23 菩提树

开悟就是与万物亲密

只有在永恒当下的亲密中,我们才能觉醒

许多人误解灵性修行的真意,只是用来逃避存在的痛苦和困难;许多人进入寺院、教堂和道场,只为了寻求狂喜状态与超凡经验。人们需要勇士的心来直接面对自己的生活,包括各种苦痛和限制、快乐和可能性。这种勇气会将各个生活层面纳入灵性修行之中,那时灵性才能真正与生活整合。一位日本的道元禅师说:「开悟就是与万物亲密。」我们呼吸的空气、吹过四周的风、行走其上的土地、周遭的其他生命、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就是我们沉睡或觉醒的地方。亲密的能力建立在深入的尊重,允许事物如实呈现自身、被人发现。

「开悟就是与万物亲密」这句话的真意就是在说爱;开始灵性旅程时,我们会了解自己所做的-----其实大部分是在寻找爱与被爱。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是否好好爱过?」但爱是神秘的,它是我们能做的某种事吗?

旧金山禅学中心经营一间安宁病房,有位老妇人住在里面。她生命的最后几年无家可归、流浪街头,当她住入病房、接受照顾时,开始对周遭禅学环境的灵性生活感到好奇,虽然已濒临死亡,但她仍决定练习觉醒和慈悲的教导。一天早晨,安宁病房主任去看她,她困惑地说:「我一直在想你们说的爱与放下,似乎非常重要,但我不知道要先做哪一项,我应该放下,还是去爱呢?」两者或许是同一件事。

爱是神秘的,我们不知道爱是什么,但它出现时,我们会知道。如果要寻找爱,就必须询问哪里可以找到爱,它就在此刻的此地。过去的爱已是记忆,未来的爱只是幻想,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找到爱,找到亲密和觉醒,就是现在。当我们活在过去和未来的思绪中,每件事都会显得疏离、匆忙、不满足。唯一能让我真正去爱一稞树、天空、孩子或情人的地方,就在此时此地。

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写道:

「我们都疏离地思考狂喜,直到第一位朋友过世,才发现他是我们饮入狂喜的杯子,但当时却不知道。」只有在永恒当下的亲密中,我们才能觉醒,这种亲密使我们彼此连结,让我们有归属感,在其中体验到爱。

借此,我们超越了孤立、紧缩、有限的自我感。如果探究使我们不能亲密、不能爱的原因,就会发现原因总在于期待、希望、思想或幻想;让我们不能觉醒的也是同样的期待。觉醒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近在眼前,如佛教经典所说:「觉醒不是什么新发现的事,它一直存在。不需要寻找或追随别人的劝告,而是要学习倾听此时此地自己内在的声音,你的身心都会变得清明,了解万物合一。

不要因为这些教导很简单,就怀疑其可能性。如果不能在此地找到真理,还能在什么地方找到呢?」佛教的觉醒开悟称为解脱,意指心不会被卷入贪婪、怨恨和无知的力量,而能自然闪耀光芒。心不受这些力量束缚时,就有真正的亲密与爱。在万物之间就有觉醒,爱能碰触和容纳万物,而自由和无畏能进入每一种领域。所以,我们不需要脱离生活,而是安住在生活的核心,就能与万物亲密。

作者: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