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泊道者论佛儒之辩

 梦幻人 2014-07-23

旅泊道者(注)一日坐多宝塔下,方与诸子论聚沙成佛之旨。有客坐旁,气色艴然,犯坐而出,曰:吾儒圣经一章,其中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条,乃也门之大纲领,佛家窃去前一半,作明心见性工夫,而将后一半抛了,陷为无父无君之人。此某所以素抱不平,欲排之而不暇,今子又夸诩成佛之理,以张大其门庭,得无重欺吾人乎!



道者欣然而笑曰:圣经八条工夫,前半佛家窃得去,后半抛得下。而子儒者,反窃不去抛不下?窃不去所以利欲扰其心,轩冕累其志,抛不下,所以不自信作佛,甘作阐提人,亦无怪其然也。坐!吾试语汝。以儒佛各具八条之理,异而同,同而异,未可入主出奴,作矮人观场之见也。



夫儒所谓格物者,格事物之物;

致知,致见闻觉知之知;

诚意,诚意根之意;

正心,正虚妄生灭之心,

修身,则修四大之身;

齐家,则齐一己之家;

治国,则治一区之国;

平天下,则平率土之天下。



此内圣外王之学,孔子治世圣人,化导人类,设教不得不然了。八者备而后真儒,否则优孟之衣冠而已。



夫佛所谓格物者,格转物为己之物,

致知者,致般若无知之知;

诚意者,诚意识本空,全体妙观察智之意;

正心者,正本有常住之真心;

修身,则修幻身即法之身;

齐家,则齐三界之家;

治国,则治三千大千之国;

平天下,则平尽法界虚空界,极十方三世微尘刹土之天下。



此乃尽理尽性之学,释迦世出世大圣人,普按三根及最上乘大根器,设教广大精微如此。苟学佛而不能入此法大门,虽不滞于人天,亦必堕天小乘。若一儒较量,则佛教之浅浅,已为名教之深深,更兴窃前抛后之论,而欲排之,是徒涨其亦而昧其本也。所云无君父者,得无谓其剃发毁形,辞亲离党,高蹈物表乎?良由不知方外之教,而以方内求之,误矣!故古人有言,事君以治一国,未若弘道以济万邦;事亲以成一家,未若弘道以济三界。且被袈裟,振锡杖,饮清流,咏般若,虽公王之服,八珍之膳,铿锵之声,炜烨之色,不与易也。以此观之,所重者在经而不在彼耳。



客于量释然悟曰:某溺名相,苟不遇子,几空度一生,焉和佛法庭定广大深远若此者乎!而今而后更不敢轻议乎佛矣!乃再拜而去。良久,问侍僧曰:适来梦语哆啝,道个其么?侍们无对,道者亦嗒然忘言。



注:旅泊道者(1615—1688):福州鼓山涌泉寺高僧道霈禅师之自号,亦云非家叟,字为霖。福建建宁建安丁氏子。得法于鼓山元贤禅师,师徒共开曹洞法脉下的鼓山系禅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