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美文学论文

 冬天惠铃 2014-07-23

性格鲜明    批判深刻

                                            ─── 浅谈福楼拜笔下的女性形象。

    法国十九世纪文学,在小说方面出了三个尤为重要的作家。从不同方向,放射出各自的异彩。第一个是“故作不同而真正不同”1的斯汤达,继他之后的是巴尔扎克。而正当众人敬礼斯汤达如敬礼神佛一般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却把他看了个一文不值,甚至巴尔扎克也没有逃过他的贬责:“巴尔扎克要是知道写作,该是怎样一个人!(2)所以,“一谈到艺术,我们不信世上单有一种艺术家存在。要是有的话。从理论和生活方式来看,在今中外也只有一个”,3他就是居里夫人福楼拜。

    创作是福楼拜的生活,他用文字替自己说话。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以简洁而又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女主人公爱玛悲惨的命运。继它之后,一部历史小说《萨朗波》问世,这是福楼拜笔下又一部以女性贯彻始终的小说。而就女性为主的小说而言,其短篇小说《一颗纯朴的心》不可不提。因此,本文将着重以这三篇小说为例,谈一谈谈福楼拜笔下的女性形象。

一.爱  玛

    小说《包法利夫人》描写了一个叫爱玛的少女,因丈夫的庸碌,一步步走向堕落的过程。

    爱玛是一个富有激情的小资产阶级女子,她本性单纯,原来对生活充满了幻想,热烈地追求个人幸福。然而在修道院受教育的一段生活,对她的一生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中上层的资产阶级女子大多都要进入修道院接受一个时期的教育。就在那段时间,宗教的神秘气息深入她的多幻想的心灵,她的情感受到压抑,变通过另一种形式更加猛烈的爆发出来:“她沉湎于对爱情虚无缥缈的遐想”。(4)她无法满足于修道院的生活,于是她向一位老妇借小说看,夏多布里盎﹑拉马丁等的作品使她向往罗曼蒂克的幽会和虚幻的情调。宗教教育和浪漫主义文学使她中毒很深,就尤如一块纯玉陷入了修道院的淤泥之中。

    结束了修道院的生活后,爱玛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结了婚,但没料到丈夫竟是个极端庸碌之辈,他对爱玛丝毫不理解。这使爱玛的憧憬遭到幻灭,而此后的一次舞会却使她对巴黎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悠然神往。周围充满了腐化气氛的环境逐渐腐浊了她的心灵,使她不但丢不开幻想,反而越发思念她心目中的幸福生活,却不知,她所谓的幸福正是恶梦的开始。爱玛追求人生的幸福,但实际生活却不象她希望的那样,她幻想的爱情无法实现,便失望﹑苦闷。最终抛弃了自己朦胧的理想,先后接受了两名男子的“款曲”,迈出了走向灭亡的一步。她为两人欠下巨款,但两人最终都抛弃她而去,在债主的逼迫下,爱玛终于服毒自杀了。

    这便是爱玛,一个由单纯走向堕落﹑走向丑恶的女性形象。有人说爱玛是个无耻的溴妇,那么请想一想,如果她没有进过修道院,没有嫁给包法利,没有那个趁火打劫的债主,或许结局就会截然不同。爱玛的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精神堕落的倾向。爱玛其实是被黑暗的社会杀死的。而她,不过是冷酷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受摧残的妇女中的一个而已。

 

二.萨朗波

    福楼拜在《萨朗波》中塑造了一个长年被幽禁在家的女性形象。她的名字就叫做萨朗波。

    萨朗波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她的父亲不喜欢她,而且时常东征西讨,极少时间过问她的情况,他不愿意萨朗波进学,沾染尘俗。在富丽堂皇之中,她一个人生活着,仿佛是一个绝缘体,长期呼吸不到外界的新鲜空气,她的世界就是她一尘不染的宗教思想。月神的教长——沙哈巴兰,受阿米尔卡,她的父亲的嘱托,承担对萨朗波的教育。她不隐瞒,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的都教给了她,除去一样——最主要的一样,自我的认识。她不知道自己;她不知道爱。直到她接触到马托以后,才发现自己受了幻想的欺骗,世间原来有“象太阳神一般勇敢﹑正直﹑坚强的男性“,(5)然而为时已晚,她已被父亲许给起义军叛徒纳尔阿瓦,马托要被处死来庆祝她的新婚,她在这样强烈的刺激下无法忍受,终于倒地而死。

    又一个悲剧的诞生。“作者把马托隐喻为太阳神;萨朗波则是月神的化身”,(6)一尊人人崇拜,无所不在的女神的象征。他们的爱情之所以以悲剧收场,是因为他们分属两个对立的阶级。

    同样是两个悲剧,但萨朗波与爱玛无论从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来看,都不尽相同。爱玛缺乏萨朗波的高贵的身世,因此缺乏她心灵的纯洁;而萨朗波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缺少爱玛的自由。然而两人却不乏相同之处,萨朗波与世隔绝,有着异常的精神修养,同时爱玛从小看小说,又受过修道院的教育,养成“传奇的性格”(7);而两人又同样对宗教抱着信仰,对生活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结果一个注定堕落,一个注定死亡。

    福楼拜通过对萨朗波这一不懂人事,而又不乏其天真,却最后终于死亡的女性形象的刻画,表示了对此类人的同情,也包含了对现实社会和阶级间互相斗争的强烈控诉。

 

三.全福

《一颗纯朴的心》是福楼拜的短篇杰作。小说写的是一个女仆全福平凡而感人的一生。

全福是一个乡间的穷女孩子,从小就成了孤儿,她“虔笃而神秘,忠诚而不激扬”8)。她朴实能干,并且非常省俭。但她有过不幸的童年——挨打受骂,受尽凌辱。长大后又遭受爱情的挫折,精神上受了创伤。这段经历使她以后的生活投下了阴影,她对爱情和人生的美好憧憬已经破灭了,她把精神寄托在照顾女主人的家和两个孩子的家务中,忘却了自己的痛苦。等到两个孩子长大了,出门了,她的生活再度出现了空虚,于是,竟和一只鹦鹉相一为命,凭把感情倾注在一个冒名侄子的身上。这个侄子不幸在美洲病死了,她悲痛万分。鹦鹉也终于死了,她要把它制成标本,亲自带到外地。在她眼里,圣画同死去的鹦鹉十分相象,直到临死,她也没有分清楚圣画和鹦鹉。

这是简单得可怕的人生,单调得可怕的人生,偶尔有几声笑声,却是如此呆滞。全福会绝望,会痛苦,会执拗,然而她不会反抗,她哭醒之后,便一言不发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重新开始她的工作。

 “纯朴”两字全福当之无愧,她的纯朴甚至已经超过了“纯朴”应有的范围,而应说是麻木的。是的!她是麻木的,愚昧的,正如千万个被社会吞没掉的劳动者一样。他们没有丝毫的阶级觉悟,没有反抗意识,他们俯首听命,他们迷信宗教。

全福似乎比爱玛幸运,她得到了爱玛用九牛二虎之力想得到却“始终没能得到的神秘的单纯的信仰”9),只因为她的麻木无知,而她却全然不屑于得到。全福不会堕落,因为她从来不象上升。

作者通过全福平凡的﹑麻木不仁的形象,有力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和丑陋。他们之所以麻木,都是因为资产阶级无情的压迫。

福楼拜笔下的每个女性形象都各有千秋,不尽相同,每一个都是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然而深入其本质,作者无不是在对其表示同情的同时,通过对其不幸命运的叙述,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虚伪﹑丑恶毫无掩饰地暴露了出来。福楼拜不愧为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杰出作家。

 

注释:

1)《福楼拜评传》  第4页.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年8月 第一版。

2)﹑(3)《福楼拜评传》  第5页。

4)《法国文学论集》  第220页。     漓江出版社          1982年8月 第一版。

5)﹑(6)《萨朗波》 第8页.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年5月 第一版。

7)《福楼拜评传》    第170页

8)《福楼拜评传》    第303页

9)《福楼拜评传》    第306页

                                                           张文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