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例如土壤、水、饲料、动物和人的肠道。家兔均可感染发病,长毛兔和獭兔最易感染,主要侵害1-3月龄幼兔。兔通过污染饲料、饮水、带菌兔排出粪便感染。当精料过多,尤其能量饲料如玉米比例过大,可促使病原菌在机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病 注: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冬季和早春多见,天气突变,更换饲料,长途运输等应激作用,可促使本病发生和流行。 症状:本病明显症状为急剧下痢,病兔精神沉郁,饮饲减少或废食,病初粪球变形,大小不一,接着排出水样带血或胶冻样稀粪,有特殊腥臭味,机体脱水,体温升高,皮肤失去弹性,被毛粗焦,病兔预后不良,多在当日或次日死亡,耐受力强,病程可达5-7日,最终死亡。 剖检可见胃内容物多,胃粘膜脱落,大小肠充满气体,大肠内黑色稀便,有腐败腥臭气味,肠粘膜有大面积弥漫性充血或出血。脾脏颜色呈黑褐色,肝脏肿大,质地变脆、膀胱积尿。 防治:根据本病排出水样黑褐色稀便,结合病死兔剖检变化,可初步确诊。进一步确诊需做细菌学检查或用病兔肠道内容物的滤液注入小鼠腹腔进行动物试验。 1、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致病诱因。例如,少喂高能量精料,保持日粮中有足够粗纤维,减少应激刺激等。搞好笼具、饲养用具卫生,防止污染。 2、用A型魏氏梭菌氢氧化铝严活菌苗进行预防接种,每年2次,断乳仔兔及时预防接种。 3、刚发病兔可用庆大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痢特灵等药物,口服与注射同时配合使用,有一定效果。病情到中后期,出现水样粪便和机体脱水症状,多数预后不良。 本病发病急,发病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4、病初可用高免血清治疗,具有特异保护作用。耳静脉注射,每次用量5毫升,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0毫升稀释,每天1-2次,通常2-3天见效。也可皮下分点注射,注射血清量与静注相同。病兔治愈10天后,用A型魏氏梭菌氢氧化铝灭活菌苗进行接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