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寓目》一诗中写道: 一县葡萄熟,秋山苜蓿多。 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 羌女轻烽燧,胡儿掣骆驼。 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
这是杜甫用他诗人的眼睛经常看到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画面。我们不讨论葡萄和苜蓿的丰收是对唐王朝的巩固的影响,我们也不讨论大雨是否会造成自然灾害?诗人以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写下的这首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对唐代社会的巨大破坏力,人们盼望着风调雨顺,盼望着丰收。但是,我们在诗圣的诗中,仍旧看到唐代社会的积极方面,也就是说,唐代社会的对外交流并没有战争的缘故而停止。外来的少女并没有把战争当回事,“羌女轻烽燧”,而“胡儿掣骆驼”,还是社会上经常看到的场景。西域人在唐代是经营丝绸之路的高手,在出土的唐三彩中经常可以发现胡人牵马和牵骆驼的俑,这些俑往往是成组的出现,从他们的长相和装饰来看,完全是西域人,他们的造型也完全是牵着缰绳掣马或骆驼的能手。在图示的唐三彩牵驼俑上,我们一定能领会诗人杜甫《寓目》一诗的意境。即使在战乱纷飞的年代,诗人还能看到一队西域的驼队行进在大唐的国土上,这个在和平年代极其平凡的镜头,不仅使诗人看到了和平和希望。但愿这样的驼队一直行进在大唐的国土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