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三彩与唐诗--愿作鸳鸯不羡仙

 率我真 2014-07-24

诗人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写道: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

双去双来群不见?

 

诗人用比目和鸳鸯来歌颂忠贞的爱情,可以“何辞死”,可以“不羡仙”。这种可歌可泣的爱恋,借鸳鸯和比目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感慨,爱情是何等缠绵,何等的令人羡慕,只有鸳鸯才能当之无愧。

无独有偶,唐三彩艺术作品中出现了不少鸳鸯制品,而且还在河南的黄治窑中发现了鸳鸯的陶模范。模范的发现,说明鸳鸯唐三彩在唐代是批量生产的,它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欢迎。图示的唐三彩鸳鸯,是成双地出现的,我们要感谢岁月老人的关怀,在经过漫长的一千多年之后,他们还是影印不离,完好无缺地出现在收藏家的手中,月下老人真正厚爱这一对爱情的模范。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这是一个模子里制作出来的鸳鸯,这是一对水注,放在文人的案头,会催动无尽的相思和爱恋。摇动鸳鸯,就会听到鸳鸯内腔发出“喀噜、喀噜”的声音,犹如新的生命在爱情的哺育下即将破壳而出,这是唐三彩鸳鸯内腔的泥块结团后脱离内壁所产生的现象,它给人的遐想却是那么的浪漫而富有情趣。

唐三彩与唐诗--愿作鸳鸯不羡仙 - 西高弟里 - 西高弟里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