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研究进展

 杏林脉香 2014-07-24

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研究进展

证素是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病理信息)的辨识而确定的病位和病性,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2型糖尿病(T2DM)作为常见病、多发病,从古至今医家对其证候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迄今尚未有统一定论。以证素为核心的证素辨证体系,抓住了辨证的关键,能克服辨病分型、以证套症的弊端。笔者现将近年来关于T2DM证素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位证素的研究

纵观中医古籍,消渴之病位研究散在各家文献中。《素问?奇病论篇》云:“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日:此五气之溢也,名为脾瘅。”《灵枢?本脏》云:“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并认为肝、脾、肺、肾脆也“善病消瘅”,《灵枢?五变》日:“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表明消渴虽为脾病,但与五脏密切相关。宋代《太平圣惠方》明确提出了“三消”一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消渴属心、消中属脾、消肾属肾之说,开始明确地分上、中、下三焦论治。,朱丹溪正式提出了上消、中消、下消之名。但由于T2DM患者三多症状并不典型,所以,用三消辨证方法实有不妥。

现代学者根据临床实践,对T2DM的病位证素也作了研究。谭氏等通过查阅数据库,对1661T2DM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认为T2DM从脏腑辨证,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如肝。肾阴虚、脾肾亏虚等。于氏等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进行问卷调查的190T2DM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2DM证候涉及肾、肺、脾、胃、心、肝脏腑,其中肾虚所占比例最大,肾虚贯穿始终,包括肾阴虚、肾经亏虚、心肾不交,以及肝胃郁热、心火亢盛。龚氏等以2501T2DM患者的临床数据为基础,分析发现糖尿病不同病程的病位始终不离肝、脾、肾三脏。

2.病性证素的研究

目前,一般将消渴归为气血津液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日久出现阴阳俱虚。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消渴病情复杂,兼夹证候较多。国内关于糖尿病(消渴)的中医证候辨证方法不一,证型繁多。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证候规范化研究,但目前尚无公认的结论。张氏等对308T2DM患者临床证型的调查中,将其分为气虚、血热、血虚、阳虚、阴虚、血瘀、火旺、湿热8个基本证素,其中虚性证素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性证素包括血热、血瘀、火旺及湿热。黎氏等”’对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文献中的专家观点提取证候要素,得出糖尿病常见的证候要素有阴虚、气虚、阳虚、内热、血瘀、内燥、气滞、内湿、痰浊,其中阴虚、气虚、阳虚、内热在专家观点中出现频率很高,血瘀、内燥、气滞次之,内湿、痰浊出现频率较低,血虚出现频率最低。姜氏等使用SPSSl3.0统计软件对59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现代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出现70种证型,分析得到14种病性证候要素,依次为:阴虚、气虚、血瘀、火()、阳虚、湿、气滞、痰、血虚、气郁、阳亢、血热、出血、精亏。

3.证素组合规律研究

证素是具体、基本的诊断单元,2种或以上证候要素相互结合构成了疾病相应阶段的证候,故研究证候组合的规律亦是证素研究的重要方面。李氏等对345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证候分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证候组合形式按照其出现频率多少依次为:两证组合占25.80%,单证占23.48%,三证组合20.58%,四证组合占14.20%,五证组合占5.51%,六证组占1.16%。两证组合共15种形式,其中出现概率比较高的是燥热+胃热、燥热+阴虚。三证组合共18种形式,其中出现概率比较高的是气虚+脾气虚+燥热、阴虚+燥热+胃热。其中实证和虚证出现频数基本相等,在组合证候中无纯虚证组合。姜氏等经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了533T2DM患者的诊疗信息,经计算机分型为阴虚、气虚、阳虚、热盛、湿痰、湿热、血瘀,证候组合研究显示:复证394(77.4)、单证115(22.6),其中单纯虚证62例,复合虚证10例,单纯实证53例,复合实证28例,虚实夹杂证356例。

4.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4.1  病程演变与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T2DM病程进展过程中,证素分布亦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研究其变化规律,从而了解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证候变化。倪氏等用无尺度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对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证候特征、分布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发现,病程与证候分布的关系较为密切,其发生构成比是:病程<5年者,热盛>气虚>血瘀>湿热>阴虚;病程510年者,热盛>气虚>血瘀>阴虚>湿热>血虚;病程>10年以上者,血瘀>气虚>阴虚>湿热>热盛>血虚。牟氏等采集265例符合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前期)患者证候发生率依次为:痰湿>气虚>湿浊>阳虚>血瘀>阴虚>血虚,提示本虚证以气虚为主要表现标实证以痰湿、湿浊、血瘀为主要表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后期)患者证候发生率依次为:阳虚>痰湿>血瘀>湿浊>气虚>阴虚>血虚,提示本虚证以阳虚为主要表现标实证以痰湿、血瘀为主要表现。肖氏等通过对128例经吕仁和教授诊治的糖尿病医案中医辨证要素研究,将医案按照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三期进行统计分析,病位证素分布为:脾、胃、肝、肾是脾瘅期主要病位,肝、肾、胃、脾是消渴期主要病位,消瘅期病位统计显示此期五脏六腑、经脉均可受累;病性证素分布显示:气阴两虚证在脾瘅期较为常见,热证与血瘀证均是消渴期常见的重要标实证候,肝。肾阴虚和气阴亏虚是消渴期常见的本虚证型,肝肾两虚在消瘅期尤为明显,湿热、痰饮、瘀血在消瘅期普遍存在。

4.2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证素分布特点研究

T2DM后期慢性并发症阶段,在糖尿病证素的总体分布特

点中亦显示出其特殊性及规律性。龚氏等调查188例新诊断T2DM患者临床特征及慢性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气虚、阴虚、血瘀证呈正相关,与痰湿证呈显著性正

相关;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气虚证呈正相关,与血瘀证呈显著正相关。熊氏等回顾性分析了554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从并发病角度比较了各组中医证型频次演变趋势。糖尿病肾病

组: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阴虚热盛型>血瘀气滞型;糖尿病心脏病组: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气滞型>阴虚热盛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组和糖尿病足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中医证型频次演变趋势一致:气阴两虚型>血瘀气滞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

5.证素与实验指标相关性研究

证素辨证提出以后,不少学者进行了证素与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的研究。龚氏等以2501T2DM的临床数据为基础,运用贝叶斯网络的方法,分析T2DM合并脑病、肾病、高血压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网络关系。T2DM合并脑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异常者以气虚为主,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者以气虚、阴虚常见;T2DM合并肾病,空腹血糖异常者以阳虚为主,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者气虚或伴热盛、阴虚常见;T2DM合并高血压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者阴虚为主或伴热盛。并得出主要症状对并发症的预测性。杨氏等对3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与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认识到血肌酐与阳虚证、餐后血糖与阴虚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湿热证具有典型相关关系。邓氏等对71例与肥胖密切相关的T2DM患者进行研究,探讨T2DM患者抵抗素、脂联素与血瘀证的关系,结果显示血瘀证组瘦素、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升高,脂联素、胰岛素水平降低,抵抗素无显著变化。

6.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T2DM的中医证素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对其基本特征、组合规律、分布规律均进行了深入研究。T2DM的现代研究层出不穷,将其与中医证素研究相结合,特别是通过

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比较模糊的中医辨证原理更加客观化,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但T2DM的证素研究仍存在一些缺点,如辨证标准及判别方法的差异性、症状与证素之间的计量关系缺乏统一标准,这些都是证素研究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