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文物欣赏1(转)

 立体生 2014-07-24
作者:深港半邊人 时间:2014-06-26

幾年來,跑了一些博物館,看了一些珍藏。
  畫展也看過不少。
  國畫、西畫、書法、漫畫……
  可以拍照的,都盡量拍下來。
  好留待慢慢細看。
  在此,拋磚引玉,與眾分享。
  (1)今年馬年,先上一張徐悲鴻的國畫《六駿圖》。

  (2)《立馬》,國畫,徐悲鴻,1939年。

  (3)《立馬》,題字,徐悲鴻,1939年。
徐悲鴻1939年《立馬》題字中,最後數字,是「星洲客中」。
  鈴印:東海王孫。
  徐悲鴻繪畫的最大藝術價值,在於他的作品與時代的脈搏息息相通。
  與民族安危,人民禍福休戚相關。
  徐悲鴻畫的馬很多,其中不少是在星洲畫給捐款抗戰的商人的。
  畫作所鈐「東海王孫」印,是徐氏最喜鈐蓋的印章之一。
  徐悲鴻的老家江蘇宜興靠近東海。
  初唐大將徐懋功曾因赫赫戰功被封為東海郡公。
  徐悲鴻鈐此圖章,既表示自己作為東海徐氏後裔的自豪。
  同時,也為其畫作增添幾分傳奇色彩,幾分古意。


  (4)油畫《田橫五百士》。中間的黃衣男子,乃作者徐悲鴻自己的形象。徐悲鴻把自己放入畫中,表示對田橫及其他將士的理解和欽佩。
  (5)油畫《田橫五百士》(局部)。原作長349厘米,高197厘米,布面油畫,1928~1930年創作。
「田橫五百士」簡介:
  田橫是秦末齊國舊王族,繼田儋之後為齊王。
  陳勝、吳廣冒起抗秦後,四方豪傑紛紛響應。
  田橫一家也是抗秦部隊之一。
  漢高祖消滅群雄,統一天下後,田橫不顧齊國的滅亡,跟戰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個孤島上(現名田橫島,在山東)。
  漢高祖聽說田橫很得人心,擔心日後為患,便下詔令說:
  如果田橫來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來,便派兵去把島上的人通通消滅掉。
  田橫為了保存島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帶了兩個部下,離開海島,向漢高祖的京城進發。
  但到了離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橫便自刎而死。
  田橫遺囑同行的兩個部下拿他的頭去見漢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島上五百人的生命。
  漢高祖用王禮葬他,並封那兩個部下做都尉。
  那兩個部下在埋葬田橫時,也自殺在田橫的墓穴中。
  漢高祖派人去招降島上的五百人,但他們聽到田橫自刎,便都蹈海而死。
  司馬遷感慨地寫道:
  「田橫之高節,賓客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
  (6)油畫《田橫五百士》(局部)。布面油畫,1928~1930年創作。
  (7)徐悲鴻油畫作品《愚公移山》。
  (8)徐悲鴻油畫作品《愚公移山》(局部)。
  (9)徐悲鴻油畫作品《愚公移山》(局部)。

  (10)徐悲鴻油畫自畫像。徐悲鴻筆下的自畫像多不勝數,這是其中之精品。肖像臉部顏色,眼神,以至雙手,都是神來之筆。
  (11)徐悲鴻油畫自畫像(局部)。

  (12)《少婦像》。徐悲鴻的人物畫,形神俱備,百看不厭。
  (13)油畫《少婦像》(局部)。

  (14)書法,選堂,饒宗頤。

  (15)書法,吳湖帆。

  (16)國畫《南山一望松》,吳湖帆。

  (17)國畫《虎》,何香凝。

  (18)油畫,肖像,余本。

  (19)油畫,風景,余本。


  (20)甬鐘,古代敲擊樂器,青銅器,春秋晚期。

  (21)管流匜,青銅器,西周晚期。

  (22)三彩白馬,唐代。

  (23)國畫人物,齊白石。

  (24)生活記憶,1960年代。

  (25)兒童恩物,1960年代大陸家庭「生活記憶」展覽。

  (26)當年衣着。70年代尾到國內升學,內地師生都穿這些。1960年代大陸家庭「生活記憶」展覽。

  (27)穿針,國畫,關山月,1954年。
  (28)穿針(局部),國畫,關山月,1954年。關山月女兒阿怡(關怡),亦是畫家。

  (29)奔馬,國畫,徐悲鴻。

  (30)藕塘,國畫,謝稚柳,1942年。

  (31)豬八戒避暑,漫畫,華君武。

  (32)樂隊指揮,漫畫,華君武,1988年。

  (33)彩墨《少女與丁香》,潘玉良。

  (34)蟹,國畫,齊白石。

  (35)蝦,國畫,齊白石。

  (36)奔馬,國畫,徐悲鴻,1943年。

  (37)雙人扇舞,彩墨,潘玉良。

  (38)白鬱金香,油畫,潘玉良。

  (39)飲馬圖(局部),國畫,徐悲鴻,1938年。

  (40)飲馬圖(全圖),國畫,徐悲鴻,1938年。

  (41)三彩女立俑(倭墮髻),唐代。
唐代仕女髮飾
  唐代仕女的髮型多姿多彩。
  以梳高髻為美。
  髮式有:雲髻、螺髻、反綰髻、半翻髻、三角髻、雙環望仙髻、回鶻髻、烏蠻髻等。
  髮上飾品有簪、釵、步搖、勝、鈾、花等。
  多以玉、金、銀、玳瑁等材料製成,工藝精美。
  簪釵常成對使用,用時橫插、斜插或倒插。
  步搖是其中的精品,釵首製成鳥雀狀、雀口銜掛珠串,隨步行搖顫,倍增韻致。


  (42)三彩女立俑(倭墮髻),唐代。

  (43)鎏金雲雀紋銀簪,唐代。

  (44)彩繪騎馬仕女泥俑,唐代。
唐代仕女服裝
  唐代仕女服裝,名目繁多,絢麗無比。
  唐代女服可分為衣裙、冠帽、鞋履等幾類。
  唐制規定,女服分為四種:朝服、公服、祭服、常服。
  前三種為后妃、貴婦於朝會、祭祀等正式場合穿着的大、小禮服。
  後者為日常穿着的衣服。
  唐代女子常服的上身是襦、衫。
  下身束裙,肩上加有披帛。
  衫為單衣,襦有夾有絮,僅短至腰部,裙子長而多幅。
  還有襖、半臂、縵衫等,與衫、襦、裙配套穿着。
  仕女服飾用料多樣,有絲綢、棉布、葛麻等。
  色彩豐富、裝飾華美,以紅、綠、紫、黃最為流行。
  衫、襦、襖、裙上,多有織文和繡文。


  (45)甘孜,水彩,吳作人,1944年。

  (46)書法「快雪時晴」,啟功。

  (47)福祿鴛鴦,國畫,齊白石。

  (48)書法,葉聖陶。

  (49)油畫展。

  (50)油畫展。

  (51)油畫展。

  (52)《名家翰墨》第11期,臺靜農、啟功專號,封面是啟功的竹石圖。1990年12月1日出版。

  (53)《名家翰墨》第11期封面,啟功《竹石圖》。

  (54)《名家翰墨》第11期封底,排列了第1至11期《名家翰墨》的封面圖。《名家翰墨》由許禮平創刊於1990年2月1日。

  (55)《名家翰墨》第11期第10、11頁,右頁是「編者語」,左頁為臺靜農《雙清圖》,莊嚴題字。

  (56)《名家翰墨》第11期第42、43頁,右頁是台大教授林文月的紀念文章,左頁為林文月繪《仕女圖》,臺靜農題字。

  (57)啟功(左一)和夫人(左二)、母親(右二)及姑姑(右一)合影。啟功為清朝皇室後裔,屬正藍旗,為雍正帝九世孫。清朝皇室雖姓愛新覺羅氏,但啟功不以「愛新覺羅」或「金」為姓氏,而以「啟」為姓。

  (58)臺靜農(1902年-1990年),本姓澹臺,字伯簡,原名傳嚴,改名靜農。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長期寫作,精於書法,筆名青曲、聞超、孔嘉、釋耒等。臺靜農的畫作多蓋有「澹臺靜農」的篆刻。

  (59)臺靜農書法、繪畫。

  (60)臺靜農「飲思齋珍藏印」石章。

  (61)油畫《巴黎街頭》,潘玉良。

  (62)油畫《河上泛舟》,潘玉良。

  (63)石膏群像,好友油畫。

  (64)石膏群像,好友油畫。

  (65)石膏群像,好友油畫。

  (66)目不暇給,好友的畫。

  (67)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海報。

  (68)深圳博物館,舊館。

  (69)人體,油畫,曾景生。

  (70)靜物,油畫,曾景生。

  (71)肖像,油畫,冉茂芹。

  (72)楊順泰創作的「端本園」, 江南水鄉黎里,明信片。

  (73)江南古鎮黎里。

  (74)《古鎮黎里》郵政明信片。

  (75)以江南古鎮黎里為圖案的紀念封,配以「紅樓夢」人物郵票,相彰得益也。

  (76)以江南古鎮黎里為圖案的紀念封,配以「紅樓夢」人物郵票,相彰得益也。

  (77)青銅雕像。歡樂海岸,深圳,2014年2月3日。

  (78)網友提及的蔡清風。
    (79)船式座錶,慈禧珍寶。

  (80)慈禧御筆,槍手代勞。
慈禧當政時,每年春節,都以書畫賞賜群臣,以示恩寵,籠絡人心。
  慈禧的畫,多以梅花、青松、翠竹、牡丹、葡萄等為內容。
  書法則以龍、虎、壽等大字為主。
  作品上都鈐上慈禧專用的印章「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等。
  「捉刀」者,多為宮廷女畫師。
  其中一位代筆畫家叫繆素筠。
  慈禧對她優禮有加,賞三品服色,月俸二百金,免其跪禮,常令繆素筠位居其左右,隨時教她畫畫。
  因此才為後世留下眾多慈禧太后的「御筆書畫」。

  (38)白鬱金香,油畫,潘玉良。

  (81)慈禧工筆畫像。

  (82)慈禧工筆畫像,局部。

  (83)無款設色慈禧坐像圖(清)。

  (84)無款設色慈禧坐像圖,局部(清)。

  (85)無款設色慈禧坐像圖,局部(清)。

  (86)慈禧愛犬,黃袍加身。

  (87)慈禧「御筆」 。

  (88)儲秀宮青花香蓮大盤,慈禧「御瓷」 。

  (89)服飾看當年。

  (90)50年代「結婚證」。

  (91)60年代「紅寶書」。

  (92)張大千《臨唐寅垃圾圖》。

  (93)張大千《臨唐寅垃圾圖》(局部)。

  (94)張大千《臨唐寅垃圾圖》(局部)。

  (95)張大千《臨唐寅垃圾圖》(局部)。

  (96)張大千《臨唐寅垃圾圖》(局部)。


  (97)張大千《臨唐寅垃圾圖》(局部)。

  (98)張大千《臨唐寅垃圾圖》(局部)。

  (99)深圳博物館,福田。

  (100)深圳博物館,福田,2012年6月2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